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江苏苏州科技大学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共 50 分,每题 10 分)
1、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到的主要结果有哪些?
2、系统原理的要点有哪些?
3、决策的原则是什么以及背后的逻辑原因是什么?
4、扁平的组织结构相对于锥形组织结构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5、从内部提拔管理人员相对于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来说有哪些优劣势?
二、论述题(共 40 分,每题 20 分)
1、集权的优势有哪些?过分集权的弊端有哪些?影响管理者进行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2、有人说“非正式组织有百害而无一利”,请结合管理学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和
理解。
三、案例分析题(60 分)
海天的变革
人们记忆中的海天“冰茶”是 1993 年以一个供销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饮料巨头,初期
发展迅猛。1995 年,海天冰茶销量达到 5000 万元。1996 年,这个数字骤然升至 5 个亿,翻
了 10 倍。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 1998 年,海天的销售额达到了 30 亿元。短短几年间,海天
集团一跃成为中国茶饮料市场的龙头老大。
海天的成功引来了众多跟风者的竞争。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娃哈哈等一群“冰红
茶”、“冰绿茶”相继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海天“冰茶”的独家生意很快就被分食、弱化了。
2001 年,海天的市场份额从最初的 70%跌至 30%,销售额也随之大幅下降。伴随着产品先行
者的优势被削弱,管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据介绍,在渠道建设方面,不论进
入哪一个城市,不论什么职位,海天集团都从本地派遣人马。但是,管理这些网点的制度规
范却很滞后,总部与网点之间更多的是激励机制,少有约束机制。
海天集团实行按照回款多少来考核工作业绩的制度。有报道说,有些从集团派出的业务
人员为了达到考核要求,私自和经销商商定:只要你答应我的回款要求,我就答应你的返利
条件;可以从集团给你要政策,甚至允许你卖过期产品。更有些业务人员,主要精力除了用
于催款和许诺,就是和经销商一起坑骗企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海天集团开始了变革。变革的力度可以用“大破大立”来形容第
一步是企业高层大换血,目标是将原来粗放、经验主义的管理转为量化、标准化管理。集团
引进了 30 多位博士、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开始接手战略管理、市场管理、品牌策划和产
品研发方面的工作。第二步是把 1000 多名一线的销售人员重新安排到生产部门,试图从平
面管理向垂直管理转变。集团总部建立了物流、财务、技术三个垂直管理系统,直接对大区
公司进行调控,各大区公司再对所属省级公司进行垂直管理。这样的人员调动是集团成立 8
年来最大的一次。第三步是把集团的组织结构重新划分为五大事业部,包括饮料事业部、冰
茶红酒事业部、茶叶事业部、资本经营事业部和纺织及其他事业部,实现多元化经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刀阔斧的变革并没有让产品的市场表现有所好转,相反,组织内
部却先乱了起来。在“空降兵”进入集团并担任要职后,新老团队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由
于公司最初没有明确的股权认证,大家都不愿意自己的那一份被低估,元老们心里想的是“当
初我的贡献比你多”,而新人则认为“今天我的作用比你大”。同时,1000 多名一线业务人
员被调回生产部门,不仅关系到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且关系到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持续
性。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企业出现了混乱。自 2001 年,如日中天的海天开始
明显地滑落,2002 年下半年,海天停止销货。一度风光无限的“海天”渐渐成为人们脑海
中的一个回忆,
要求:请回答什么原因促使了海天集团的企业组织变革?海天集团“大破大立”的变革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海天集团的决策者,你会如何进行企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