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 4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 无筋扩展基础所用的材料抗拉抗弯性能较差,为保证基础有足够的刚度,以下(
)措
施最为有效。
(A)调整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B)控制基础台阶高宽比的允许值
(C)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D)增加材料的抗压强度
2 柱基底面尺寸为 1.2m×1.0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偏心荷载 Fk+Gk=135kN。当偏心距 e 为
0.3m 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 Pkmax,为( )。
(A)250kPa
(B)275kPa
(C)300kPa
(D)325kPa
3 海港码头的地基最终沉降量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长期荷载组合情况计算,在作用组合中
应包括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而在可变作用中仅需考虑(
)中的荷载。
1
(A)水流和波浪荷载
(B)堆货荷载
(C)地震荷载
(D)冰荷载和风荷载
4 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时,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压力与承载力应符合下列(
)的组合。
(A)Pz+Pcz ≤fak
(B)Pz≤faz
(C)Pz+Pcz≤faz
(D)Pk≤faz
5 计算框架结构的某一内柱基础的沉降量,在计算该内柱基础底面附加压力时,判断下列的
不同方案中(
)是正确的。(柱基础底面均处于同一标高)
(A)需要考虑最接近这个内柱的其他四个内柱的荷载
(B)只需要考虑这个内柱所在的横向一行的所有柱荷载
(C)只需要考虑这个内柱所在的纵向一行的所有柱荷载
(D)除了这个内柱本身的荷载外,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柱荷载
6 在均质厚层地基土中,每个方形基础的底面积和基底压力均相同,但甲基础的埋置深度比
乙基础深,则比较两个基础的沉降时(不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下列(
)是正确的。
(A)甲、乙两基础沉降相等
(B)甲基础沉降大于乙基础沉降
(C)甲基础沉降小于乙基础沉降
(D)尚缺乏判断的充分条件
2
7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对季节性冻土设计冻深的规定中,计算设
计冻深 zd 值,在已经确定标准冻深 zd 的情况下,比较表列四种情况中,( )设计冻深 zd 最
深。
(A)情况Ⅰ
(B)情况Ⅱ
(C)情况Ⅲ
(D)情Ⅳ
8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在计算地基或斜坡稳定性时应采用
(
)荷载效应组合。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9 独立高耸水塔基础采用正方形基础,基底平均压力值为 P,偏心距 e 控制值为 e= b/12(b
为基础底面宽度),验算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时,(
)是正确的。
(A)Pmax=1.4p;Pmin=0.6p
(B)Pmax=1.5p;Pmin=0.5p
(C)Pmax=1.6p;Pmin=0.4p
(D)Pmax=2p;Pmin=0
10 在混凝土灌注桩的下列检测方法中,(
)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有效桩长及桩底沉
碴厚度最有效。
3
(A)钻芯法
(B)低应变
(C)高应变
(D)声波透射法
11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中对等效沉降系数φe 的叙述,( )是正确的。
(A)按 Mindlin 解计算沉降量与实测沉降量之比
(B)按 Boussinesq 解计算沉降量与实测沉降量之比
(C)按 Mindlin 解计算沉降量与 Boussinesq 解计算沉降量之比
(D)非软土地区桩基等效沉降系数取 1
12 关于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方法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
(A)灌注混凝土前应测量孔底沉碴厚度
(B)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层中均可自行造浆护壁
(C)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开始灌注混凝土前导管应设隔水栓
(D)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并应连续施工
13 由于桩周土沉降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
)是正确的。
(A)引起基桩下拉荷载
(B)减小了基桩的竖向承载力
(C)中性点以下桩身轴力沿深度递增
(D)对摩擦型基桩的影响比端承型基桩大
4
14 刚性矩形承台群桩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 )符合摩擦桩桩顶竖向分布力分布的一般规
律。(注:N 角、N 边、N 中,分别代表角桩、边桩及中桩上的竖向力)
(A)N 角>N 边>N 中
(B)N 中>N 边>N 角
(C)N 边>N 角>N 中
(D)N 角>N 中>N 边
15
(
)是基桩承台发生冲切破坏的主要原因。
(A)底板主钢筋配筋不足
(B)承台平面尺寸过大
(C)承台有效高度 h0 不足
(D)钢筋保护层不足
16 在群桩设计中,桩的布置使群桩中心与(
)荷载组合的重心尽可能重合。
(A)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
(B)长期效应组合
(C)长期效应组合且计入地震作用
(D)短期效应组合
17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由于临近工程大面积降水而引起场地中基桩产生负摩阻力, ( )中
的中性点深度及下拉荷载 最大。
(A)降水后数月成桩
(B)基桩加载过程中降水
(C)基桩已满载但尚未稳定情况下降水
5
(D)基桩沉降稳定后降水
18 混凝土桩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时,(
)不正确。
(A)计算轴心受压荷载下桩身承载力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考虑基桩施工工艺影
响
(B)计算偏心荷载作用时应直接采用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C)计算桩身轴心抗压强度时一般不考虑压曲影响
(D)计算桩身穿越液化层且受偏心受压荷载的桩身承载力时,应考虑挠曲对轴向力偏心距的
影响
19 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关于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
面积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载荷板面积必须大于单桩或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
(B)载荷板面积应等于单桩或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
(C)载荷板面积应小于单桩或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
(D)以上均不正确
20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
)中的场
地地基。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21 某场地为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进行处理,砂石桩直径 d 为 0.5m,面积置换率 m 为
0.25,则一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
)。
(A)0.785m2
6
(B)0.795m2
(C)0805m2
(D)0.815m2
22 甲、乙两软黏土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甲地基软黏土厚度 h1 为 8.0m,乙地基软黏土层厚
度 h2 为 6.0m,两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相同。当甲地基预压 240 天时地基固结度达 0.8,则乙
地基需要预压( )天地基固结度也可达到 0.8。
(A)175
(B)155
(C)135
(D)115
23 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时,排水竖井宜穿透受压软土层,对软土层深厚竖井很深的
情况应考虑井阻影响,则井阻影响程度与(
)无关。
(A)竖井纵向通水量
(B)竖井深度
(C)竖井顶面排水砂垫层厚度
(D)受压软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
24 某中砂换填垫层的性质参数为天然孔隙比 e0=0.7,最大干密度ρdmax=1.8g/cm3,现场检测
的控制干密度ρd=1.7g/cm3,试问该换填垫层的压实系数λc 约等于( )。
7
(A)0.94
(B)0.89
(C)0.85
(D)0.80
25 某场地软弱土层厚 20m,采用水泥土桩进行地基加固,初步方案为面积置换率 m= 0.2,
桩径 d=0.5m,桩长 l=10m,水泥掺合量取 18%,经计算后沉降约 20cm,为将工后沉降控制在
15cm 以内,需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
)最有效。
(A)提高面积置换率 m
(B)提高水泥掺合量
(C)增加桩径 d
(D)增加桩长 l
26 采用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要求有效加固深度为 8.3m。当夯锤直径为 2.0m 时,根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应选择下列(
)组设计参数最为合适[其中
h 为落距(m),M 为夯锤的质量(t)]。
(A)A=15;M=20
(B)h=15;M=25
(C)h=20;M=20
(D)h=20;M=25
27 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路堤地基时,设置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的主要作用是
(
)。
(A)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使桩承担更多的荷载
(B)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使土承担更多的荷载
(C)提高 CFG 桩的承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