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4 分)。全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
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 I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
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9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
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到液体
B.读取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3.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 PM2.5 平均浓度限值,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
于或等于 2.5 微 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
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灰霾天出门戴 N95 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 0.1 微米左 右)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 0.1 至 1.0 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D.为了减小 PM2.5 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4.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
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2012 年 5 月 18 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
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有机物
6.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i 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 14
B.Mg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C.A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6.98g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来源:Z,xx,k.Com]
7.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
一致..的是
A
B
事 实
解 释
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
不锈钢比纯铁硬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8.右图为某有机物的分子模型, 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是 C9H10O3
B.该有机物能减缓食品变质
C.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该有机物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54∶5∶24
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 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
用。常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题卷
题 号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64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的位置,答卷
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来源:Z&xx&k.Com]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4 分)
10.(9 分)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
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
法。
(1)请从“构成物质微粒”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氢气、金刚石、氯化镁、水、
铝、氯化钠、铁、二氧化碳、碳酸钠。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②
③
;
;
。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将有关物质组成的下列图示补充完整:
(3)从定量(宏 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 2H2+O2
2H2O 进行描述(各答出一
项即可):
宏观
;
微观
。
11.(6 分)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对 A 物质来说,a 点的意义是
。
(2)将 t1℃140g A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时,可用图上的
点表示,此时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然后再加入 A 物质 40g,可用曲线上的
点表示。t2℃时 A、
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
(3)若将 d 点温度下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 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
12.(7 分)东营市计划用 5 年时间,布局建设 30 处生态林场,实现城市森林环抱、
沿海碧水绿树的目标。为保证新植树木的成活率,树上还挂了吊瓶袋(如
图)。某课外活动小组想对吊瓶袋内液体成分进行探究,察看吊瓶袋的说
明很简单,没有具体的成分,但他们判断肯定是一种植物营养液,并上网
查得下列两份资料:
【资料一】某植物营养母液配方(部分成分)
【资料二】 物质的溶解度(/g)
大量物质:硝酸钾 30g;磷酸铵 20g;……
温度/ ℃
0
20
50
少量物质:……
硝酸钾 13.3
31.6
85.5
【提出问题】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假设猜想】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钾、磷酸铵等
【实验与结论】步骤 1:小明同学取适量营养液放入试管中,对溶液进行冷却降温,发
现有晶体析出,说明营养液中含有
。
步骤 2:小红取少量营养液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 NaOH 溶液并加热,闻到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说明营养液中含有
。
(1)从主要成分看,该营养液属于_________。
A.复合肥
B.混合物
C.微碱性的溶液
(2)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在实验室中配置 100g 营养母液,那么他们需要的玻璃仪器主
要有
(答出两种)。
(3)上述营养母液为什么能较长期存放而不变质
。
13.(7 分)右图所示 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 A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
是最轻的气体,B 和 C 含有相同的元素。
(1)写出 F 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化合
价
。
(2)C 和 D 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 和 E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的类型属于
。
14.(5 分)纯净物 A 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 A 与 160g B 按
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 B 反应完全时,生成 132gC 和 72gD
(1)参加反应的 A 物质的质量是
。
(2)已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得 分 评卷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9 分)
15.(4 分)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B.实验完毕,要及时洗净器皿,整理好实验用品,擦净桌面,清理水槽
C.可将废酸液和废碱液互相混合,混合后测其 pH 约为 7,再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D.用双氧水制氧气后的废液需要回收,然后集中静置、过滤、晾干,获得的二氧化锰
固体可供下次实验使用
E.对某些药品,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或尝一下药品的味道
F.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
16.(15 分)实验室制取 O2 或 CO2 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 A 的名称
。
(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
验
,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
。
(3)写出用此装置制取 O2 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
制得较纯净的 O2 最好选用
法收集。
(4)要制取较多 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
。
制取 CO2 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 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
(填
“a”或“b”)处,图 2 与图 1 相比有什么优点
。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
经集满的方法是
。
(5)C+O2
CO2 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 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
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 CO2,其主要原因是
。(答出 1 条)
得 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1 分)
17.(11 分)某兴趣小组对生锈废铁锅中铁 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生锈的铁锅中除 Fe、
Fe2O3 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除 Fe、Fe2O3 以外的物质
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 33g 废铁锅片放
入特制容器中,缓慢加入 39.2%的稀硫酸,直到反应完全(假
设硫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应选用铁
锅还是铝锅
,为什么
。
(2)废铁锅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 0.1%)
(3)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计算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