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化学考研真题 A 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8 分)
1.邻近水;2.等温吸湿曲线;3.转化糖;4.ω-3 酸;5.油脂闪点;6.氨基酸疏水性
二、判断(每题 1 分,共 20 分)
1.体相水无蒸发、冻结(-40℃)、转移、溶剂能力、也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2.膳食纤维包括半纤维素、果胶、无定形结构的纤维素和淀粉。
3.蔗糖液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葡萄糖液则相反。
4.碳水化合物发生诸如马铃薯甜化和甜玉米中蔗糖向淀粉转化等变化,是不利于食品的加
工和储藏的。
5.具有顺,顺-戊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脂肪氧合酶(LOX)途径被催化氧化,
形成具有共轭双键的氢过氧化物。
6.尝过食盐或奎宁后即刻饮清水会感到甜味,这种现象叫做味的变调现象。
7.维生素 E 有助于终止自由基,因而被用来防止肉类腌制中亚硝胺的合成。
8.食品工业中常加入一些添加剂来改善面团的品质。例如溴酸盐的少量加入可提高面团的
筋力,而半胱氨酸的加入可降低面团的筋力。
9.食品中非水成分越多且非水成分与水结合力越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AW 的值就越大。
10.在>93.5℃的饱和乳糖溶液中产生β-脱水乳糖结晶,它是无定形的,在水中溶解度小,
会使甜炼乳、冰淇淋等乳制品带有沙状口感。
11.缓冻形成的冰晶体颗粒细小,且微生物活动受到更大限制,因而食品品质好。
12.在油脂的光氧化中,不饱和脂肪酸中与双键相邻的亚甲基(α -亚甲基)上的氢特别容
易被除去,形成新的自由基。
13.对甜度而言:β-D-吡喃果糖>β-D-呋喃果糖。
14.柠檬酸和 EDTA 可用来降低 pH 和络合金属离子。当用量适当时既可抑制酶促褐变,又可
抑制非酶褐变。
15.在面包和方便面生产中加入油脂或乳化剂可延缓或阻止其淀粉老化。
16.糖溶液冰点下降的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与分子量呈负相关。
17.钙离子可使果胶酸交联,这可用于防止植物组织过度软化。
18.小分子糖的增塑作用,对防止焙烤食品老化、减轻食品蛋白质的变性是十分有益的。
19.在啤酒和酒精制作过程中,酵母可利用麦芽糖、蔗糖和糊精等来发酵。
20.鲜苹果中无定形形式的纤维素使苹果吃起来有脆感。
三、问答题(共 112 分)
1.举例(至少 3 例)说明改性纤维素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作用。(6 分)
2.举例(至少 3 例)说明塑性脂肪的食品功能性质。(6 分)
3.举例(至少 3 例)说明蛋白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6 分)
4.至少说出 3 点食品组分对硫胺素稳定性与降解的影响因素。(6 分)
5.至少说出 3 点食品蛋白质在加工贮藏中的营养价值变化。(6 分)
6.至少说出 4 点食品中矿物质生物利用性的影响因素。(8 分)
7.简述植物性食品气味形成的主要途径。(8 分)
8.简述防止和减少植物组织褐变的方法。(8 分)
9.至少说出 5 点单糖和低聚糖在食品加工及保藏中的应用。(10 分)
10.简述防止油脂氧化的措施。(10 分)
11.简述影响蛋白质乳化性的因素。(10 分)
12.试述动物宰后所发生的“尸僵”、“成熟”、“自溶”及“腐败”等生理变化过程。(13 分)
13.试述影响花色苷颜色和稳定性的因素。(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