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宁夏固原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宁夏固原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 24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2 分) 每年 7 月 7 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我国某些地区在“小暑”前通常经历连续月余的阴雨天 气,待“小暑”时天气放晴,便将衣被晒于阳光下除湿灭菌,俗称“晒霉”。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 1-2 题。 地球公转示意图 1.“小暑”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下列哪种天气最适合“晒霉” A B C D 读“银川市 2020 年 6 月 27 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 3-4 题。 银川市 2020 年 6 月 27 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3.此日,银川市最高气温出现在 A.午后两点左右 B.正午前后 C.日出前后 D.日落前后
4.此日,银川市气温日较差约为 A.2℃ B.6℃ C.10℃ D.14℃ 小张去某地区旅游,偶遇一个小男孩向他介绍了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5-6 题。 5.下列气候资料统计图所表示的气候特征与小男孩的描述相符的是 A B C D 6.影响该地区“一年到头都很热”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020 年 2 月,“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澜湄合作”是指中国及湄公河沿岸 国家之间开展的互惠务实合作。下图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据图文材料,完成 7-8 题。 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 7.参加“澜湄合作”会议的国家中。首都位于湄公河沿岸的有
A.缅甸 B.泰国 C.柬埔寨 D.越南 8.“澜湄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旅游合作。吸引中国游客到中南半岛旅游的主要原因有 A.与中国山水相连,热带风光秀美 B.有泰姬陵等众多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独特 C.各成员国经济发达,电子产品优质廉价 D.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矿产资源丰富 读“甲、乙两国轮廓示意图”,完成 9-11 题。 甲乙两国轮脚示意图 9.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领土都位于南半球 B.高原所占国土面积比重大 C.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广大 D.河网密布,河流流量大 10.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社会经济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发展中国家,乙为发达国家 B.甲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乙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C.甲、乙两国首都所在地的地形类型不同 D.甲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国以玉米为主 1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居民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B.人口都超过 1 亿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D.通用语言都为英语 2019 年 10 月,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 2 号”首航南极,与“雪龙”号科考船 一起进行第 36 次南极科学考察,开启了中国极地考察的新格局。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据图 文材料,完成 12-14 题。
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 12.下列关于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能看到企鹅、北极熊等珍稀动物 B.距离极点最近的是昆仑站 C.长城站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极昼现象 D.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偏北方向 13.我国同时使用两艘科考船开展科考活动,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 A.多浮冰 B.多狂风 C.酷寒 D.降水稀少 14.下列说法符合南极科考内容的是 A.考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分布 B.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C.考察原始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D.寻找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最合适的场所 小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藏袍的不同穿法”。据 图文材料,完成第 15-16 题。 藏袍的不同穿法 15.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1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方便地享用到全国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据此完成第 17-18 题。 17.快递物流具有运输速度快,送货上门的特点,其首选的交通运输方式组合是 A.水运+公路 C.航空+公路 B.铁路+公路 D.航空+铁路 18.小明的爸爸开了一家原产地水果直销店,他正确的进货渠道是 A.到宁夏采购荔枝 C.到广东采购苹果 B.到黑龙江采购柑橘 D.到新疆采购哈密瓜 2019 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据此完成 19-20 题。 19.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总量不足 C.国土面积狭小 20.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我们应该 A.扩大牧区耕地规模 C.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B.人口数量庞大 D.山区面积广大 B.增加围湖造田面积 D.提高山区耕地比重 “胡线”即“胡焕庸线”,也就是黑河——腾冲两地间的连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考察线路——走“胡线”,该考察线路分四个地段。下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走‘胡线’示意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21-22 题。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及走“胡线”示意图 21.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主要表现为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干旱地区人口密度大 C.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 D.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小 22.走“胡线”的四个地段区域差异显著,其中最能体现“民族多样性”的地段是
A.东北段 B.山西段 C.陕西段 D.西南段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长江流域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此回答 23-24 题。 23.关于长江水文特征及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气候干旱,水量较小 B.冬春季节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C.流域内植被稀少,含沙量大 D.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形成汛期 24.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点保护流域内的 A.山林湿地 B.水利工程 C.工矿企业 D.建筑用地 二、综合题(本题有 4 小题,共 18 分) 25.(共 4 分)读“宁夏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宁夏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字母 B 所在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____(山脊山谷),永宁县位于 A 山峰的_________方向。 (1 分) (2)银川市西部山脉为__________,此山以西我国的河流多为___________(内流/外流)河。(1 分) (3)图中铁路线为____________,是联系宁夏与其相邻的-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干线。(1 分) (4)宁夏平原在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中属于区,自古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 的灌溉。(1 分) 26.(共 5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 2020 年 6 月,搭载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 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 (1)西昌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从地势阶梯分布上看,西昌、太原位于我国 地势的第_______级阶梯。(1 分) (2)文昌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_________。从纬度位置看,它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____。
(1 分) (3)图示山脉为____________,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____________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黄河流域与 ____________流域的分水岭。(1.5 分) (4)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于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_____,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 是____________,解决的措施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分)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 27.(共 5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经贸考察团计划从上海出发,分别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荷兰鹿特 丹进行考察。下图为“‘一带一路’途经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示意图”。 ‘一带一路’途经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示意图
考察路线一:沿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1)第一站:乌鲁木齐 这里深居内陆,属于____________气候,昼夜温差大,需要带厚外套。可乘坐火车,沿京沪线、 陇海线、____________线到达,沿途能看到荒漠等自然景观。(1 分) (2)第二站:莫斯科 莫斯科位于俄罗斯的____________洲部分,地形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 的城市。(1 分) (3)第三站:鹿特丹 荷兰的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考察路线二:沿“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4)该考察路线依次经过:太平洋→①___________海峡→②___________洋→红海→③___________ 运河→地中海→大西洋。(1.5 分) (5)该考察路线途经地区风光旖旎,自然资源丰富。图中_________(甲/乙/丙)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我国石油资源主要进口地之一。(0.5 分) 28.(共 4 分)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探究过程】 兴趣小组设计了四组对比实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烧杯中阴影部分表示泥沙) 实验 1 降水强度与水土流失 实验 2 土壤性质与水土流失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