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山东烟台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
题卡规文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和答题卡指定区域外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手工业是人类第二次大分工的产物,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
很高的水平。下列史料中可以实证材料观点的是(
)
A. 河姆渡猪纹陶钵
B. 司母戊鼎
C. 曲辕型
D. 汝窑瓷
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早在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手工业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结合所
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B 项正确;
河姆渡猪纹陶体早于商周时期,排除 A 项;曲辕犁是唐朝改进的生产工具,排除 C 项;汝窑
瓷器属于宋朝,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公元前 127 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
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
A. 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 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实行推恩令最大的影响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皇帝
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项正确;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排除 A 项;高祖刘邦和吕雉对西汉的治理,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排除 B 项;秦
始皇废除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 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
A. 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 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
C.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儒童”“县府级考试”“中央礼部考试”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扩展了封
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有利于社会
阶层的流动,C 项正确;私学的兴起,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排除 A 项;九品中正制以门
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排除 B 项;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与材料强调科举制流动不
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未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
地理大发现,并非近代的先声或是资本主义的序曲。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 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
B.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D. 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未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
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并非近代的先声或是资本主义的序曲。”和所学可知,郑和下西
洋是和平的对外交流,没有殖民掠夺和扩张,A 项正确;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题干
内容无关,排除 B 项;文艺复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
体,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5. 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
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
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
动(
)
A. 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 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
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
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知,洋务运动对中国
近代的生产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 项正确;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题干未体现,排除 A 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未引进政治制度,排除 C 项;洋务运动
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 下图是 1915 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
)
A.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 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C.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15 年、敬告青年、陈独秀”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
动。新文化运动是 20 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B 项正确;公车上书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排除 A 项;
1919 年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排除 CD 项。故
选 B 项
7. 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它起步时,就摈弃了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选票里面出政权”的
议会道路的理念,坚持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十月革命道路。最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
A. 五四运动
B. 南昌起义
C. 八七会议
D. 秋收起
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开展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毛泽东
出席并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C 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是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
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均
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8. 对下文解读最准确的是(
)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
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A.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B.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 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
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损失惨重,但长征粉
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
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D 项正确;古田会议确
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与长征无关,排除 A 项;题干未涉及遵义会议,排除 B 项;红
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与题干“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9. 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
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
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
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
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序幕,A 项正确;华北事变发生在 1935 年,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 B 项;西安事变主
要是张学良、杨虎城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排除 C 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1946 年 6 月至 10 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
时 3 个多月,共歼敌 1 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 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胶济路阻击战发生在 1946 年 6 月至 10 月”,结合所学知识,1946
年 6 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 年 3 月, 国民党全面进攻
被粉碎,胶济路阻击战即发生在此时间段内,此次阻击战意在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
攻,A 项正确;孟良崮战役发生在 1947 年 5 月 13 日至 16 日,排除 B 项;1947 年 6 月 30
日夜,刘邓大军 12 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排除 C 项;1948 年 11 月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1949 年 1 月平津战役结束,
歼敌 52 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一个经典的评价是: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
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该评价认为朝鲜战争(
)
A.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
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 7 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
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
专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因此材料内容认为朝鲜
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 项正确;朝鲜战争的胜利结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但材
料内容没有强调朝鲜战争对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方面的影响,排除 A 项;中华民族的觉醒是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C 项;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的
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等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朝鲜战争没有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 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可知,1978 年前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 年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
所学,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
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
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 项正确;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
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排除 A 项;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在 1984 年,排除 C 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 1992 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 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 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土地的使用权归农
户,作物收成除了定额上交国家,剩下的归农户所有。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
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
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
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
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
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 项
正确;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与土地的所用权归国家集体不符,排除 A 项;掀起了农业合作
化高潮、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都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是建立农业生
产合作社,合作社的农副业生产,统一由社管理和经营,与题干不符,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14.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和平与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我国
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可能。为此,我们国家(
)
A.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
C. 开放了青岛等 14 个沿海城市
D.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 世纪 90 年代是世界经济迅速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和所学知识可知,
2001 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
了新途径,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 项正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 1978 年 12 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A 项;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是
在 1980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B 项;1984 年我国开放了天津、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市,
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这些“改
善”(
)
A. 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D
项正确;万隆会议在 1955 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 1971 年,中日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在 1972 年,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6. 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