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积累(25 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3 分) 水乡的人最懂水。沐浴众生,泽及万物,水最仁慈;扬清激浊,dí (1) 荡污垢,水最 (3) 卑,水最智 ) 在自己的肩上。 半天。 , 。” ) 把面 来了,我的母亲 ,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周敦颐《爱莲说》)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水最勇猛;自戒盈满,而流于 qiān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义气;柔而难犯,弱而克 gāng 慧。水的德行如此,能不向水学习? 2.古诗文名句填空。(9 分) (1)采菊东篱下, (2) (3) (4)池上碧苔三四点, (5)出淤泥而不染, (6) 登 高 望 远 , 美 景 尽 收 , 胸 襟 开 阔 , 心 灵 敞 亮 。 杜 甫 说 得 好 : “ (7)五月,梅子黄了,江南的雨季来了,田野的歌声也响起来了,赵师秀将这种美丽诗化成 这样的句子:“ 3.结合语境揣摩句意,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3 分)(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前的玻璃砸碎。 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 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③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 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 ④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让四乡那些外出谋生者的血汗和 眼泪, A.突然 总算 计较 堆 C.突然 还是 比较 流 4.将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填序号)(3 分) ①迈出了这一步,方可领悟出,内因为外因提供了怎样的缝隙与机会,才导致这糟糕局面 的出现。 ②而不迈出这一步,总想着自己如何无辜,如何不幸,如何罪不应得,如何命运不济,便会 在逆境的黑浪中,很快地沉没下去。 ③在逆境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是痛苦的、难堪的——然而必须 迈出这一步。 ④面对逆境,要勇于自省。 ⑤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有自我招引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我的弱点、缺点、失 误、舛错相连。 序号依次是 5.名著阅读。(7 分) (1)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3 分)( A.第一次买车后,祥子有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抓走,丢了车,这些兵的头头是孙排长。这 个孙排长就是后来把祥子辛苦积攒的买车钱敲诈走的孙侦探。 B.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 15 年前已经结婚。 原来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 C.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他能钓完公鱼钓母鱼,一对对地往上钓,他钓的大鱼比他还沉, 钓的小鱼比鱼钩还小,他无论钓什么都有绝法,远近钓者都称他“鱼绝后”。 D.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 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2)填空。(4 分) ①在小人国,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格列佛说:“应该承认皇帝陛下多次表现宽大为怀,一 B.常常 还是 计较 流 D.常常 总算 比较 堆
。 再强调你建立的功绩,竭力想减轻你的罪责。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却坚持要把你处 死……”这里的“功绩”是指 (写一项),王国对格列佛最终的处理意见 是 ②《红楼梦》中薛宝钗服用过的“冷香丸”配方奇特:用春之白牡丹花、夏之白荷花、秋 之白芙蓉花、冬之白梅花等花的花蕊,配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 霜、小雪节令的雪。无独有偶,鲁迅《朝花夕拾》中《 》一文写到的庸医开的 方子里的“ 二、文言文积累与阅读(22 分) ”(填一味“药引子”)也有这般古怪。 (一)课内文言文积累(9 分) ) 信( ) 以(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 分)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日( (3)固( 7.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3 分)( A.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完成一笔交易.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爱的孩子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名.其妙 D.长烟一.空——我们一.家人都去旅游了 (2)道( ) 食( ) ) )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3 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①,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 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 “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 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 ①用事,旧指当权。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楚王好.安陵君( )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句子: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意思: 11.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3 分)( A.《唐雎不辱使命》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4)景睢失色.而退( B.《曹刿论战》 ) ) ) )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话题背景] (一)(12 分)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
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 3—6 年级每周安排 1 课时用于 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 “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 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 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 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 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 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 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 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如 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 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 今天,“传承兰亭——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 42 人展’”在书法圣地 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 来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 候,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 (摘自《绍兴晚报》,有删改) ) 12.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3 分)( A.教育部要求,小学 3—6 年级每周要安排 1 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13.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3 分) 答: 1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3 分) 答:
15.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3 分) 答: (二)(18 分)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 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 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 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 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 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 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 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 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 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 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 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 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20 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 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 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 和 20 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 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 撒网。和 20 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 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 20 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 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 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 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 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 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 20 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 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 第 5 期) 16.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 分) 20 年前,“我”在小渔船上, 17.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 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 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 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 答: ;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 。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 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 作用?) 答: 18.分析第 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 文中的作用。(4 分) 答: 19.“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 20 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 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意,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 分) 答: 附加题:(建议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以选做,答对分数加入总分)(5 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 微和不安。(第 段这句话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 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四、语言运用(68 分)(书写分 5 分) 20.越秀小区的王菊香奶奶收到了一份电费通知单。通知单除了告知王奶奶家 2014 年全 年的电费情况外,还附上了两张图表(图一、图二)。(8 分) 图一
【知识链接】 图二 8:00—22:00 时段用电,称为“峰电”,电价:0.568 元/千瓦时;22:00—次日 8:00 时 段用电,称为“谷电”,电价:0.288 元/千瓦时。普通用电电价:0.538 元/千瓦时。 (1)分析图一曲线,归纳王奶奶家 2014 年用电情况的总体..特点。(3 分) 答: (2)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 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图二和“知识链接”,帮王奶奶找一找原因。(2 分) 答: (3)为了帮王奶奶家省电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下面几个“金点子”,请你结合上述 有关材料,选出与峰谷电...的特点相关的三个..“金点子”。(3 分)( A.每次看完电视后,把电视机的插座拔下来。 B.最好在早上八点以前用电水壶烧好开水。 C.夏天天气炎热,白天尽量用耗电省的电风扇。 D.家里的白炽灯全部换成更省电的节能灯。 E.晚上十点以后再给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 ) 21.按要求作文。(60 分)(书写分 5 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 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 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 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以“ ”为题作文。 ,不只是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不少于 600,文体不限(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 16 行); (3)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3 分)(1)涤 (2)刚 (3)谦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汉字的音形转换能力。 2.答案 (9 分)(1)悠然见南山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月上柳梢头 (4)叶底黄鹂一 两声 (5)濯清涟而不妖 (6)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 塘处处蛙 解析 (1)—(5)题是直接型默写;(6)—(7)题是理解型默写。易错字有“濯”“涟”“凌” 等。
3.A(3 分) ①语句出自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根据语境,双腿瘫痪使病人情绪喜怒 无常,但不可能是习惯性动作,用“突然”合适。②语句出自莫怀戚的《散步》。总算:表 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还是: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 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从语境看,春天的来临是老人盼望的事。这里用“总算”合 适。③语句出自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计较:计算比较。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 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因为语句中提到了价钱,显然“计较”合适。④语句出自余秋 雨的《信客》。堆:堆积。流:流动。这里用“堆”更贴切,更形象。 4.答案 ④⑤③①②(3 分) 解析 先总说如何面对逆境④,再论述逆境出现的原因⑤,面对逆境该如何做③,最后是 正反对比论证①②。 5.答案 (7 分)(1)D (2)①打败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打败敌人的入侵),或皇宫救火 刺瞎(剜去)双眼,或 刺瞎双眼,再慢慢饿死 ②父亲的病 经霜三年的甘蔗,或原配的蟋蟀、败鼓皮丸(打破的旧鼓皮)、平地木 解析 (1)杨志丢了生辰纲后并没有连夜投奔梁山,而是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 龙,做了山寨之主。后来才归了梁山泊。 (2)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情节和细节内容。考生细读过名著才能正确填空。 6.答案 (6 分)(1)日:每天。信:真诚,诚实。(2)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3) 固:使……坚固,巩固。以:凭,靠。 解析 平时需要认真积累文言词语和词义,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 文言现象。准确记忆,认真书写。 7.答案 C(3 分) 8.答案 (3 分)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解析 断句要点为:“曰”后断;句末语气词后断;“……,……也”式的判断句,句中断。 9.答案 (4 分)(1)喜欢,偏爱,宠信;(2)借,借出;(3)答应,允许;(4)脸色。 解析 这些文言词语的含义课内都学到过,需要学会举一反三,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 10.答案 (3 分)我以为你是为楚王谋利才说了这件事,你竟然把田送给百姓以达到施恩 的目的吗? 解析 注意关键词“为利于王”“乃”“与人而为恩”的正确翻译。 11.B(3 分) 《云梦田》中景睢倡导的为政之道是:爱民安民,体恤其疾苦。A.《唐雎不辱 使命》: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 厉内荏的本质。B.《曹刿论战》:曹刿论述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内容与《云梦田》 的主题接近。C.《大道之行也》:描述了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 社会。D.《醉翁亭记》:倡导的为政之道是“与民同乐”。 A.易:交换。B.可:可以,能够。C.名:闻名、出名;说出。D.一:全。 (3 分)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只是提出建议,并不是强制性要求。原 [参考译文] 楚王喜欢安陵君,安陵君执政当权,景睢请江乙去向安陵君建议说:“楚国贫民多,请 求把云梦一带的田地租借给他们耕种,解决吃饭问题,不要使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安陵君向楚王转告并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安陵君见到了景睢,便问他收入的赋税额有 多少,景睢说:“没有收入。”安陵君惊愕地说:“我以为你是为楚王谋利才说了这件事,你 竟然把田送给百姓以达到施恩的目的吗?”景睢满脸惊异而退去,并告诉人们说:“国家危 险了!执政者只想取利,却忘记了百姓,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啊!” 12.A 文是“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而 A 项中则是“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13.答案 (3 分)①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②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 特长,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解析 分别从“调查数据”“精选案例”“各方声音”和“新闻现场”这四则材料中提取 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注意分值为 3 分,一般分点回答三点或三点以上即可。 14.答案 (3 分)①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②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 教师;③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 解析 不利因素主要从“精选案例”及“各方声音”中前两个网友的言语来概括。
“我”向少年扔名片 15.答案 (3 分)①要求老师在书法教学中多鼓励学生;②营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环境氛 围;(答“将名家书法、学生优秀作品上墙,增强文化氛围”等亦可)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动。(如具体答出开展诸如“参观”“评比”“展览”等活动亦可) 解析 要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就要多从学生为什么会没有兴趣的角度考虑相对应的 措施,如鼓励学生、开展活动、营造氛围、现实利益(如与考试成绩挂钩)等。 16.答案 (4 分)贵妇人向“我”扔树枝 解析 注意概括时写清楚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17.答案 (6 分)(1)“俯视”强调俯身往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 瞰”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 高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 (2)“只有”一词,强调了那时“我”得到的惟有伤害。表明了“我”因出身低微,生活贫 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 解析 (1)“俯视”与“鸟瞰”的区别在于所处高度不同,“鸟瞰”所处高度更高,体现了 “红男绿女”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衬托出“我”的卑微渺小。 (2)“只有”表示强调,突出贵妇之傲慢,表明受到伤害的“我”的悲哀、痛苦。 18.答案 (4 分)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与 20 年前相似..的故事氛围,为下文“我”向少年扔 名片作铺垫。 解析 该句单独成段,首先需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或照应等;再考虑内容上的作用, 可以从营造氛围等角度切入。 19.答案 (4 分)20 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了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 歧视,这截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20 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来激励他。 解析 联系作者从小渔夫到成为作家的生活经历,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体会这截枯枝的 激励意义,从而理解与作者扔名片相似的激励作用: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奋发进取。 附加题:(5 分) 答案 第一问:“西装革履”指“我”(或作者)。第二问:这里加引号,表示“西装革履” 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成了有钱、有地位的“上流社会”的代名词。第三问:20 年前,“我” 受到了客船上一群红男绿女(其中的男人“西装革履”)的围观与嬉弄,这一经历使“我” 的心灵深受伤害,刻骨铭心。而今天,在对面的“少年”眼里,“我”或许也成了令他感到 “卑微与不安”的“上流社会”人士。 解析 第一问比较简单,指作者或小说中的主人公“我”。第二问考查引号的特殊含义,联 系文章来回答它的借代意义。第三问较难,需要联系文章,深入解读“我”的心路历程,体 会当年“我”心灵受到上流社会人士戏弄的伤害,再思考“我”今天的行为或许也对少年 造成了心灵伤害。 20.答案 (8 分)(1)①总体上低于小区平均用电量;②不同月份(季节)用电量不均衡。 (2)电价较高的峰电用量较大,而电价较低的谷电用量偏小。 (3)BCE 解析 (1)要求根据图一,归纳用电的特点。第一个特点:虚线总体比实线要低,即总体用 电量是低于小区平均用电量的。第二个特点:8 月份最高,6 月份最低,说明不同月份用电 量差距较大,很不均衡。 (2)根据图二可知,“峰电”用量每个月都远远高于“谷电”,而根据“知识链接”提供的 信息可知,“峰电”的价格比普通用电价格略高一些,更几乎是“谷电”价格的 2 倍。从 而得出结论,峰电用量过大,而谷电用量偏小,所以电费基本没有降下来。 (3)注意“峰谷电”的时间段,想省电费可以在 8:00—22:00 时间段之外多做一些耗电的 事情。A.虽然也能省一点电,但若看电视的时间都在“峰电”时间段中,则只会更加耗电。 D.同理,节能灯只要是使用,还是会耗电,如果在“峰电”时间段中经常开着,也会费电,而 原来的白炽灯在“峰电”段少用甚至不用,也会省电。 2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前后都有空格,首先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根据 提示的内容,可以补充的题目如:成长,不只是年龄;出发,不只是到达;父母,不只是亲人。 补充完整后与潜在的“更是……”构成递进关系,表明人或事的多重意义,原来没有注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