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计算机复试面试准备的相关问题.docx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关联关系
表示一个类与另外一个类有联系,通常表现在一个类的对象作为另外一个类的属性。
聚合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常在定义一个整体类后,再去分析整体类的组成结构,找出成员类,使之形成
泛化关系
1.对机器学习的理解? 机器学习:是“使用算法解析数据,从中学习,然后对世界上的某件事情做 出决定或预测,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和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从而不断获取新的知 识技能,不断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主要是归纳和综合而 不是演绎。 2. 一些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 1)回归算法 线性回归:先给定一个训练集,根据这个训练集学习出一个线性函数,然后测 试这个函数是否足够拟合训练集数据,然后挑选出最好的线性函数。 我们需要使用到 Cost Function(代价函数,任何能够衡量模型预测出来的值 h(θ)与真实值 y 之间的差异的函数都可以叫做代价函数),代价函数越小,说 明我们线性回归的越好,和训练数据拟合的越好。 逻辑回归:它将数据拟合到一个 logit 函数或者是 logistic 函数中,从而能够 完成对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对线性回归输出来的值通过一个函数进行映 射,并划分一个阈值,大于这个阈值的属于一类,小于阈值的属于一类,可以用 来处理二分类问题(即给定一个样本作为输入,输出的答案只能有两个:Yes 和 No)。 2)决策树算法: 敲 if, else if, else,其实就已经在用到决策树的思想了。只是你有没有想过, 有这么多条件,用哪个条件特征先做 if,哪个条件特征后做 if 比较优呢?怎么 准确的定量选择这个标准就是决策树机器学习算法的关键了 决策树算法将一组“弱”学习器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算法,这些学习器组织 在树状结构中,相互分支 3)贝叶斯算法: 朴素贝叶斯分类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分类算法,叫它朴素是因为其思想基础的简单 性:就文本分类而言,它认为词袋中的两两词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即一个 对象 的特征向量中每个维度都是相互独立的。例如,黄色是苹果和梨共有的属 性,但苹果 和梨是相互独立的。这是朴素贝叶斯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为朴素贝叶斯分类做必要的准 备,主要工作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特征属性,并对每个特征属性进行适当划分, 然后由人工对一部分待分类项进行分类,形成训练样本集合。这一阶段的输入是 所有待分类数据,输出是特征属性和训练样本。这一阶段是整个朴素贝叶斯分类 中唯一需要人工完成的阶段,其质量对整个过程将有重要影响,分类器的质量很 大程度上由特征属性、特征属性划分及训练样本质量决定。 第二阶段——分类器训练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生成分类器,主要工作是计 算每个类别在训练样本中的出现频率及每个特征属性划分对每个类别的条件概 率估计,并将结果记录。其输入是特征属性和训练样本,输出是分类器。这一阶 段是机械性阶段,根据前面讨论的公式可以由程序自动计算完成。
第三阶段——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使用分类器对待分类项进行分类,其 输入是分类器和待分类项,输出是待分类项与类别的映射关系。这一阶段也是机 械性阶段,由程序完成 双机信息采集系统: 双机信息采集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上位机就是 pc 机,下位机就是用的 8086 微处理器。) 上位机发送一个启动命令给下位机,下位机收到命令之后开始以 0.5s 为周期 对工作现场的各种开关量和模拟量数据进行采集,并且把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通 过数码管显示,然后把模拟量和数据量传递给上位机,上位机以图形化方式显示 模拟信号和对应的开关量信号。同时利用远程监控机进行监控。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使用汇编语言完成完成下位机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下位机各个元 器件初始化的代码以及下位机要完成对开关量和模拟量进行采集的代码),上位 机暂时使用串口助手完成信息的收发。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采用的是并行的数据传送,主要是使用 8255 并行接口。 首先上位机给下位机发送一个启动命令,然后下位机使用 8253 定时计数器与 8259 中断控制器,实现每隔 0.5s 采集信息的功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保证下位 机程序的正确性,能够按规定的时间产生中断向上位机发送开关量和模拟量。 第二个阶段使用 java 编写可视化图形界面,使用输入输出流进行上位机与下 位机之间的通信。能够方便对送来的数据进行读写,对接收到的数据能够很方便 的进行处理。同时将收到的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现。 第三个阶段是用 java 编写远程服务端和客户端程序进行通信连接,使用 UDP 通信协议和服务器的 ip 地址来确定通信对象,建立通信连接,将收到的模拟量 和开关量实时发送给远程控制的 pc 机。 说明: 首先是 8086 对所有的芯片进行初始化。上位机发送命令,下位机 8250 的接收缓 冲寄存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命令。接下来 8086 判断此命令是否是启动命令, 如果不是,则继续判断。如果是,则开始采集开关量,开关量被采集到 8255 的 a 口,8086 读取 a 口数据传送给 8250,通过发送移位寄存器传送给上位机。8253 在接受到启命令后,开始定时,每 0.5s 给 8259 发送一次中断请求信号,进行中 断服务程序,打开 0809 的 0 通道开始进行模数转换,通过 0809 的 EOC 判断转换 是否完成,完成则读取转换结果。通过 8250 将转换后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上 位机判断是否超过阈值(设置阈值的目的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考虑,用于判断可 能出现的出现某些突发情况),在不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将数据减半传送给下位 机。下位机将收到的数据显示在数码管上。如果超过阈值,则上位机向下位机发 送一个点灯的命令。在转换过程中如果上位机发送了结束命令,则关闭中断,不 再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发送 工作过程用到的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微处理器:8086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串行接口,采用 8250 芯片,用作与主机的通讯。 A/D 转换电路:ADC0809 EOC 口的作用(A/D 转化后,若转换结束,则 EOC 端 输出一个高电平方波) 8253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8259 中断控制器。 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定义发送命令格式时起初采用的是包头,包尾,与功能位结合的格式,进行启 动命令时大致上是正确的,但是会出现采集到几个数据之后就死机的情况,结束 命令不好用,莫名其妙会出现这么多错误。最终采用了单个字符来实现各功能, 解决了结束命令不好用的问题。采集到几个数据就死机的情况是加了一段延时程 序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可能加的延时程序设置寄存器值太大的缘故,出现 了输入命令之后反应特别慢的情况,之后将寄存器中值改小了之后这些问题都解 决了。 2.在做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下位机收不到本应该接收到的数据,机器 上也没有调试功能,所以一直都是改一点试一次,之后将一些数据发送给 74LS273(具有缓存功能的触发器),然后用 LED 灯显示出结果来测试是否接收 到了正确的信息,之后找错误方便了一些。
中断控制流程图
java 上位机程序流程图
人工智能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1. 学习了一些启发式搜索算法。 当时有一个实验是利用利用启发式搜索算法求解八数码问题。 采用一个估价函数,编程实现了八数码的 A*算法。 具体实现: open 表:先可以简单认为是一个未搜索节点的表 close 表:先可以简单认为是一个已完成搜索的节点的表(即已经将下一个状态 放入 open 表内) 为什么说是简单认为呢?理由很简单,因为 open 表与 close 表中的元素在一定 规则下可以相互转化,最终实现搜到解。 规则一:对于新添加的节点 S(open 表和 close 表中均没有这个状态),S 直接 添加到 open 表中 规则二:对于已经添加的节点 S(open 表或者 close 表中已经有这个状态),若 在 open 表中,与原来的状态 S0S0​ 的 f(n)比较,取最小的一个。若在 close 表中,那就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close 表中的该状态 S0S0​ 的 f(n)大于 S 的, 不做修改;第二种 S0S0​ 的 f(n)小于 S 的,那就要需要将 close 表中 S0S0​ 的 f(n)更新,同时将该状态移入到 open 表中。 规则三:下一个搜索节点的选择问题,选取 open 表中 f(n)的值最小的状态作为 下一个待搜索节点 规则四:每次需要将带搜索的节点下一个所有的状态按照规则一二更新 open 表,close 表,搜索完该节点后,移到 close 表中。 2. 实现命题逻辑框架内的王浩算法 证明逻辑命题是否成立的算法 ,王浩算法由 10 条规则,一个公理格式,合式的 相继式和合式的公式等组成。 互联网软件基础 1.介绍了 b/s 与 c/s 的区别 2.学习了 html 与 javascript 语言的基本语法 3.学习了一下简单网页的制作方法。 C/S 和 B/S 模式的区别: 1、软件重用不同 C / S 程序不可避免地被视为一个整体,并且组件的可重用性不如 B / S 要求下 的组件的可重用性。 2、硬件环境不同 C / S 通过专用 LAN 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B / S 建立在 WAN 上。 3、安全要求不同 C / S 通常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组,并且对信息安全具有很强的控制力。B / S 建立在 WAN 上,其安全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4、程序架构不同 C / S 程序可以更加注重进程,可以检查多级权限,并可以较少考虑系统的运行 速度。B / S 对安全性和访问速度的多重考虑是基于对更多优化的需求。
软件设计与系统结构 主要学习了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模式,创建型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和行为模 式。 创建型模式是为了使软件的结构更加清晰,外界对于这些对象只需要知道它们共 同的接口,而不清楚其具体的实现细节,使整个系统的设计更加符合单一职责原 则 结构型模式(Structural Pattern)描述如何将类或者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 的结构,就像搭积木,可以通过简单积木的组合形成复杂的、功能更为强大的结 构 行为型模式主要是用来识别对象之间的常用交流模式并加以实现。 面向对象方法学 主要围绕一个餐馆系统,介绍了软件开发的过程(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 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从餐馆系统的业务建模,到餐馆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学习了用例建模。 关联关系 表示一个类与另外一个类有联系,通常表现在一个类的对象作为另外一个类的 属性。 聚合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常在定义一个整体类后,再去分析整体类的组成结构,找 出成员类,使之形成聚合关系。(成员对象是整体类的一部分,但是可以脱离整 体对象独立存在) 组合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组合关系中部分和整体具有统一的声明周期,一旦整体不存 在,部分对象也将不存在 泛化关系 泛化关系也就是继承关系,描述父类与子类的关系,父类称之为基类,子类称为 派生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