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
中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6 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后将字母序号填入
答题纸相应的表格内。(每小题 2 分,共 46 分)
1. 建党百年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主要成就有( )
①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④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
①②③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
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
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故题文中的选项均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A。
2. 我国过去 40 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
发。下列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 改革开放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D.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ABCD: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
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
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故 ABD 说法正确,C 说法错误;
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 C。
3.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
A. 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与人们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B. 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不协调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
【详解】D:2017 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故 D 正确;
ABC:都不属于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BC;
故本题选 D。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
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
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取得这一伟大光荣的原因有( )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同步富裕道路
③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④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5. 请选出下列对应表述中不属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积极作用的一项。脱贫攻坚战
取得全面胜利( )
A.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C.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 预示着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答案】4. B
5. D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定相应的脱贫攻坚政策,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故①说法正确;
②: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故②说法错误;
③④: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故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脱贫攻坚的意义。
ABC:我国全面取得脱贫攻坚胜利,这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故 ABC 说法正确;
D: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故 D 说法错误;
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 D。
【点睛】
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的贴心助手。
这反映了
A.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 创新促进社会变革
【答案】A
【解析】
B. 创新引领国家走向富强
D.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题文中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智能家居对人
们生活的影响, 表明创新让生活更美好,A 观点正确;BC 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
体现;D 观点错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所以正确答案选 A。
7. 5G 作为最新一代的通信技术,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预计到 2030 年,5G 将
直接创造和间接拉动约 3 万亿元和 3.6 万亿元经济增加值。这表明,新通信技术( )
A.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C. 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D. 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故 A 说法错误;
C: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故 C 说法错误;
D:新通信技术并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故 D 说法错误;
B: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通信技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故 B 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B。
8. 2021 年 5 月 15 日,中国自主实施的首个火星探测任务迎来历史性高光时刻,“天问一
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5 月 22 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
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开展火星探测( )
①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②表明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说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之路
④说明我国正全方位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B.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题文中,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表明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说明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自立自强的
创新之路,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我国正在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9. 芯片技术是高科技的核心技术,“芯太软”使我们应对贸易战显得格外“芯痛”。这使
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
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②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市场制胜之道
③要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③:材料表明了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市场制胜之道。这告诉
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经济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10. “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其目的
是( )
A. 主要是为了提升中央企业的经济效益
B. 能够保证我国快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C. 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D. 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
C:材料主要內容是我国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故 C 正
确;
A:材料中做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而非经济效益,故排除 A;
B:题干未涉及打破国外壁垒,故排除 B;
D:“根本”上提升,说法绝对,故排除 D;
故本题选 C。
11. 下列热点事件与其所体现的观点或道理表述相符的是( )
A.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富裕
B.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以公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D. 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
A:我们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故 A 错误;
B: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 B 错误;
C: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体现了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故 C 正确;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 D 错误;
故本题选 C。
12. 下图是某同学在复习“民主的足音”这一板块知识时整理的结构图,你认为恰当的是
(
)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①是正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②是错误的,中国人民追求还权于民,其愿望在近代
没能实现,排除。③是错误的,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排除。④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在不懈探索中不断前进,①④是正确的,故本题选 B。
13.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
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 )
A. 大多数人意愿
C. 国家的具体国情
【答案】C
【解析】
B. 统治者的意志
D. 国家民主制度的沿袭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ABC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
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
情。故 C 说法正确,AB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4.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
征是( )
A. 坚持党的领导
C. 为人民服务
【答案】B
【解析】
B. 人民当家作主
D. 对人民负责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ABCD:依据教材知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
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故 B 说法正确,ACD 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B。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我国人民民主的真
谛是( )
A. 人民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B. 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富强
C.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D.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
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D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 说法错误,人民不能直接管
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B 不合题意,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富
强,不是人民民主的真谛;C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不合题意。故选:D。
16.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做保障。“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描述的是我国的( )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治协商制度
【答案】D
【解析】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制度。
ABC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
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
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
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群众自治制
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故 D 说法正确,ABC 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 D。
1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的诸如建方舱医院、居家隔离、武汉封城等有力措施,
都是经专家、学者论证后实施的。这体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
)
A.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 专家咨询制度
C. 社会听证制度
【答案】B
D.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包括社情民意反
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等。专家咨询制度是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
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
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题干描述体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B 符合题意;
A 社情民意、C 社会听证、D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均与题意不符。故选 B。
18.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落实法治,我们应( )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只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③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治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法治的要求。
①③: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要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①③说法正确;
②: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发挥道德的教化
作用,②说法错误;
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法治而不是人治,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19. 某校校园网站要设置法治教育主题板块。以下设计环节的部分内容与主题一致的是
(
)
①确定主题:“法治伴我行”。
②知识竞赛:“中学生守则知多少”。
③名言分享:“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④教育感悟:“国家和社会治理只能靠法治发挥作用。”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
①③:根据题目要求“设置法治教育主题板块”可知,①③符合法治教育主题板块要求;
②:与题意不符,中学生守则不属于法律;
④:错误,国家和社会治理靠法治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