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1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A卷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1 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 A 卷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1)金融创新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活动中,为生产、 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对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 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等一系列的变革行为。其内容包括:①金融业务、 金融工具的创新;②金融服务的创新;③金融机构职能与金融市场的创新等。 (2)金融深化理论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现实,提出的发展金融产业的政 策措施,主要的一点是放松过多的行政管制,让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本身的有效配 置资源的机能,以促进经济增长,其内容包括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放松汇率管制以及财政 体制改革等,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参考价值。 2.回购交易与期货交易:(1)回购交易指证券持有人卖出一种证券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 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证券的交易回购交易是中央银行调节全社会流动性的手段之一, 当中央银行购入商业银行或证券经纪商持有的证券时,全社会的流动性便增加了;反之, 当商业银行或证券经纪商再购回该证券时,全社会的流动性将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中央 银行证券回购交易的期限一般较短,通常在 15 天之内。因此,回购交易是中央银行对全社 会的流动性进行短期调节的手段。回购交易也可能发生在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 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非金融机构之间。这时的回购交易是各经济单位之间融通短 期资金的手段之一。回购交易的标的物通常是国家债券,尤以短期国库券为主。 (2)期货交易指买卖双方事先就交易商品的数量、质量等级、交割日期、交易价格、 交割地点等达成协议,而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日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是现货交易的对称。 期货交易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期货交易的标的物仅限于谷物、咖啡、 可可、食糖、矿产、有色金属等大宗、同质、易于保存而价格经常变动的商品;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通讯、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外汇、利率、股票、债券、 股票价格指数等金融商品逐步进入了期货交易领域。依交易对象之不同,期货交易大致可 分为商品期货交易和金融期货交易两类。期货交易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避风险者, 包括实际的生产者、消费者,或金融资产的持有者、潜在的资金需要者和投资者。他们从 事期货交易的目的,是期望以某一合理的价格得到或持有交易标的物。另一类是甘冒风险 的投机者。他们从事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从期货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中牟取暴利。与现货 交易相比较,期货交易的主要特点是:①成交与交割不同时进行。成交在先,交割在后。 ②由于交易双方在交割前大多数要做一笔与期货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因而在交割时可采 用轧抵方式进行清算,而不一定要进行实物交割。③它使得交易者或得到收益,或蒙受损 失。④期货交易须在交易所经过纪经人进行,而且要向清算机构缴纳其成交额一定比例的 保证金。期货交易的主要功能是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因而有稳定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 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期货交易可以不以取得或持有交易标的物为目的,而且交易者可从 期货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中获利,期货交易便也可成为一种投机活动。 3.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交易方程式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货币的购买力》 一书中所提出的解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交易额相互关系的等式。其数学形式为
MV=PT(如考虑信用制度发展中出现的存款货币,公式为 MV+M’V’=PT),M 为通货, M’为存款货币量,V 为货币交易流通速度,V’为存款货币流通速度,P 为交易发生时价 格水平,T 为国民经济商品交易(包括所有支出,即不仅最终商品和劳务的交易,而且有中 间产品交易)。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的制度决定的,且由于制度 和技术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只有在较长时期中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轻微影响,故短期 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从而费雪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即认为名义收入决 定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又由于费雪当时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从 而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点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故短期内 T 不变,这样借助该式得出如下纯 粹货币数量论的结论:价格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2)剑桥方程式是由以马歇尔、A·C·庇古等为首的一批英国剑桥大学的古典经济学 家在研究货币需求时提出的货币需求等式:Md=KPY。由于费雪方程式忽略微观主体动机 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 的需求,实际是选择以怎样方式保持自己财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 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 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 体系而言亦是如此。他们因此得出剑桥方程式,其中 Y 代表总收入,P 为价格水平,K 为以 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又称作“马歇尔系数”)。在古典经济体系中, 工资价格充分弹性所致的充分就业假设,使得 Y 在短期保持不变,从而该等式也是一种货 币数量说,但和费雪方程式相比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是费雪货币需求理论的自然发展。 4.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商业银行的存款来源不外乎两种:一是原始存款,二是派生存 款。所谓原始存款,是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但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 须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 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活期存款。这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而创造的存款,就称为派生 存款。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保留的现金,称为存款准备金。它由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 的存款两部分构成。现代各国银行制度,一般均采用部分准备金制,以充分利用存款发放 贷款,创造信用,获取盈利。因此,为防止信用的过度扩张,目前各国一般都以法律形式 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即法定准备,它是法定准备 金率与活期存款之乘积。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便是超额准备金。可见,法定准备 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法定准备率愈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 于放款的资金愈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愈少;反之,法定准备率愈低,创造存款货币 的数额愈大。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 款除了法定准备金外全部用于放款,客户取得贷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企业的 银行存款账户。接这笔新存款的银行,除保留一部分法定准备金外,又将其余部分用于放 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存款。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所谓金融就是资金融通,就是将资金从富余的地方转移到疲乏的地方,优化资金 的使用,提高资金的收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核心作用。 这是因为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越来越从原先的实物状态转变为货币形态,货币作 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起到支付清算等职能,通过将资金从富余的地方转移到资金贫乏的地 方,从而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金融在资源的配置中,往往根据价格信号,通过现代化的 通讯设备以及完善的资金市场,迅速完成资金的合理配置。 (2)金融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国家调控宏观经济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成的。财政政策往往是通过政府 购买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购买支出的方式,完成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而货币政策则是 间接进行的,即国家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的方式,调整利率从而间接影响投资与需求, 所以,货币政策往往更多的是从总量上调控经济。对于一个完备的市场经济而言,货币政 策使用的频率更高。 (3)金融的稳定与否、效率的高低,对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效率有着关键的意义。 这点通过亚洲金融危机的例子就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了,一个国家由于没能很好的处理 好,经济发展与金融开放的关系,最终导致了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毁之一旦。没有金融的稳 定,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金融效率不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也就不可能很高。 2.新经济背景下哪些传统的金融理论需要作某些修正(至少三个例子)。 传统金融理论主要包括 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1952 年),Sharpe、 Lintner 、 Mossin 的 资 本 资 产 定 价 模 型 (1964 年 ) , Fama 的 有 效 市 场 理 论 (1970 年 ) 和 Black-Scholes-Merton 的期权定价理论(1973 年)。这些理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它是传 统金融理论的基石。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现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阿莱 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 面对这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质疑传统金融理论。由于行为 金融学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原先不受重视的行为金融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 注。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不具有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这一假设更贴近实 际。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金融学形成了对传统金融学的重大挑战。 3.为何要让金融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 答:之所以让金融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即允许金融企业上市融资的原因如下: (1)成熟股票市场的体现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金融企业上市已成为一种惯例,并且金融企业通常占到上市公 司的相当比例。金融企业股票通常是成熟股票市场中的“龙头”。历史悠久的欧美股票市场 是如此,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也不例外。比如,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的金融服务类
公司有 900 余家,在东京股票市场上市的金融服务类公司有 160 多家,更明显的是,作为 国际金融中心的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股票市场,“金融股”与“地产股”这两大板块几乎占 了整个股票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另一方面来看,世界上著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 司)和保险公司也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2)优化上市公司结构的体现 让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上市,也是调整、优化上市公司结构的需要。一个稳健发展的 证券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结构。以我国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的上市公司 结构十分不合理。体现在行业上,上市公司主要是工业企业,1999 年底已占上市公司总数 的近 2/3(见下表),金融类企业只占极小的比例(1999 年为 0.58)。在已上市的 6 家金融企 业中,商业银行两家(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 4 家(鞍山信托、陕 国投、爱建股份和宏源信托),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是一片空白。 (3)金融企业上市,还是金融企业扩张自身规模,提高竞争力,迎接国外金融企业挑 战的需要 这点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企业本来就就力量薄弱,通 过上市的方式,可以扩张自身规模,提高竞争力,对于这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是非常有利 的。对于中国,不仅仅还有扩张自身规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功能,而且还对对于促进国 企改革、进一步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客观上需要进一步扩大证券市场规模、改善证券市场结构,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在资 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在具体措施上,也就是要积极扶持证券市场的重要主体——金融 企业上市。这不仅有助于壮大金融企业作为投融资中介的实力,提高证券市场的组织和运 行效率,确保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而且金融企业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又直接进入国 民经济系统,从而可以促进投资需求的增长,并将深化国企改革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完善金融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 金融企业上市对于完善金融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增强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 股份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业必须 进行相应的股份制改革,上市就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改革金融企业自身治理结构的方法。以 中国为例,金融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而转化为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有助 于金融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健全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增强 资本市场的稳定性。金融企业上市之后,内部治理结构得到完善,其行为不仅受证监会的 指导和监管,而且还受到来自外部市场(包括公众股东、交易所等)的严密监督,这不仅 有助于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而且对于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 展意义重大。另外,金融企业上市对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也有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 止,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较差是一个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包装”甚至“伪 装”上市,由此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十分脆弱。相比较而言,我国金融企业的管 理水平、经营能力及盈利前景等都要优于其他行业,金融企业的上市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 整体的质量。
4.你认为目前中国消费信贷发展迟缓的症结何在? 答:我认为目前中国消费信贷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如下: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中国在进入经济转轨期后,国有企业数量及国有经济份额下降,国家横向统筹能力明 显减弱,民营经济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十分不健全。并且,中国也 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2000 年中国老龄人口比重达到总人口的 10%,比世界总体人口 年龄结构提前 10 年进入老龄社会,社会抚养负担明显加重。 同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造成退休人员/在职人员的比例迅速上升,由 1978 年的 1∶30 上升到 1997 年的 1∶4.42,社会统筹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个人必须承担相当部分的养老支 出。加上近年来深化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大批人员下岗分流,这不仅给下岗职工的家庭 生活带来困难,而且对在岗职工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居民的理性选择就是增加储蓄、 削减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2)中高档房偏多,住房价格偏高 目前市场上针对广大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消费品供给十分有限,消费供 给存在着结构性需求缺口。 中高档住房偏多,房价普遍较高,住房价格与人均收入的比例高于许多发达国家,超 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与纽约、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大城 市持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无力购房,住房有效需求不足,有的城市空房率高达 40%以上。 (3)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消费倾向下降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社会分配差距还在扩大,不到 30%的家庭占有 80%左右的居民储 蓄。高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住房、汽车应有俱有,消费倾向下降; 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却没有必要的支付能力,这正是近年来中国消费信贷增长速 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4)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建设落后 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中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缺失, 缺乏一个统一的、完备的个人资信系统,有关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被封闭在不同行业主管 部门手中,银行不能共享;而且还缺乏提供权威个人信用信息的中介机构,使消费信贷的 发展面临制度性约束。而且,消费者信用意识淡薄,一些贷款申请者通常开立高于实际收 入水平的收入证明以获取贷款;还有一些借款人,在有能力还本付息的情况下故意拖欠。 银行、消费者、消费产品提供者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产生风险。 (5)消费信贷产品单一,交易成本比较高
中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为住房和汽车贷款,而这两类贷款的品种有限,基本上都是 等额还款方式,市场细分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为对象的批发性信贷业务,消费信贷尚处于 起步阶段,银行还缺乏以千家万户为对象的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因此, 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对风险不得不严加防范,对贷款条件及手续规定甚为严格,对每一 笔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评估、保险,致使贷款申办程序手续繁杂,不仅给借款人带来诸 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 (6)缺乏二级市场 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具有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对于中国的住房和汽车 贷款而言,信用风险特别令人关注。因为在人均收入突破 1000 美元、经济对外开放加速的 情况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居民收入的总量增长与个 别行业员工收入的减少同时并存,一些行业与地区居民收入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比较严重, 客观上造成了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将消费贷款打包 出售或者进行证券化处理,将这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较好地 实现了资产负债、风险和收益的适当匹配。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建立消费信贷二级 市场,银行只能通过抵押或第三方担保来控制消费信贷风险,这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缺陷。 ①第一,抵押品变现能力比较差。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银行与借款人很难达成协 议,而法院在判决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社会安定问题。中国目前关于消费信贷的法规较少, 而且很不具体,比如借款人违约时,在怎样对抵押物、质押品进行处理,以抵偿贷款本息 等具体问题上,缺乏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银行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保证,操作非常困难。 即便银行取得了抵押物的处置权,在抵押品交易尚未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情况下, 收回的住房或其它抵押物很难足值变现,管理成本比较高。 ②第二,第三方担保不能足额补偿消费信贷的风险损失。银行在发放住房、汽车抵押 贷款时,通常要求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履约保险,但是保险公司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对借 款人违约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而且很少提供全额补偿。特别是最近几年汽车保险中,由 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较为严重,骗保现象频频发生,保险公司大都不愿意承保汽车贷款。 三、判断说明理由 1.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答:正确 (1)混业经营的定义 混业经营指银行不仅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保险、 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它新兴的金融业务,甚至进行非金融企业股权投资。1933 年美国大危 机后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奠定了分业经营的基础。 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首先在德国出现了全
能银行,接着各国纷纷仿效。1999 年美国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预示着银行 混业经营的时代到来了。 (2)混业经营成为未来发展潮流的原因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在业内已经成为共识。正如一位学者指出,混 业经营多出于三种因素的考虑: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素、竞争因素和分散风险因素,也 就是说,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互相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客户、网络、 企业家才能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能够应对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客 户需求,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上世纪国际金融发展史也已经印证了混 业经营的优越性,但是,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混业经营优越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 些条件主要有三个:金融主体产权明晰,自律能力强;金融法制完备;金融监管有力。 具体来说混业经营具有如下的优点: ①第一,从银行的角度看:首先,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银行机构的扩大和 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银行可以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通过提供 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可以使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银行可以充分挖掘现有销售网络 的资源潜力。银行有大量的客户基础,可以通过为现有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加强同现 有客户的联系,吸引新的客户,并增加银行的收益。其次,混业经营还能够分散风险,对 相关的银行业务预警的作用。最后,多元化意味着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更为全面、牢固和 持久,当然这也意味着客户对一家银行的依赖性增大。 ②第二,从客户角度看:客户将因银行汇票混业经营而得到更多的收益。银行通过多 元化而获得规模收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能分享竞争带来的收益。首先,由于混业经营,客 户只需同一家银行打交道,这样客户搜集信息、监督和交易的平均成本都会降低。其次, 银行混业经营还带来竞争效应,将直接改善消费者福利。例如银行服务效率的提高、服务 价格的降低等。最后,客户同银行关系的增强也将促进银行服务的改善。因为如果消费者 从一家银行转向另一家银行,会给银行带来更大的业务损失。 ③第三,从公共政策的监督来看:混业经营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提高社会整体 的福利水平。首先,混业经营可以促使现有金融机构提高经营和服务效率,改变传统的经 营服务方式。其次,金融机构可以向客户提高最优的产品服务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 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地运作效率。最后,通过多元化可以降低整个金融体系 地风险。 2.我国现时的金融宏观调控中,货币供应量是一个比利率更为理想的中间目标 答:正确。原因如下: (1)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变量的优点 ①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②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③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示货币政策紧缩。 ④不易将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2)我国现时的金融宏观调控中,货币供应量比利率更为理想的原因 在我国目前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作 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加上金融市场法律程度较低,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 渠道仍相对较少;转轨时期未来收益、社会保障等问题的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都制约了利 率调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此外,在经济运行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在扩张和紧缩时期货 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也是大不一样的。这都影响利率调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如我国 1996 -1998 年连续 6 次下调利率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日本则在经济严重衰退的时候 将利率降到 0.5%的极低水平,也无法刺激其经济的复苏。所以综合上面的种种因素可以看 出,货币供应总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要远远强于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作用,至少在 现阶段的中国是如此。 3.据统计,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已超过了 1500 亿美圆,是 1979 年的 20 多亿美圆 的 70 多倍,这样的规模意味着过度。 答:正确。原因如下: (1)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需求及其中国现状 外汇储备规模应能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首先是在没有任何新的外汇收入的情况 下,现存外汇储备足以支付 3 个月的进口;其次是在没有任何新的外汇收入的情况下,现 存外汇储备足以有能力支付短期债务;还有是当汇率出现波动时,能有足够的外汇用来干 预汇率,使之保持稳定。亚洲金融危机后,在货币汇率上出现了两大趋势:一个是浮动汇 率被各国广泛采纳,很多国家都放弃了各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转而实行某种形式的浮 动汇率制;另一个就是,美元化得到相当大范围的发展。 从理论上说,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没有了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各国已经不必为维 持汇率制度稳定而保有大量外汇储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东亚各国普遍持有大量外汇。 我国实行的是事实上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外汇储备已接近一年的进口规模,占 GDP 的 比例也接近 40%,大大超出占 GDP10%的国际公认的规模,而且是短期债务的 15 倍多。由 于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因此外汇储备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其最合适的水平。 (2)中国高外汇储备的弊端 ①资金缺乏的中国人给美国人贷款 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特别是大量购买了美国债券。 据统计,中国拥有大约 800 多亿美元的美国债券,是除日本之外的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