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湖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四部分。考试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两句歌词反映了我国小农经济状态下的生活情
境。下列有关古代小农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
B.无需缴纳赋税 C.男耕女织
D.一家一户为生产单
位
3.古代银行的雏形出现于唐朝,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它就
是
A.柜坊
B.飞钱
C.交子
D.商帮
4.我国古代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清朝雍正帝说:“凡士农工商,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与
这段话意思相符的是
A.抑农经商
B.贱农重商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
6.清朝前期和中期,多种地方戏曲进京演出,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剧种,这就是后来
的
A.徽剧
B.汉剧
C.昆曲
D.京剧
7.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编撰了一本当时最详实地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各国律例》
D.《资政新编》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打出的旗号
有
①自强
A.①②
②科学
B.③④
③民主
C.①④
④求富
D.②③
10.1895 年电影在法国诞生。1905 年中国人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这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风云儿女》
C.《渔光曲》
D.《歌女红牡丹》
11.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其地点是
A.上海
B.武昌
C. 南京
D.广州
1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3.“大量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重庆成为国
统区的工业中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北伐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4.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5.《人民日报》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
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6.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遭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
人是
A.彭德怀
B.吴晗
C.彭真
D.刘少奇
17.1992 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了重要的共识,通称“九
二共识”,即
A.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8.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启动“希望工程”
B.科教兴国
D.尊师重教
19.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 权力制衡
D. 理性
20.英国某文献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
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该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 1787 年宪法
D.《人权宣言》
21.19 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22.下图源自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作品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使
画面辉煌瑰丽,其名称是
A.《播种者》
B.《泉》
C.《拾穗者》
D.自由引导人民》
23.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基础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欧洲联盟
25.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C.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满分 30 分,其中 26 题 14 分,27 题 16 分)
26.(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
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4 分)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4 分)
(3)董仲舒的上述思想主张实施后,对“孔子之术”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4 分)
27.(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 1936 年止,政府大约支
出 30 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 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
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 15%的
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 5 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
显公平。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
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经济通史》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1933 年 5 月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是什么?(2 分)概括材料一中有关
社会保障的措施。(4 分)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
和消极影响。(8 分)
(3)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保障我国人民福利的想法。(2 分)
三、简答题(10 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请回答:
(1)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奉行怎样外交方针?(2 分)
(2)1953 年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 分)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6 分)
四、探究题(10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
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的名言
材料二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
观,深刻地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1)牛顿在经典力学领域所拾到是“光滑美丽的石子”有哪些?(4 分)
(2)相对论是谁提出的?(2 分)
(3)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4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C
21
B
2
B
12
B
22
D
3
A
13
D
23
A
4
C
14
B
24
D
5
C
15
B
25
A
6
D
16
D
7
A
17
D
8
B
18
B
9
C
19
D
10
A
20
A
二、材料解析题(26 题 16 分,27 题 14 分,共 30 分)
26.(14 分)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分)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 分)
(2)标准:三纲五常。(4 分)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4 分)
27.(16 分)
(1)背景:经济危机 。(2 分)
措施:实行失业救济;推行社会保险;调节财富分配;进行社会立法。(4 分)
(2)积极影响: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 分)
消极影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人们进取心减退。(4 分)
(3)想法:提高人们生活待遇;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免费教育。(2 分)
三、简答题(10 分)
28.(10 分)
(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
分)
(2)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分)
(3)成就: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6 分)
四、探究题(10 分)
29.(10 分)
(1)石子: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体系)。
(4 分)
(2)提出:爱因斯坦。(2 分)
(3)品质:不断进行科学探究;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成成果;勇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谦虚。(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