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河南省许昌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20 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
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 100 大姓中,有 73 姓源于河南或
有一支源头在河南。这表明( )
A.天下姓氏,皆源于豫
B.文化中原,老家河南
C.殷商甲骨,汉字之源
D.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
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3.“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
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4.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
法化”,强迫清政府( )
A.签订《南京条约》
B.设立总理衙门
C.镇压农民起义
D.建立近代工厂
5.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
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6.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北京大学红楼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7.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重庆谈判
8.1949 年 7 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
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 1920 件,图案 2992 幅。这现象反
映人民( )
A.绘画能力较强
B.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
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
凌空除险(修建红
旗渠的真实写照)
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
C.国际主义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
10.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右面对联的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合作社好
C.多快好省
D.联产承包
11.20 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
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雄赳起,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D.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12.公元前 4 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
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段话强调了( )
A.希腊文化的优越性
B.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C.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D.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13.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
里三种最真实、最强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着世界。
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
A.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罗马帝国版图地跨大洲
14.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促成这变化
的事件是( )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15.据统计,到 19 世纪 20 年代,在两台蒸汽织机旁工作的一个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
的手工织工多 15 倍。这数据直接说明( )
A.传统手工行业日益消亡
B.机器效率高于手工生产
C.机器生产完全取代手工劳动
D.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分化
16.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它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它主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与“它”直接相关的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1870 年、1913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比
年
重
份
1870 年
1913 年
国
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22%
15%
8%
11%
13%
13%
10%
8%
/
4%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D.世界贸易总额连年持续提高
18.在 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
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 7 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
缀。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19.二战中新西兰驻美国大使纳什曾说过,如果我们赢得这场战争后而没有规划,就会再犯
上次那样的错误,将开启下一场战争。符合这理念的是( )
A.成立国际联盟
B.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成立联合国 D.成立北约和华约
20.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
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他”是( )
A.巴尔扎克
B.梵高
C.列夫托尔斯泰
D.贝多芬
非选择题(共 5 小题,30 分)
2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
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唐朝时,中国已发明了火药。中国的火药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
拉伯人传到欧洲。
材料二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北宋缕悬
近代欧洲
泥活字
谷登堡改进印刷术
法指南针
指南针
(1)据材料和材料二,说出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3 分)
(2)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中国“在 3 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
科学知识水平”,请再举出一例说明这一观点。(2 分)
22.(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 年)失
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一一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 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
《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 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3 分)
(3)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2 分)
2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 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
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
“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材料三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
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 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 分)
(3)结合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2 分)
24.(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德川幕府统治末期的物价变化
材料二 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
育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
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1873 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 40%~50%,在明治
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 90%购买工业设备的外汇主要来自于低工资、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纺织品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明治天皇一改过去天皇涂脂抹粉之形象,以断发蓄须、军装戎马之形象做出表率,
皇室开启西方近代饮食习惯,这种先导性示范效应很快影响到普通日本国民。明治时期思想
家森有礼以“开启民智、文明开化”为已任,通过刊物引导日本国民移风易俗,教育家福泽
谕吉创办学堂,培养具备西方近代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学生。
——摘编自《明治维新如何让日本移风易俗》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 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 分)
(3)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发展,你认为不同的社会力量应该怎样承担好自己的责任?(1
分)
25.(5 分)观察下面年代尺,请分别选取年代尺所示中外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
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BACAB
ABBDD
DCCBB
CABCD
二、非选择题:
21.(1)特点: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都是由阿拉伯人传播的;都是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
欧洲的;传入欧洲后都经过了欧洲人的改进。
(2)3~13 世纪科技成果或者说科技著作有: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
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沈括的《梦溪笔谈》;孙思邈的《千金方》;贾
思勰的《齐民要术》等。
22.(1)态度转变:从污蔑为乱臣贼子到同情革命志士;对革命行动由反对到支持;
(2)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或者民主革命人士对革
命的宣传;革命团体的推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领袖人物的领导;
(3)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国第-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
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袁世凯窃取政权、独裁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抵制,短
时间内就宣告失败;辛亥革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使社会习俗发生了众多根本性的改变。
23.(1)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2)历史意义: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世界格局,增加了联合国社会主义的力量有助于
联合国宗旨在全世界的发挥;有利于联合国发挥在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更好地行使维护世界
和平与安全的职责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国际环
境,也为中国改善同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
(3)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医疗队援助医疗物资支援各国抗击疫情;2013 年,
倡导一-带一路;2015 年成立亚投行;2015 年,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24.(1)危机:一面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幕府的统治遇到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农民的土地税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日本皇室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习惯的示范
作用,影响了日本的普通民众;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担当历史使命,积极宣传自由平等民
主的先进思想,引领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治时期的教育家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
(3)面对社会发展,政府应该不断的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要农轻重
比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先进知识分子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代表先进思
想文化发展方向;教育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25.略,突出全球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