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江苏镇江普通高中会考生物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35 题,每题 2 分,共计 7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动物体内多糖的是
A.葡萄糖
B.淀粉
C.乳糖
D.糖原
2.下图是某多肽的结构简式,形成该化合物需要的氨基酸种类数有
A.3 种
B.4 种
C.5 种
D. 6 种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A.细胞体积的大小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器的种类及其结构
4.右图是高等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与纺锤体的形成无关
B.②不具有生物膜
C.③结构中没有 DNA 分子
D.④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5.下列物质中,出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
B.Na+
C.葡萄糖
D.02
6.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 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 基本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 40%蔗糖溶液中,B/A 值将变小
C.B/A 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 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7.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A.精细胞 B.干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8.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
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 DNA 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10.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
是
A.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1.同源染色体是指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1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黑发和卷发
B.兔的长毛和短毛
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13.对基因型为 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
A.4 种
B.3 种
C.2 种
D.9 种
14.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A.44+XX
B.44+XY
C.22+X
D.22+Y
15.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
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16.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17.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A.杂交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诱变育种
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
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非生物环境的影响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9.植物具有向光性。右图是研究植物向光生长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A.幼苗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
B.幼苗合成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
C.幼苗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D.生长素能从幼苗尖端传递到尖端下部
20. 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新鲜的青菜叶
B.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培养的衣藻
D. 秋冬的银杏落叶
21.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
A.ADP
B.乳酸
C.CO2
D.O2
22.以 DNA 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A.…—T—A—G—…
B.…—U—A—G—…
C.…—T—A—C—…
D.…—T—U—G—…
23.摩尔根培养红眼果蝇进行遗传实验,培养若干代后突然出现 1 只白眼果蝇。这种变异
最可能来源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量变异
24.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个体稳态的实现完全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
B.稳态是指系统中各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发生变化
C.生态系统水平上稳态的维持不存在反馈调节
D.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25.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种植物根、茎生长的影响。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
长的特点
B.a、c 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
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b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不同植物的同一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相同
26.右图为某牧场内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图中表示该羊群数量增长最快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下列关于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形成血糖
B.数小时不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将增加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协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D.二者对血糖的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28.下列选项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C.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增殖
D.效应 T 细胞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
29.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
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可导致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30.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31.右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三种生物只构成
一条捕食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应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有机物总量(g)
O 甲 乙 丙
32.右图表示 a、b 两物种间的生态位关系。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重叠部分越小,两物种竞争越激烈
B.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共同的空间
C.两物种生态位的重叠部分可能指共同的食物
D.自然选择可能会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改变
3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
b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34.马与驴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产生的后代骡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生殖隔离
D.地理隔离
35.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哪三个层次上采取
战略和保护措施
A.基因、染色体和细胞
B.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C.细胞、物种和生物圈
D.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每题 6 分,共计 30 分。
36.(6 分)图一表示在正常温度下,不同 CO2 浓度、不同光照强度对某种植物吸收 CO2 量
的影响,图二表示光合作用的相关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当光照强度为低光强时,从 A 点开始随着
的增加,此植物光合作
用强度不再增加。
(2)当 CO2 浓度为 B、光照强度为
(高光强、低光强)时,此植物可合
成 较 多 的 有 机 物 , 原 因 是 图 二 中 的 [I]
可 以 产 生 较 多 的 ATP 和
[b]
。
(3)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受
和
的共同影响。
37.(6 分)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 所示的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
(2)B 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C 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A、B、C、D 所示的细胞中,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染色体数与 DNA 含量
之比为 1∶2 的是_________。
38. (6 分)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多数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运载氯离子的载体蛋
白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上缺失 AAA 或 AAG 三个碱基,从而使该载体蛋白第 508 位缺
少苯丙氨酸,导致该载体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
难等囊性纤维病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囊性纤维病这种变异来源于
。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
。
(3)图一、图二表示两种出现囊性纤维病的家庭(设该性状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
①从图一可推知,囊性纤维病是
性遗传病。
②图一中,父亲的基因型为
。
③图二 F1 中,正常女孩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若她与携带该致病基
因的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39. (6 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碳循环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 kcal/(m2·a)。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遗
体
图一
图二
(1)由图一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
kcal/(m2·a),能量在
该生态系统中是沿着
流动的。
(2)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体现了能量流动
的特点。
(3)图二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该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与图二
中
(填序号)的复杂程度有关。
40.(6 分)为探究 pH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分别向 A—E 5 支试管中加入适宜
浓度的唾液淀粉酶 2mL,调节各试管的 pH 如下表,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 2%的淀粉液 2mL。
37℃保温 10min 后,加入斐林试剂,显色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A
B
C
D
E
pH
5.60
6.20
6.80
7.40
8.00
砖红色深浅 +
+ +
+ + +
+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1)在本实验中,因变量是
,斐林试剂检测的物质是
。
(2)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的最适 pH 是_______,高于或低于此 pH 时,酶活性________。
(3)如果将实验中的淀粉液换成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其他条件不变,不能出现砖红色沉
淀,原因是淀粉酶不能催化_____________的水解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