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云南楚雄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
可信的依据是(
)
A. 史书记载
B. 考古发现
C. 神话传说
D. 主观推
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
资料,可信度最高,考古发现属于一手史料,B 项正确;关于我国原始农业的史书记载是后
人所作,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A 项;神话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属于二手史料,排除 C
项;主观推测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
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A. 禅让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西周时期”“授民授疆土”“建立诸侯国”,结合所学可知,材
料描述的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周天子授民授疆土,分封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去建立诸侯
国,B 项正确;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夏朝便被世袭制取代,排除 A 项;郡县制是秦朝
正式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均与“西周时期”时间不符,
排除 CD 两项。故选 B 项。
3.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
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A. 老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
立面,A 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CD 两项。故选 A 项。
4. 西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
旨,撰成(
)
A. 《史记》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
全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史公司马迁撰写出的历史巨著是《史记》,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A 项正确;《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作者是李时珍,《天工开物》是一
部科技巨著,作者是宋应星,《农政全书》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徐光启,
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5.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行
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科举制创立于(
)
B. 北魏
C. 隋朝
D. 元朝
A. 秦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C 项正确;秦朝、北魏时期科举
制度还没有诞生,排除 AB 项;元朝建立之前科举制度已经诞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 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不绝,十分热
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
B. 城市商业繁荣
C. 民族关系发展
D. 对外交
A. 科学技术领先
流频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
来不绝,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可知,北宋时期城市繁荣,商
业出现夜市,商业买卖往来不断,B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城市商业繁荣,没有体现科学
技术情况,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城市商业繁荣,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情况,排除 C 项;
材料主旨是反映城市商业繁荣,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外交流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 30 年,遍访‘西洋’30 余国……船队规模之大,
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
C. 郑和下西洋
D. 玄奘西
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明初”“西洋”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明代的
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C 项正确;张骞通西
域发生在西汉时期,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均与“明初”时间不符,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
8.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是雍正皇帝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印文由满、
蒙古、藏、汉四种文字组成,现藏于西藏拉萨罗布林卡。该文物可以见证(
)
A.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C. 明朝注重巩固东南海防
D. 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雍正皇帝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印文由满、蒙古、藏、汉四种文
字组成”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
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帝接见,被正式赐于‘达赖喇嘛’
封号”,确立了历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D 项正确;雍
正是清朝时期的皇帝,排除 A 项;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与“雍正”不符,排除 B 项;材
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理,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9. 1901 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
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
B.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 11 国签订了《辛
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
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因此,该条约是《辛丑条约》,D 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均与题干“完全沦为”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0.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民族前途,且将抵御外侮
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在他们的领导下掀起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辛亥革
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 项正确;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 A 项;义和团运
动是农民战争,康有为、梁启超没有参与,排除 B 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11. 以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
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 “自强”“求富”
B. 扶清灭洋
C. 民主与科学
D. 实业救
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先生认为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C 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实业救国是张謇等民族资本家践行的救国主张,均与题意不
符,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
12. 1926 年 7 月 6 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
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
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复辟
C. 组织工人运动
D. 推翻北
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卖国军阀之暴虐”“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结合所学可知,
北伐战争的目的在于推翻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统一全国,建设一个统一的政府,D 项正确;
1926 年时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早被辛亥革命推翻,排除 A 项;袁世凯 1916 年就在一片骂
声中死掉,所以 1926 年的北伐不可能是反对袁世凯复辟,排除 B 项;组织工人运动是中国
共产党成立后确定的中心工作,但北伐宣言中并没有提及,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
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
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
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学良”,结合所学可知,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所以 1936 年 12 月 14 日张
学良将军的讲话与西安事变有关,B 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是日本
侵略者侵华的开始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爆发于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
略者全面侵华,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均与“1936 年”时间不符,排除 AC 两项;
重庆谈判发生在 194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与“1936 年”时
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 广播影视的兴起
C. 艺术创作的繁荣
D. 通信事
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大公报》、《申报》、商务印书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大公报》、《申报》都是我国近代有名的报刊,上海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
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 项正确;1872 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史上存
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与“广播影视”不符,排除 B 项;《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存在时
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不能反映艺术创作的繁荣,排除 C 项;图片反映的是新闻出版事业的发
展,没有反映通信事业的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5.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抗美援朝”内容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19S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B. 1953 年 7 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C. 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上甘岭战役历时 40 多天,志愿军击退敌军 900 多次冲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评价则是指对历史
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C 项正确;ABD 项内容都
是对抗美援朝相关史实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6. 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 年
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 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
毁了封建土地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实行的背景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大包干,均与题意
不符,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17. 1982 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
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工业基础良好
C. 自然资源丰富
D. 国家对
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 年中
央决定兴办 4 个经济特区,深圳便是其中之一,1982 年“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
是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出现的,D 项正确;深圳的地理位置的确很优越,但国家没有兴办经
济特区前深圳一直是个小渔村,所以地理位置优越并不是深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项;深圳之前就是一个小渔村,工业基础并不好,自然资源也不丰富,排除 BC 两项。故选
D 项。
18.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对维护民
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 项正确;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
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与“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容不符,排除 AC 两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但这一制度的重点是多党合作与政治
协商,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9.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他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
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这体现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
是(
)
A. 人文主义
B. 反封建专制
C. 神权至上
D. 反宗教
信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文艺复兴”“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结合所学可知,拉斐尔的
作品一反之前宗教画的死板,体现了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这与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人
文主义有关,A 项正确;文艺复兴中反对的是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反对的是教会宣
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并没有反封建专制,排除 B 项;文艺复兴反
对的便是神权至上,所以神权至上不可能是材料体现出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排除 C 项;
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基督教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但并不是反对信仰基督教,D 项表述不对,排
除 D 项。故选 A 项。
20. 以下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表述正确的是(
)
A. 哥伦布最终到达了印度
B. 达·伽马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新航路的开辟阻碍了欧洲资本主
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
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C 项正确;哥伦布最终到达的是美洲新大陆,是他误认为自
己到达了印度,A 项表述错误,排除 A 项;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的船队,达·伽马的船
队到达了印度,B 项表述错误,排除 B 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