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广东普通高中会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M={0,2,4}, N={1,2,3}, P={0,3}, 则 (
M N
)
=(
P
)[来源:学#科#网 Z#X#K]
A.{0,1,2,3,4}
B.{0,3}
C.{0,4}
D.{0}
2.函数 y=lg(x+1) 的定义域是(
)[来源:Zxxk.Com]
A.(
,
)
B. (0,
)
C. ( 1,
)
D. [ 1,
)
3.设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1 i
i
= (
)
A. 1+i
B.1-i
C. -1+i
D. -1-i
4.命题甲:球的半径为 1cm;命题乙:球的体积为
cm3,则甲是乙的(
)
4
3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 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直线 l过点 A(1,2),且与直线
y
A. y=2x
B. y=-2x+4
C.
y
1
x
2
1
x
2
1
垂直,则直线 l 的方程是(
3
2
x
5
2
1
2
D.
y
)
6.顶点在原点,准线为 x=-2 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2
y
8
x
B.
2
y
8
x
C.
2
x
8
y
D.
2
x
8
y
7.已知三点 A(-3, 3), B(0, 1), C(1,0),则
AB
BC
(
)
B. 4
A. 5
13
8.已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 x轴的正半轴,终边过点 P
2
13
D.
C.
2
5, 2 ,下列等式不准确的是
(
)
A.
sin
2
3
B.
sin(
)
2
3
C.
cos
5
3
D.
tan
5
2
9.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2
3
x
1
x
3
(
0x )
C.
log (
3
x
2
1)
log 2
3
log (
3
x
2
3)
B.
2
x
(3 )
2
x
3
D.
log
3
1
3x
x
10.已知数列{a }n 满足 1a
1 ,且 1a
n
a
n
,则{a }n 的前 n 项之和 nS =(
2
)
A.
2 1
n
B.
2n
C. 2
1n
D.
12n
11.已知实数 x, y, z满足
x
y
x
3
x
y
2
,则 z=2x+y的最大值为(
)
A. 3
B. 5
C. 9
D. 10
12.已知点 A(-1, 8)和 B(5, 2),则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
x
2
2)
(
y
2
5)
3 2
B.
(
x
2
2)
(
y
2
5)
18
C.
(
x
2
2)
(
y
2
5)
3 2
D.
(
x
2
2)
(
y
2
5)
18
13.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x
C.
x
2
1
x
2 1 2
(
0x )
B.
2
x
x
( x R )
D .
2
x
1
2
x
5
x
1
1
6 0
( x R )
( x R )
14.已知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当 (
x 时,
,0]
( )
f x
2
x
sin
x
,则当 [0,
x 时,
]
( )
f x (
)
A.
2
x
sin
x
B.
2
x
sin
x
C.
2
x
sin
x
D.
2
x
sin
x
15.已知样本 1
x x x x x 的平均数为 4, 方差为 3, 则 1
x
2
3
4
5
,
,
,
,
6,
x
2
6,
x
3
6,
x
4
6,
x
5
的平均
6
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4 和 3
B. 4 和 9
C. 10 和 3
D. 10 和 9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16.已知 x >0, 且
17. 函数 ( )
f x
,15
5 ,
3
sin cos(
x
1)
sin(
x
1)cos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成等比数列,则 x=
x
x
18.从 1,2,3,4 这四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两个不同的数字,将它们组成一个两位数,该两位数小于 20 的
概率是
19. 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其离心率为
| PF1 |+|PF2|=4,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1
2
,两个焦点 F1 和 F2在 x轴上,P为该椭圆上的任意一点,若
三、 解答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满分 24 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验算步
骤)
20.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a
cos
A
b
cos
B
(1)证明: ABC
为等腰三角形;
(2)若 a=2, c=3,求 sin C的值.
21.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 PA AB
, PA
AD
, AC CD
,
ABC
60o
, PA=AB=BC=2. E
是 PC 的中点.
(1)证明: PA CD
;
(2)求三棱锥 P-ABC的体积;
(3)证明: AE
平面
PCD
.
1、B 解析:
4,3,2,1,0NM
2、C 解析: 对数函数要求真数大于 0
答案解析
(
NM
)
P
3,0
.
1
01
x
x
.
3、D 解析:
1
i
i
1(
i
4、C 解析:充分性:若
)
ii
i
R 1
1
i
1
cm
1
i
i
.
1
4
3
5、B 解析:
两直线垂直
kk
21
1
直线
k
2
.
,则
V
R
3
;同样利用此公式可证必要性.
2
cm
4
3
l的斜率为
根据点斜式方程
y
y
0
(
xk
x
0
)
可得
y
2
(2
x
)1
,整理得
y
2
x
4
.
6、A 解析:由准线方程
2x
可知焦点在 x 轴上
由
y
2
2
px
可得
y
2
8
x
.[来源:学科网]
p
2
7、A 解析:
AB
),2,3(
BC
)1,1(
AB
BC
)3,4(
AB
BC
2
4
)3(
2
5
.
p
2
4
8、D 解析:
r
2
x
2
y
)5(
2
)2(
2
sin,3
y
r
,
cos
x
r
tan,
y
x
,
CBA ,
准确, D 错误
tan
y
x
2
5
52
5
.
9、D 解析:A.
1
3
x
1
x
3
(
x
)0
;B.
2
x
)3(
2
x
;C.
3
log
2
2
(
x
)1
log
2
log
2
2
2
(2
x
)1
.
10、B 解析:由已知可得 na 为首项为 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S n
na
1
)1
(
nn
2
d
n
)1
(
nn
2
2
2
n
.
11、C 解析:如图,画出可行域,当直线
y
2
x
z
平移经过点 A 时在 y 轴上的截距 z 取得最大
值,由
x
y
3
x
得
x
y
3
3
)3,3(
A
z
max
332
9
.
12、D 解析:圆的标准方程为
(
ax
2
)
(
by
)
2
2
r
,
其中圆心为
51(
C
2
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
28,
2
x(
)
)5,2(
,半径为
r
2
)2
(
y
2
)5
18
.
1
2
)51(
2
)28(
2
23
13、B 解析:A 选项:错在 x 能够小于 0;
B 选项:
2
x
1
2
x
1
2
x
1
1
2
x
1
(21
x
2
)1
1
2
x
1
11
(当且仅当
2
x
1
C 选项:
x
2
21
x
x
2
1
(
,即 0x 时等号成立 )
2
)1
0
212
x
x
1
x
D 选项:设
y
2
x
5
x
6
可知二次函数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其值能够小于 0.
14、A 解析:
)(xf
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当 (
x 时,
,0]
( )
f x
2
x
sin
x
当
,0
x
时,
0, x
(
f
x
)
(
x
)
2
sin(
x
)
2
x
sin
x
)(
xf
当
,0
x
时,
)(
xf
x
2
sin
x
.
15、C 解析:平均数加 6,方差不变.[来源:学&科&网 Z&X&X&K]
16、5 解析:
成等比数列
2
x
15
25
又
0x
5 x
.
17、 解析:
sin
x
cos(
x
)1
cos
sin(
x
)1
sin(
x
x
)1
sin(
2
x
)1
5 x
,
15,
3
)(
xf
5
3
x
函数 )(xf 的最小正周期为
T
2
2
2
.
18、
1
4
解析: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有 12,13,14,21,23,24,31,32,34,41,42,43 共 12
个,其中小于 20 的两位数有 12,13,14 共 3 个,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得该两位数小于 20 的概
1
4
.
1
解析:根据焦点在 x 轴上可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2
2
x
a
2
2
y
b
1
率为
P
19、
2
x
4
离心率
e
3
12
2
y
3
c
a
,1
c
1
2
,长轴长
2
a
PF
1
PF
2
4
a
,2
b
2
a
2
c
2
2
2
1
3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0、解:(1)证明:
2
x
4
a
cos
2
y
3
1
.
b
cos
B
A
由正弦定理得,
sin
cos
)
BA
,0(
又
,
sin
B
A
cos
A
B
BA
,即
tan
A tan
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2)由(1)知
BA
2 b
a
根据余弦定理,得
2
c
2
a
2
b
2
ab
cos
C
即
2
3
2
2
2
2
222
cos
C
cos
C
又
,0( C
)
sin
C
1
cos
2
C
1
8
1(1
8
2
)
63
8
.
21、解:(1)证明:
PA
AB
,
PA
AD
,
AB
AD
A
,
,
AB
AD
平面
ABCD
PA 平面
ABCD
又
CD 平面
ABCD
PA
CD
[来源:Zxxk.Com]
(2)由(1)知
PA 平面
ABCD
V
P
ABC
1
3
S
ABC
AP
1
3
1
2
AB
BC
sin
ABC
PA
22
1
3
1
2
sin
60
2
32
3
(3)
证明:
PA
CD
,
AC
CD
,
PA
AC
A
,
PA
,
AC
平面
PAC
CD 平面
PAC
又
AE 平面
PAC
CD
AE
AB
BC
,2
ABC
60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
2AC
PA
AC
2
又 E 为 PC 的中点
AE
PC
又
AE
CD
,
PC
CD
C
,
PC
,
CD
平面
PCD
AE 平面
P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