logo资料库

2020年山东济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 年山东济宁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6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制作饰品 作除味剂 作干燥剂 作制冷剂 2.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3.对 CO2、C2H2、H2CO3、Ca(HCO3)2、Na2CO3 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2H2、H2CO3 都是有机物 B.CO2、H2CO3 都是氧化物 C.Ca(HCO3)2、Na2CO3 都属于盐 D.H2CO3、Na2CO3 溶液都显酸性 4.下列反应上午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氧化 ) Mg+O2==MgO2 B.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CaO+CO2↑ C.稀盐酸去除铁钉锈渍有气泡产生 2Fe+6HCl==2FeCl3+3H2↑ D.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发生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5.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A B C D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3 的水,拧紧 瓶塞,振荡,塑料瓶迅速变瘪 浓盐酸的挥发性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雾产生 鉴定某溶液是氯化铁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硫酸铵是一种氨态氮肥 硫酸铵样品与熟石灰混合后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 成 6.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转化的是( ) A.C→CO C.BaCl2→Ba(OH)2 B.H2O2→O2 D.NaCl→NaNO3 7.10℃时,将 3g 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 10mL 水的烧杯中,两种物质的溶解 情况(见图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图Ⅱ),下列对甲、乙两种物质的判断 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 2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 a D.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甲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8.为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下面对试剂①、试剂②和试剂③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酚酞 B.①酚酞 C.①石蕊 D.①石蕊 ②稀盐酸 ②稀盐酸 ②氯化钡 ②氯化钡 ③氯化钡 ③稀盐酸 ③稀盐酸 ③碳酸钠 9.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 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见右图。综合以上 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从图像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10.向 AgNO3、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下面对反应结 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 Zn B.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 Ag,可能含有 Cu C.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和 Cu D.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 Zn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34 分)
二、填空与简答(17 分) 11.(4 分)按要求用符号回答怎么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单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4)硝酸钾溶液中的阴离子 ; ; ; 。 12.(3 分)2019 年碳家族再添新成员,某研究小组合成出第一个由 18 个碳原子构成的环状 纯碳分子,其结构图右图所示,回答: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若碳元素在 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4 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尝试写出环状纯碳分子的化学式 。 13.(3 分)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 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 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2)碳酸氢钠是一种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填化学式);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要化学 方程式解释)。 14.(4 分)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大量的金属镁是从海水或卤 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见下图: ; ; (1)为了使 MgSO4 转化为 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 (2)加入试剂①后,分离得到 Mg(OH)2 沉淀的方法是 (3)试剂②可以选用 (4)通电后,MgCl2 分解生成 Mg 和 Cl2 的化学方程式 15.(3 分)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 Na+、Cu2+、Ba2+、SO4 的离子,实验如下: ①取未知溶液 2~3mL 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另取未知溶液 2~3mL 于试管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 2-、Cl-中的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含有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2)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三、实验与探究: ; ; 。
16.(1)(7 分)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Ⅰ:反应原理:H2+CuO 加热 Cu+H2O Ⅱ: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仪器 a 的名称是 ②写出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装置 D 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装置 B 的作用是 ⑤氢气是一种可燃性你气体,为确定实验安全。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点时间氢气, ,仪器 b 的名称是 ,装置 E 的作用是 ; ; ; ; 再点燃 D 处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2)(4 分)小雨同学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 ①实验中,小雨过程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 铁; ②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或“<”) ,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中:铁 铜(填“>” 四、分析与计算(6 分) 17.(2 分)人们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产 生的乳酸(化学式为 C3H6O3)过度堆积,引起肌肉酸痛。回答: ; (1)乳酸分子中,C、H、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2)乳酸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18.(4 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 2g 铜粉“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右图。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 的氧化情况,又进行以下实验: ①兴趣小组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物全部
取出,称量后置于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将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相关数据见下表: 反应前固体质量 反应后固体质量 甲组 2.016g 1.936g 乙组 2.016g 1.936g 丙组 2.024g 1.904g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铜的质量为 (3)兴趣小组通过分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 异 较 大 。 你 认 为 丙 组 在 “ 测 定 空 气 中 氧 气 的 含 量 ” 只 有 中 , 可 能 存 在 的 操 作 误 差 是 ,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 ; ; 。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C 6.C 7.A 8.A 9.B 10.B (3)CH4 11.(1)Al (2)N2 12.(1)4 13.(1)NaHCO3 (2)可溶 (3)2NaHCO3 14. (2)C18 CO2 (4)NO3 - 加热 Na2CO3+H2O+CO2↑ (2)过滤 (3)稀盐酸 通电 Mg+Cl2↑ (1)NaOH(合理即可) (4)MgCl2 15. (1)Cu2+、SO4 16.(1) 2-、Cl- (2)Ba2+ (3)Na+ ①分液漏斗 酒精灯 ②Zn+H2SO4==ZnSO4+H2↑ ③粉末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 ④干燥氢气 ⑤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发生爆炸 检验装置 D 中说法有水生成 (2) ①三种金属表面均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速度最快是镁,其次是锌,最慢的是铁 ② > 17.(1)3:6:3(或 1:2:1) (2)36:6:48(或 6:1:8) 18.
(1)CuO+H2SO4==CuSO4+H2O (2)0.08g (3)装置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 0.12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