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1-35.5
一、选择题(共 20 分)
1-14 题为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O2
【答案】B
【解析】
B. N2
C. He
D. CO2
【详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
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故选 B。
B. CL
C. Al
D. AL
2. 氯元素的符号是
A. 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书写元素符号时应遵循“一大二小”原则,故氯元素表示为:Cl。
故选 A。
3.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轮胎爆裂
B. 菜刀生锈
C. 牛奶变酸
D. 火柴燃
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轮胎爆裂,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C.牛奶变酸,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D.火柴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4. 引起酸雨的是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PM2.5
【答案】C
【解析】
【详解】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结合水形成
相应的酸的酸性引起的。
故选:C。
5.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答案】B
【解析】
B. 蒸馏水
C. 食盐水
D. 汽水
【详解】A.矿泉水含多种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B.蒸馏水中只含水,所以属于纯净物。
C.食盐水中由食盐和水,所以属于混合物。
D.汽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睛】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
混合物:混合了多种物质。
6. 根据 4NH3+5O2
一定条件
4R+6H2O,则 R 的化学式为
B. NO2
C. N2O
D. N2
A. NO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反应前有 4N、12H、10O,反应后除 4R 外有
12H、6O,所以 4R 中有 4N、4O,R 为 NO。故选 A。
7. 下列化学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H
【答案】D
【解析】
B. 2Mg
C. N2
D. He
【详解】A.H:氢元素;1 个氢原子。
B.2Mg:2 个镁原子。
C.N2:氮气或一个氮气分子。
D.He:氦元素;1 个氦原子;氦气这种物质,氦气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属于氦气单质。
故选:D
8.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Fe+O2
点燃
2FeO
C. 3Fe+2O2=Fe3O4
【答案】D
【解析】
B. 4Fe+3O2
点燃
2Fe2O3
D. 3Fe+2O2
点燃
Fe3O4
【 详 解 】 铁 和 氧 气 在 点 燃 的 条 件 下 反 应 生 成 四 氧 化 三 铁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3Fe+2O
2
点燃
Fe O
3
4
;
故选:D。
9. 下列符号与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A. 2S——2 个硫元素
+1
B.
+1
2H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C. 2H2O——2 个水分子
D. CO2——1 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 1 个
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S 表示 2 个硫原子,故选项说法错
误;
B、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H2 是气体单质,化合价为 0,故
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分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2O 表示 2 个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CO2 中的“2”表示一
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此选项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此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能够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此选项
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1. 化学实验须关注操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下列实验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伸入液面挤出空气,再吸入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
C. 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先放称量纸,后去皮
D. 用氯酸钾制氧气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出空气,后伸入液面,再吸入液体,选项说法错误
。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选项说法正确。
C.用电子天平称量时,先放称量纸,后去皮,选项说法正确。
D.用氯酸钾制氧气排水法收集结束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所以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后熄灭酒精灯,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 有关微粒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 D。
13. 酒精的化学式是 C2H6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酒精是氧化物
B. 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酒精中含有 9 个原子
D. 酒精中各元素质量比为 2:6: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酒精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每个酒精分子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共 9 个原子
构成,不符合题意;
D、酒精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6=12:3:8,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 关于物质的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是 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物质的量是 6.02×1023 个微粒的集
合体
C. 1mol 水分子中含有 2molH
D. 像米粒这样细小的物体可以用摩
尔进行计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是 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
(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C、1 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1mol 水分子中含有 2mol 氢原子,故选项说
法正确;
D、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不是颗粒等)的集合体,像米
粒这样细小的物体不用摩尔进行计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17 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
15. 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 2 种生成物
C.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
D.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所以是化合反应,选
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一样的分子是剩余不参加反应的,所以该反应只有 1 种生成物,选项说法错误。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
D. 反应前后一样的分子是剩余不参加反应的,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
个数比是 6:2=3:1,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16. 某同学进行“红磷燃烧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装
置中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C 段变化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B. CD 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减少
C. DE 段变化是由于气体量变多
D. 红磷量越多,EF 段压强越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C 段变化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符合题意;
B、CD 段变化是由于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且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不符合
题意;
C、DE 段变化是由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体被压缩,压强增大,不符合
题意;
D、红磷过量,能将氧气耗尽,氧气耗尽后,红磷的量再多,也不影响 EF 段压强,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17. 有关化合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中元素都是一化合态存在的
C. 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比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就不是化
合反应,说法错误。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说法正确。
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比如甲烷和氧气反应就不是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D.单质中元素显 0 价,在化合物中一定不会显 0 价,故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会有元
素化合价的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二、简答题(共 30 分)
18.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完成填空:
(1)空气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二氧化硅(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液柱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尿素是常见的化肥,其化学式为 CO(NH2)2,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其中碳、氧原
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0.5mol 尿素中含___________个氮原子。
【答案】(1)O2 (2)+4##正四价
(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增大
(4)
①. 60g/mol
②. 1:1
③. 6.02×1023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空气中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 O2;
【小问 2 详解】
二氧化硅(SiO2)中,氧元素显-2 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
知,其中硅元素显+4 价;
【小问 3 详解】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因此水银温度计,
温度升高液柱上升;
【小问 4 详解】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6+(14+1×2)×2=60,则尿素的摩尔质量为 60g/mol,CO(NH2)2
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1:1,1 个尿素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则 0. 5mol 尿素中含 1mol
氮原子,氮原子个数约为 6. 02×1023。
19.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乙两个实验。
【实验步骤】①称量反应前锥形瓶的总质量,记录天平示数。
②倾斜使小试管液体与锥形瓶内药品充分混合。
③待反应结束,再次称量装置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记录天平示数。
【实验现象】甲中产生蓝色沉淀,乙种产生气泡。
【实验记录与分析】
(1)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天平示数与反应前相比,甲中天平示数___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下同),乙中天平示数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___________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依据。
(3)甲乙实验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能,请跳过此问;若不能,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
(4)交流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若涉及气体
反应物或生成物,必须在___________容器中进行。
【答案】(1)
①. 不变
②. 变小
(2)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3)乙不能,锥形瓶敞口,反应产生的气体会逸出,反应后质量减小
(4)密闭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甲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无气体生成,故甲中天平示数不变;
乙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
散逸到了空气中,天平示数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