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河南信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资料共6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年河南信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6 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50 分, 考试时间 50 分钟。[www^.#z&zstep*.c@om]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 无效。 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独立答题。 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选择题(共 20 小题,20 分)[来源^&#*:中教%网]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 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这部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以制夷而作。”它的作者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 2.右图反映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 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 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www%.zz@s&te~p.co*m]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 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 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 C. 近 代 学 校 开 设 修 身 课 程 D. 民 主 科 学 思 想 冲 击 封 建 礼 教 [w~ww.zz&ste% p.#com@] 5.“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 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6.“1935 年 1 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 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 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7.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 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
不复返了。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8.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 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w~%ww#.z*zstep.com^] 9.1954 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 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 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巡讲话 D.中共十二大[来源:%中*&教 网@~] 11.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 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代表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2.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 A.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 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两弹一星”成就展 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中国教育%出版网@~#*] 13.发生在北美的这场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民主的资产阶 级政治体制。下列关于这场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当地的封建专制统治 B.《人权宣言》颁布并流传于世 C.启蒙思想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D.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焦点 14.到 1899 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 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来源@#:^%中*教网] 15.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一赞叹出 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6.“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马克思 17.“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 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
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8.1975 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美国一家小型公司,到 1999 年,在短短的 24 年 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 90.5 万倍,公司市值达 5000 亿美元左右。这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 美国经济( )[来源%*^@:中#教网] A.低通胀、低失业率 B.政府加大了投资[ww@w.#zzstep~.^com*] C.财政赤字减少 D.进入新经济时代 19.20 世纪六十年代,西欧国家为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密切合作,表现在( ) A.北约的建立 B.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C.华约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20.它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那样的和谐、优雅而细腻…… 是那种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这里描写的美术作品是( )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和平鸽》 21.(5 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非选择题(共 5 小题,30 分) (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了什么文化? (3 分)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1 分) (3)请再举一例河南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1 分) 22.(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 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 10800 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 8000 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 20000 人,总计约为 39000 人……1843 年至 1893 年,中国城镇人 口由 2072 万增加到 2351 万,城市人口比重由 5.1%提高至 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 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 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数额 3281 3071 4810 比重 77 40 16 数额 969 3923 20441 1949 1885 1911 比重 数额 比重 23 51 69 714 4445 9 15 总收入 数额 4250 7708 29696 比重 100 100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2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 分)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2 分) 2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来源:z@~z^step.#*com]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 的最高追求;80 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 2 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 “超级杂交水稻”。自 70 年代中期至 2001 年,增产粮食 40 亿吨,创造经济效益 4000 多亿 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 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2 分)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 分) 24.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 80-120 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8 年 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国际工人运动 25.(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zzst&ep~@.c^o%m] 材料一 进入 20 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威 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 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因此,“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 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来源@:zzs*te%#^p.com]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 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三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伤亡人数达到了 5000 万。最令人震惊的是, 在这 5000 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被当作“不 受欢迎的人”而遭到杀害的。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激烈竞争”最终引发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 指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3 分)
(2)材料三所述的人类灾难是在哪次战争造成的?它对联合国的成立有什么影响?(2 分) (3)材料四共同反映了哪一主题?请从自身出发,你能为此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2 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非选择题部分具有开放性,评卷人员应根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制定出符合实际的 评分细则。 2.评卷时,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应给分。 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B 13.C 14.B 非选择题(共 5 小题,30 分) 9.B 20.C 8.A 19.B 5.A 6.C 3.C 4.D 10.B 16.A 17.B 18.D 11.C 12.A 2.C 15.C 7.D 21.(5 分)图一和图三一类,图二和图四一类。(1 分)佛教文化:(1 分)古希腊文化。(1 分)[www.z%@z#step~.co&m] (2)图三是图一建筑风格中国化的结果;图二的建筑影响了图四的建筑风格。(1 分,答出 其中任何一类即可。)[来%源~&:中*教@网] (3)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等。(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 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但必须是有价值的佛教遗存。) 22.(7 分) (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1 分)洋务运动。(1 分) (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它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 超过农业税收。(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 较。)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1 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3)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 即可,答出其它义务民用企业也可。)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 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成理 也可。) 23.(6 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鼓励消费;(1 分)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 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1 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2)科技改变生活;(1 分)改革开放。(1 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 分,其它言 之成理的答案也可。举例 1 分,说明 1 分) 24.(5 分) 评分说明:本题满分 5 分,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调理清楚。若出现以下情况者酌情扣 分: ①小短文不足 80 字; ②关键词在小短文内呈现不全; ③关键词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性。[中国*教育%&出版#网@] 25.(7 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1 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殖民霸权的争夺;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狂热。(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 即可。) (2)第二次世界大战。(1 分)汲取二战教训,成立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 分) [来源:zzst*^ep#@.co~m] (3)主题: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1 分) 学生答案中所叙述的事情必须可实践、有操作性、有意义。(1 分) [w#~@w&w.zzste*p.com]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