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西方,柏拉图对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是 (
)
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2.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在人的发展理论中属于 (
)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外铄论 C.内发论 D.遗传论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 (
)
A.教育性 B.创造性 C.实践性 D.可塑性
4.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
5.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文化
6.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 (
)
A.学校需要 B.家庭需要 C.个人需要 D.社会需要
7.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称为 (
)
A.课程计划 B.课程结构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8.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其中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环节是( )
A.激发动机 B 感知教材 C 理解教材 D 巩固知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的时间是( )
A.1993 年 B.1994 年 C.1995 年 D.1996 年
10.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 )
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学历
D.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
项中,有二项或二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宇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克伯屈 C.赫尔巴特 D.斯普郎格 E.裴斯泰洛齐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理论中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活动中心 E.课堂中心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权 C.教育评价 D.教育目的 E.部分教育内容
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可以 ( )
A.保存、传递支化 B.传播和普及文化 C.强化和弱化文化
D.发展和创新文化 E.选择和评价文化
5.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社区 B.社会 C.家长 D.学生 E.校长
6.我国中学开设的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人口教育课 B.历史课 C.环境教育课 D.社交技能课 E.法制教育课
7.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工作主要是(
)
A 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教法 D.备教具 E.备家长
8.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有 (
)
A.共同学习 B.小组调查 C.小组研讨 D.拼图法 E.团队游戏竞赛
9.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包括 (
)
A.家访 B.书面或电话联系 C.请家长来校 D.开家长会 E.开放日活动
10.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存的学制主要有 (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七、二制 D.五、三制 E.九年一贯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括号内。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 ()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
3.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以及人
的 () 需要。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 () 。
5.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指学校的 () 。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 、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的()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8.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革。
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并加强选择性和均衡性。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备课、() 、学生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环节。
11.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 、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
置课外作业。
12.分组教学主要有校内分组制和()两种形式。
13.自主建构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积极()生成新知识。
14.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和促进学生() 发展的双重功能。
15.我国义务教育分为() 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把答案写在题后的空白纸
上。
1.教育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义务教育
4.人的发展
5.课程标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 简述我国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
2.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3. 简述良好班集体的主要特征。
4. 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5.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2.试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