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专业类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第一部分 综合能力测试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测试
2012 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金融专业类) 第一部分 综合能力测试 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1.只有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是最好的税制,这是无须证明的。但就具体的税种来 说,往往不是低效率、高公平,就是高效率、低公平,高效率、高公平的最优结合是少有的。就某 一具体的税种来说,往往不是以效率为主导,就是以公平为核心,二者并重并不一定是理想状态。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就某一具体税种来说,( A.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妥协 B.兼顾高效率和高公平不是最好的 C.兼顾高效率和高公平才是最理想的 D.不应以效率为主导,而应以公平为核心 【答案】A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兼顾公平与效率就某一具体税种来说不一定是理想 的,往往只能以一个为主导,要么是效率,要么是公平。对照选项发现,只有 A 项符合题意,故正 确答案为 A。 )。 2.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就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村经济 的现代化、社会化都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广大农村在近期尚不具备国家统一立法、强制实行社会 保险制度的条件,不能照搬城乡企业的办法。广大农民仍应坚持家庭养老、邻里互助等好的传统做 法,在富裕的地区,根据农民自愿,可以进行个人储蓄积累式的养老保险试点。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B.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缺席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应该坚持和发扬农村中那些好的社会保障的传统做法 【答案】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由于城乡差异,农村的社会保障不能照搬城市的做 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A 项错误,原文中说在富裕地区可以根据农民自愿进行养 老保险试点,而不是整个农村都可以实行;C 项文中未提及;原文说在农村应坚持好的传统做法, 如家庭养老,邻里互助,因此 D 项偷换了概念;对照选项发现,只有 B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B。 3.一般来说,越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越应该由受益的经济组织提供激励;越是产生 巨大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越应该由政府提供激励。这一原则符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际情况。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激励应该选择适当的客体 B.激励应该由适当的主体来承担 C.政府应该对科技成果提供更多的激励 D.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很重视对科学研究鼓励和支持 【答案】B 【解析】这段话的主旨在于说明谁是科技成果的受益主体,谁就应该负责对此提供 激励,对照选项发现,A 项意思恰恰相反;原文并未提及哪种激励应该更多,因此 C 项不合题意;D )。
项原文中未提及;所以只有 B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B。 4.我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 48%速度增长。我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 20%~30%,与国 外高达 80%的实施率相比差距很大。在我国专利申报总量只有 15%来自于企业,而发达国家的专 利申请 80%来自于企业。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在具体政策上对科技成果评估活动重视不够 B.在我国,应该努力扩大对日益增长的专利技术的开发、实施 C.在我国,多数人还没有学会使用专利武器来保持自己的知识成果 D.与企业相比,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更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 【答案】B 【解析】原文通过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指出两点:一是我国专利的实施率不够;二是 我国企业对专利的申请太少。由此可以推知,我们应更加重视专利的开发与实施。对照选项发现, 只有 B 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B。 )。 5.上海零点市场调查公司将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家庭的子女教育与养成费用支出情况做了一个比 较,发现三地家庭为子女教育支付给学校的费用水平,以北京为最低;而在其他教育支出方面,以 上海家庭的支出水平显著较低;总体水平而论,上海孩子所获得的零花钱和所需家长承担的生活费 用也低于京穗。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广州家庭 A 给孩子的零花钱少于北京 B 为子女教育支出总体水平高于上海 C 在其他教育方面的支出水平介于北京、上海之间 D 为了女教育支付给学校的费用水平介于北京、上海之间 【答案】 B 【解析】“三地家庭为子女教育支付给学校的费用水平,以北京最低”,据此,只能得 出上海与广州的费用水平高于北京这一结论,却无法判断上海与广州两者谁高谁低,所以, D 项 不应选。“在其他教育支出方面,以上海家庭的支出水平显著较低”,据此,也无法判断北京和广州 支出的高低情况。“总体水平而论,上海孩子所获得的零花钱和所需家长承担的生活费用也低于京 穗”,据此,无法判定北京与广州孩子所获得零花钱的多与少,即 A 项不能确定。至于 B 项,虽 表述不是十分准确,但在排除其他三项后,再结合上面这句话,还是能确定其为正确选项的。 6.有一种 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 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 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 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A 正确而不流行 B 流行而不正确 C 新颖而不流行 D 流行而不新颖 【答案】 C 【解析】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说明作者自身的 观点并不流行,或尚未流行,因此首先应排除 B 、 D 两项。至于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由于缺乏 必要的判断标准,我们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观点,也就 是说作者的观点具备新颖性,因此, C 项应是正确的。 7.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把他笔下的人物描绘得如此雄 壮、有力。在意大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魁伟强劲、丰满秀美的人体艺术作品时,就会深深地感到 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源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 这段文字是在谈文艺复兴运动与 A 意大利 B 现代体育 C 【答案】 B 【解析】从“使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句话, 可以判定 B 是正确选项。 A 项和 D 项比较容易排除。人体艺术是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交 结点,作者谈人体艺术,正是为了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源,所以不应选 C 项。 人体艺术 D 米开朗基罗 8. 运动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肿胀、疼痛症状逐渐消失,许多人以为完全康复了, 其实不然。在损伤恢复的后期,仍要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性锻炼,防止受 伤部位因长期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变形或功能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 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运动损伤后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休息 B. 功能性锻炼是运动损伤的辅助治疗手段 C. 损伤恢复后期是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最佳阶段 D. 根据疼痛症状是否消失足以确定病人是否康复 【答案】B[解析]题干的重点放在后一句,强调功能性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功能性锻炼,“才 能彻底康复”,说明功能性锻炼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故选 B。运动损伤后治疗和休息的时间可长可 短,根据病情来定,故 A 错;题干中说的是运动损伤而不是指所有的损伤,恢复后期也不能大幅度 锻炼,即不是功能性锻炼的最佳阶段,故 C 错;由第一句可知 D 项错误。 9. 书是读不尽的,即使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 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 读书要少而精 C. 读书多了无益处 D. 读书常会得不偿失 【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的含义主要是:应读一些有价值的书,不要读那些没有价值的书。故 这里谈的是选择的问题,而不是多少的问题。由此判断,只有 B 项符合。 B. 读书须慎加选择 10. 李广是西汉名将,号称飞将军。关于他射石一事见于《史记》,现抄录如下:“广出猎,见草中 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虽然都是全力而为 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李广开始误把石头当成老虎,由于关系到生死,体内的 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所以他能把箭射入石头中,待到他弄清那只是一块石头而不是老虎后,心态 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管他再如何用力,但射出的箭“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段话告诉我们( )。 A.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C. 只要努力没有办不成的事 D. 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答案】D[解析]题干中通过李广两次射箭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激发潜能的作用,故 B、 C 可排除,由文中“体内的潜能全部被激发出来”可知人的潜能是有限的,故 A 项错误。 B. 李广把箭射入石头是侥幸 11. 这是最好的城际竞技场。每一次申办承办,都是一次巧妙的城市公关。对于新生显贵而言,这 的确是千载难逢的登堂入室的绝好台阶。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在每一张选票上,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划 叉,他们亦在谱绘世界风云榜上城际间的升跌走势图。 这段话意在表明( )。 A. 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投票决定承办奥运会的城市
B. 公关工作是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成功的关键所在 C. 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实力的体现 D. 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的绝好契机 【答案】C[解析]这段话主要强调了申办和承办奥运会是世界城市之间互相较量的体现,其中提 到了新兴城市进入国际舞台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并非这段话要体现的主要意思,因此,最恰当的 选项为 C。 12. 当雇员和雇主不共处一地的时候,管理工作就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要使每一个人学会把自己训 练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能手。新的反馈机制必将形成、发展,老板和工人应能确定所做的工作质量 了。 这段话主要说明()。 A.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B.在生产当中,老板与工人之间的新的反馈机制的作用 C.老板与工人之间的关系 D.新的反馈机制如何起作用 【解析】B。片段主要是围绕雇员和雇工的关系展开的,“新的反馈机制必将形成﹑发展,老板和工 人就能确定所做工作的质量了。”说明了该题应选 B。 13.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 难,用无休止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了的。不理解本身应 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这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他连别人为什么不理 解都理解不了,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对这段话复述最准确的是()。 A.不理解自己的人是糊涂的,爱抱怨和发牢骚的 B.理解自己容易,被他人理解却是很困难的 C.要获得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D.事物总是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发展过程 【解析】C。片段中指出理解“不理解”是理解的初步,即是指出要获得别人的理解就要先理解别 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更是确定的指出了这一点。故选 C。 14. 植物农药又称生物农药,是利用有毒植物中的多种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生产的农药。由于它 们的杀虫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因而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对环境无污染。下列对“植物农 药”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提炼有毒植物中能有效杀虫的对环境无污染的无毒物质制造的 B.提炼有毒植物中多种杀虫有效的天然物制造的 C.利用多种有毒物质的杀虫成分,经过提炼后制造的 D.利用有毒植物中使害虫不能产生抗药性的多种杀虫成分,经提炼制造的 【解析】B。片段中第一句明确指出植物农药是从有毒植物中的多种杀虫成分提炼而成的,第二句 则指出其为无毒的是因为该成分是天然物质,这两条综合起来就组成正确答案 B。 15. 生命是一场充满意外收获的伟大历险,看上去难以掌握,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如果你从不犯错, 或者从没有人批评过你,那么你肯定没进行过任何大胆的尝试。如果一个人这样生活,那么他肯定 无法发挥出所有潜力,当然也就很难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这段文字主要是想说明()。 A.人生要勇于尝试
B.生活的乐趣在于冒险 C.生活中机会无处不在 D.一个人不可能从不犯错误 【解析】A。这道题目较为简单,很容易从文字中判断出答案为 A。 二、 数量关系 16. 16 , 8 , 8 , 12 , 24 , 60 , ( ) A.90 B.120 C.180 D.240 解析:后项÷前项,得相邻两项的商为 0.5,1,1.5,2,2.5,3,所以选 180 17. 2 ,3 ,6 ,9 ,17 ,( ) A.18 B.23 C.36 D.45 解析:6+9=15=3×5;3+17=20=4×5 那么 2+?=5×5=25;所以?=23 18. 3 ,2 ,5/3 ,3/2 ,( ) A.7/5 B.5/6 C.3/5 D.3/4 解析:通分 3/1 4/2 5/3 6/4 ----7/5 19. 1,13, 45, 169, ( ) A.443 B.889 C.365 D.701 解析:将每项的自有数字加和为:1,4,9,16,(25)889==》8+8+9=25 20. 9/2,14,65/2, ( ), 217/2 A.62 B.63 C.64 D.65 解析:14=28/2 21.有 a、b、c 三个数,已知 a×b=24,a×c=36,b×c=54,求 a+b+c=() A23 B21 C19 D17 22.一个袋子里放着各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占 14,后来又往袋子里放了 10 个红球,这时红球占总数 的 23,问原来袋子里有多少个球?() A8 B12 C16 D20 23.某单位职工 24 人中,有女性 11 人,已婚的有 16 人。已婚的 16 人中有女性 6 人。问这个单位的未婚 男性有多少人?() A1 D12 B3 C9 24.某旅游景点商场销售可乐,每买 3 瓶可凭空瓶获赠 1 瓶可口可乐,某旅游团购买 19 瓶,结果每人都 喝到了一瓶可乐,该旅游团有多少人?() A19 B24 C27 D28 25.从装满 1000 克浓度为 50%的酒精瓶中倒出 200 克酒精,再倒入蒸馏水将瓶加满。这样反复三次后, 瓶中的酒精浓度是多少?() A22.5% B24.4% C25.6% D27.5%
26.三位采购员定期去某市场采购,小王每隔 9 天去一次,大刘每隔 6 天去一次,老杨每隔 7 天去一次, 三人星期二第一次在这里碰面,下次相会将在星期几?() A 星期一 B 星期五 C 星期二 D 星期四 27.某日小李发现日历有好几天没有翻,就一次翻了 6 张,这 6 天的日期加起来的数字和是 141,他翻的 第一页是几号?() D24 A18 B21 C23 28.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 0 分。一个队打了 14 场,负 5 场, 共得 19 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 A3 D6 B4 C5 29.用两根同样长度的铁丝分别圈成圆形和正方形,圆形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A3π B4π C5π D6π 30.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仓库,且都在一条直线上,之间分别相距 1 千米、3 千米,三个仓库里面分 别存放货物 5 吨、4 吨、2 吨。如果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每吨货物每千米运费是 90 元,请问 把货物放在哪个仓库最省钱?() A 甲 B 乙 C 丙 D 甲或乙 21.C 【解析】由 ab=24,ac=36 得,2c=3b,又 bc=54,解方程得 b=6,c=9。故得 a=4,所以 a+b+c=19。 选答案 C。 22.A 【解析】设原来袋中有 X 个球,则一开始红球有 1/4X 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4X+10=2/3(X+10), 解得 X=8,故选答案 A。 23.B 【解析】从题干可得该单位未婚职工有 24—16=8 人,而未婚女性有 11—6=5 人,所以在未婚职工 中,男性有 8—5=3 人,故选 B。 24.D 【解析】第一次可用 18 个空瓶换 6 瓶可乐,第二次用 6 个空瓶换 2 瓶可乐,最后再将这两个空瓶 和第一次剩下的那个空瓶换一瓶可乐,所以用空瓶总计换回了 9 瓶可乐,故全团有 19+9=28 人。 25.C 【解析】第一次,倒出了 200×50%=100 克酒精,加满水后剩下的酒精浓度为 40%;第二次倒出了 80 克酒精,加满水后剩下的酒精浓度为 32%;第三次倒出了 64 克酒精,此时瓶中还剩下酒精 500—100 —80—64=256 克,所以浓度为 25.6%。 26.C 【解析】取 9,6,7 的最小公倍数得 126,即过 126 天,此三人才能再次相遇,而 126 天恰好是 18 个星期,因此下次他们见面还是在星期二。 27.B 【解析】设第一张的日期为 X,则可得方程 X+X+1+X+2+X+3+X+4+X+5=141,解得 X=21,所以选答案 B。 28.C 【解析】设这个队胜了 X 场,可得方程 3X+9—X=19,得 X=5.所以此队胜了 5 场。 29.B 【解析】设铁丝长度为 X,则围成圆形的半径为 X/2π,故面积为 X2/4π,而其围成的正方形边长 为 X/4,则其面积为 X2/16,所以圆形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 4/π倍。 30.B 【解析】假设都运到甲仓库,供需运费为 90×(4×3+2×4)=1800 元,若均运到乙仓库,则需运 费 90×(5×1+2×3)=990 元,若运到丙仓库,则需运费 90×(5×4+4×3)=2820 元,所以应该将货物 运到乙仓库。 三、 逻辑推理
31.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出现正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使传 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人在计算机前花费不少时间,甚至有的“网虫”长时间在网上冲浪,不与 人接触,最后变成了“网络孤独症”患者。由此可以推出( )。 A.电影的不景气是由计算机的出现造成的 B.“网络孤独症”的病因是因为有了计算机 C.不与人接触是产生“网络孤独症”的一个原因 D.长期与计算机打交道对人的身体有害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C。本题要抓住题干的关键句“不与人接触,最后变成了网络孤独症患者”,说明 网络孤独症的最直接原因是由于不与人接触,而不是有了计算机,所以可以用排除法排除 A、B、D 干扰 项,得出正确答案为 C。 32.有一份选择题试卷共 6 个小题,其得分标准是:一道小题答对得 8 分,答错得 O 分,不答得 2 分, 某位同学得了 20 分,则他( )。 A.至多答对一道题 C.至少答对三个小题 B.至少有三个小题没答 D.答错两个小题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D。此题只需要清楚一个例子,就是要得 20 分可以是答对两道题,答错 2 道,不 答两道这么一种可能情况。然后,应用此例子逐个排除。首先 A 说至多答对一道题,可见可以排除掉;B 至少三道没有答,意思是有三道或者三道以上没答,可以排除;C 至少答对三道,也可以排除;随后得 出 D 是正确答案。 33.X 国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成本比 Y 国低 10%,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从 X 国进口汽车发动机仍比在 Y 国生产便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A.X 国的劳动力成本比 Y 国低 10% B.从 X 国进口汽车发动机的关税低于在 Y 国生产成本的 10% C.由 X 国运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高于在 Y 国造一个汽车发动机的 10% D.由 X 国生产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是 Y 国的 1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此题可以应用直接推算法,从题干可以得出生产发动机 X 国成本与 Y 国成本 之间的关系式为(用 C 表示成本):Cx=90%Cy;题干说意思可以表示为 Cx+关税+运输费〈Cy 代入后可进 一步得出:关税+运输费〈10%Cy;这样可以判断,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关税要低于在Y国生产成 本的10%,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为B。 34.某保险公司推出一项“希望之星”保险业务,该业务要求 5 岁儿童的家长每年交 600 元保险金至 14 岁,即可享受儿童将来上大学的所有学费,则促使家长不参加投保的最适当理由为( )。 A.家长并不能确定儿童将来上哪一所大学 B.10 年的累计保险金总额大于将来上大学的学费总和 C.据估计,每年上大学的学费增长率大于生活费的增长率 D.该业务并不包括支付上大学的食宿费用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这题可以从选项入手,采用排除干扰项法,其实 C 项可以促使家长投保,可 以先排除;A 和 D 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只有 B 项,如果投保的累计金额大于将来上学学费总和,那么家 长肯定是不会投保的,所以最适当。故选 B。 35. 不久前,还有许多人从事铅字排印、电报发送和机械打字工作,也有一些人是这些职业领域中的技 术高手。今天,这些职业已经从社会上消失了。由于基因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帮助人类解决“近视”的 问题,若干年后,今天非常兴旺的眼镜行业也可能会趋于消失。
据此,我们知道: A.一些新的职业会诞生。 B.一些人的职业变换与技术发展有关。 C.今后,许多人在一生中会至少从事两种以上的职业。 D.终生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应用排除法,A 与题干不符合,题干是说有些职业会从社会上消失,可以排除 掉;C 项和 D 项均与题干无关,直接排除。只有 B 项可以从题干推出,因为题干明确指出眼镜业会趋于 消失是由于基因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近世问题。所以正确答案为 B。 36. X 国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成本比 Y 国低 10%,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输费,从 X 国进口汽车发动机仍比在 Y 国生产便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A.X 国的劳动力成本比 Y 国低 10% B.从 X 国进口汽车发动机的关税低于在 Y 国生产成本的 10% C.由 X 国运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高于在 Y 国造一个汽车发动机的 10% D.由 X 国生产一个汽车发动机的费用是 Y 国的 10%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B。此题可以应用直接推算法,从题干可以得出生产发动机 X 国成本与 Y 国成本 之间的关系式为(用 C 表示成本):Cx=90%Cy;题干说意思可以表示为 Cx+关税+运输费〈Cy 代入后可进 一步得出:关税+运输费〈10%Cy;这样可以判断,从X国进口汽车发动机关税要低于在Y国生产成 本的10%,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为B。 37. 1980 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中分居(包括法律上的分居和两地分居)的女性比男性多 100 万。以下哪项有助于解释此结果: Ⅰ 在美国婚龄女性比婚龄男性多 Ⅱ 人口普查漏掉的分居男性多于分居女性 Ⅲ 有更多的分居男性出国居住 A.只有工 B.只有Ⅱ C.工和Ⅲ D.Ⅱ和Ⅲ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 D。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国这次人口普查是分居的女性比男性多 100 万,本 来应该差不多才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呢?我们看选项,I 说在美国婚龄女性比婚龄男 性多,但是婚龄女性比男性多不一定就使分居女性比男性多,所以这个解释不通,可以排除;II 说普查 漏掉的分居男性多于分居女性,这个可以解释普查结果使得分居女性多于男性;III 说有更多的分居男 性出国居住,这个也有可能造成普查中分居女性多于男性;由此可以判断 II 和 III 有助于解释此结果, 所以选择 D。 38. 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现场。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 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 C。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它的命题概要是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 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得出否定得前件;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掌握了 这个规律,我们可以逐个判断选项。A 属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的前件,不符合规律,所以排除;B 属于否 定前件也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C 属于否定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D 属于否定后件,但不能得出肯定 的前件,可以排除;这样得到正确的答案为 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