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山东滨州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山东滨州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滨州某地理研学团队前往我省东部沿海开展社会调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研学途中,小滨同学拍摄了一张乡村公路照片,据此判断该公路的大致方向是( ) A. 东西方向 B. 南北方向 C. 西北—东南方向 D. 东北— 西南方向 2. 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弯道处常设置凸面镜,用以扩大司机视野。小滨拍摄凸面镜照片 的地,点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 题详解】 从乡村公路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公路两旁有太阳能路灯电池板,方位角一般都选择了正南方 向,可使太阳能电池板单位时间内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达到最大。故公路的大致方向与电
池板的方位角一致的,也是南北方向。故选 B。 【2 题详解】 从题干上可知,公路弯道处设置凸面镜,①②③④中,只有③属于拐弯处,故答案选 C。 【点睛】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据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 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 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 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肯氏兽是 2 亿年前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以下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 动物迁徙 B. 气温变化 C. 降水变化 D. 大陆漂 移 【答案】3. A 4. D 【解析】 【3 题详解】 从题干材料知,肯氏兽化石在中国、南非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①为中国,符合题意,A 正 确;②为南极洲,不符合题意,B 错误;③为欧洲,不符合题意,C 错误;④为大洋洲,不 符合题意,D 错误。因此答案选 A。 【4 题详解】 化石能够远隔重洋,在不同地方发现,并不是动物迁徙的结果,因为肯氏兽不会飞,不可能 越过大洋,A 错误;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显然不是化石远隔重洋的理由,BC 错误;肯氏兽这
种陆生四足类动物原本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现在它们的化石远隔重洋,说明原来统一的大 陆已经分解,这些化石为天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D 正确。因此答案选 D。 【点睛】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非洲大陆凹进去的部分和南美洲大陆凸出的 部分的轮廓的吻合性提出的,猜测这两个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有提出来非洲 和南美洲两大洲生物的相似性和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冬去春来,广东当地清晨经常雾海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 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天气现象发生期间,天气预报中可能出现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6. 受此天气现象影响,当地网购量增加的商品可能有( ) A. 电风扇 B. 洗衣机 C. 加湿器 D. 除湿机 【答案】5. C 6. D 【解析】 【5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即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 回升,空气湿度加大的一种天气现象;A 天气符号表示雨夹雪,B 天气符号表示的是台风,D 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ABD 不符合“回南天”发生的天气条件,ABD 不符合题意;C 天气符 号表示有雾,空气湿度加大,易出现返潮现象,C 符合“回南天”发生的天气条件,C 符合 题意。故选 C。 【6 题详解】 “回南天”室内外空气湿度都比较大,电风扇只能起局部加热的作用,并不能大面积除湿, A 错误;"回南天”空气湿度大,洗涤衣物难以晾干,B 错误;加湿器不仅不能降低空气湿度, 反而增加空气湿度,C 错误;“回南天”空气湿度大,使用除湿机是正确的做法,D 正确。故 选 D。 【点睛】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 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冰冷的 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就开始在物体表面凝结、起水珠。
猴面包树是非洲的一种热带落叶乔木,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树叶脱落;湿季时利 用粗大的身躯吸收并贮存水分,发芽开花。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完 成下面小题。 7. 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树最有可能(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8.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推断该地典型的传统民居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7. C 8. B 【解析】 【7 题详解】 根据题干中提到的猴面包树在“干季”时树叶脱落和“湿季”中拼命吸水,可知,这种树生
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图示中的甲地为地中海气候,A 错误;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B 错误; 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C 正确;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 错误。故选 C。 【8 题详解】 窑洞为我国的传统居民,A 错误;茅草屋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传统民居,B 正确;土楼为 我国福建省的传统民居,C 错误;冰屋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居民,D 错误。因此答案 选 B。 【点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以高原为主,人种以黑色人种为 主,所以该地区有"热带大陆”、“高原大陆”、“黑非洲”之称。 欧洲西部因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其成为世界上乳畜业发达的地区。读欧洲西部 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以下对本区域河流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 A. 多长河,流速快,水能丰富 B. 多季节性河流,含沙量大 C. 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D. 地中海沿岸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汛 期 10. 该地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A. 位于太平洋沿岸,利于湿润气流深入 B. 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 C. 地形以高原为主,城市人口密集 D. 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 长 【答案】9. C 10. D 【解析】
【9 题详解】 欧洲西部地域狭小,无长河,水流落差并不大,水能并不丰富,A 错误;欧洲西部受温带海 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湿润,所以河流无断流现象,且流经地区水土流失很少,河流含沙量 亦小,B 错误;欧洲西部全年湿润,降水均匀,所以河流水流平稳,利于航运,C 正确;欧 洲西部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以冬汛为主,D 错误。故答案选 C。 【10 题详解】 欧洲西部位于大西洋沿岸,并不濒临太平洋,A 错误;经济不属于自然条件,B 错误;欧洲 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C 错误;欧洲西部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年温和湿润, 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乳畜业发达,D 正确。因此答案选 D。 【点睛】欧洲旅游业优势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欧洲西部居 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游憩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一欧元, 跨国旅游过境方便;交通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 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 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泰山站纬度最高 B.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 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 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 12.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 题详解】 越靠近南极点纬度越高,通过所给地图分析,可知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故 A 错误;昆仑站位 于(80°S,77°″E)左右,罗斯海新站位于(75°S,164°E),故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 的东北方向,故 B 错误;长城站处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 C 错误;到中山站 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南极气温较高,且南极圈地区 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故 D 正确。选择 D。 【12 题详解】 南极地区有“世界寒极”和“风库”之称,所以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酷寒和狂 风等困难,故②④正确,故 D 正确,故 ABC 错误,故选择 D。 【点睛】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原因,我国到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是我国的冬季,即南半 球的夏季时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极地科考较为 安全,且南极圈以内的区域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 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读甲、乙两国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两国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濒临太平洋 B. 地形都相间分布,西部为高大的山 脉 C. 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湿润 D. 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西北部
14. 有关两国经济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发展较快,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B. 农产品以热带作物为主,经济价值 高 C. 工业发达,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 D.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均为农产品出 口大国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 题详解】 美国西临太平洋,澳大利亚东临太平洋,都濒临太平洋,A 对;澳大利亚东部为高大的山脉, B 错;澳大利亚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C 错;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东南部,D 错;故选 A。 【14 题详解】 美国和澳大利亚发展较快,都属于发达国家,A 错;美国以温带气候为主,热带作物产量少, 部分依靠进口,B 错;美国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太平洋沿岸的狭窄平原和谷地, 澳大利亚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C 错;两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均为农产品出 口大国,D 对;故选 D。 【点睛】澳大利亚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的东南沿海地区,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原因:澳大利亚工业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港口 众多,交通便利。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 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