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上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 能力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15 题,共 45 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教学“跨文化专题研讨”,教师围绕“英雄悲剧”主题向学生推荐中外戏剧,下列作品均 适合的是()。 A 、 《美狄亚》与《雷雨》 B 、 《瓦尔登湖》与《西厢记》 C 、 《俄狄浦斯王》与《红楼梦》 D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与《赵氏孤儿》 2、教研组围绕“青春的价值”这一主题,为学生推荐阅读学习材料,下列作品不适合选用 的是( )。 A 、 徐志摩《再别康桥》 B 、 巴金《小狗包弟》 C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D 、 铁凝《哦,香雪》 3、实施《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建立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作品原文、背景 资料、视频音频、交流论坛等资源,下列对该教师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A 、 加重学生负担,削弱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B 、 学习资源散乱,不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C 、 开放式学习便于交流分享,有助于拓展阅读视野 D 、 利用网络平台阅读小说,可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
4、教学古诗词复习课,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以“竹”为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C 、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D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班级开展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活动,教师要求学生为学校新建的凉亭推荐楹联,以鼓 励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下列适合的是( )。 A 、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B 、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 、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 、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包含“词类活用”的语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 、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B 、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C 、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D 、 谓公治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 7、教研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研讨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 媒介 阅读与交流”的共性特点,下列理解不准确的是()。 A 、 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B 、 贯穿高中学段,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边界 C 、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发展语文思维的载体
D 、 突出方法和技能,是学好其他任务群的基础 8、教学“成语运用”专题课,教师提供例句要求学生辨析,下列语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是 ()。 A 、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 怖分子就无所遁形了。 B 、 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 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C 、 当时暴南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 小时赶到了大坝。 D 、 某地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 好可以火中取栗。 9、备课组围绕教材使用建议“根据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 文核心素养综合发展”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 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就是指生活情境,不能用虚拟场景来创设学习情境 B 、 每个学习任务群各自蕴含独立的目标,合并在一起可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C 、 学习任务群实施应多样化,需要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学习活动 D 、 每个学习任务群有基础目标和刚性要求,需要在高中阶段全面覆盖和实施 10、阅读某地会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概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 插图一《药》
插图二《边城》 对上述试题测试意图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联系作品,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B 、 结合作品,考查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 C 、 分析插画,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D 、 图文结合,提高学生的深度探究能力 11、阅读某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教研组长:本周继续完成实用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计划。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优秀 新闻的标准选择一篇消息和一篇通讯,并各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各组的推荐理由,在班级 11 内展示、交流。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写作任务,大家有什么建议? 教师 1:学生应该明确优秀新闻的标准,梳理并交流优秀新闻标准的内涵。 教师 2:学生还需要把握消息和通讯这两种文体各自的特点。 教师 3:学生要写好推荐书,需要有充分的推荐理由,还得掌握推荐书的格式。 教师 4:另外,学生展示和交流推荐书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 对上述研讨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语言表达富有抒情性是优秀新闻的主要标准
B 、 学习消息和通讯有助于学生认识新闻文体特征 C 、 推荐书的理由应该凸显消息和通讯的审美价值 D 、 交流优秀新闻标准是写作任务的关键学习内容 12、阅读《葡萄月令》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这篇文章的语言行云流水,文中有多处短句,大家找出来,有感情地读—读,看看有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生:“先刨坑,坚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摞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然后,请 葡 萄上架。”一气呵成,非常凝练。 生:“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这是典型的短句,节奏紧凑,表现出农事的繁忙。 师:大家找得很准确。作者特别喜欢用短句,语言简洁、干净,具有特殊韵味。使用短向还 可以产生“似断实连”的效果。比如,作者写葡萄花的时候插入了苹果花和梨花。写葡萄花 的 句子看似断了,但仔细琢磨其实没断。对上述教学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分析短句的表达效果,能够归纳出作品语言的整体特征 B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短句,能够深入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C 、 在体会句意似断实连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D 、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有助提升语言品味能力 13、阅读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新闻单元中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教师大多 按 照典型的新闻作品来教学。其实,这篇新闻的语言极具个性特色,使用了许多“否定表述”。
为分析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 1.从否定表述中看写作角度。在介绍奥斯维辛历史之后,作者用了一个否定判断:“今天, 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里的“并没有”能引发读者哪些思考? 2.从否定表述中看作者情感,在介绍参观者感受的时候,作者大量使用否定句:“人们再也 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等。这些 否定表述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从否定表述中看作品主题。结尾用否定句收束全文:“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 道。”这一否定表述,除了呼应题目之外,还有哪些作用?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否定表述体现了新闻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典型特点 B 、 否定表述所产生的语言效果使本文成为新闻名篇 C 、 否定表述可以作为分析情感和主题的教学切入点 D 、 否定表述为新闻主题的多元解读提供了创新视角 14、阅读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与阅读教学虽然关系密切,但两者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阅读既可以是混合众 多目标的博览,也可以是目标集中的研读,还可以是毫无目的的浏览。阅读教学是有计划、 有步骤、有策略的教育活动。因此,阅读教学目标不能简单等同于阅读目标。事实上。一些 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认识有偏差,尤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鉴赏与拓展等活动环节,都存在目标 设置含混不清的问题。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阅读教学目标比阅读目标更有研究价值 B 、 阅读目标比阅读教学目标更加复杂多样
C 、 研读和浏览是落实阅读目标的核心路径 D 、 鉴赏与拓展需要考虑阅读教学目标指向 15、阅读《荷花淀》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体现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如果这样说:“你走我不拦 你,好好干吧,家里有我呢!”会不会更好? 生:不好,不符合水生嫂的性格。原文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 师:是的,水生一走,家里所有的担子都得压在水生嫂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有人 说,当年印刷厂将句中的句号印成了逗号。孙犁知道后说:“这是原则性的错误!”孙犁为什 么这么说?谁能读一读,对比问号和逗号的不同。(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流畅。但没有把二者的区别读出来。我来给大家表演朗读一下。 (配合不同神态和肢体动作表演) 师:由此可见,用逗号强调“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 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比较标点符号意在重点关注语句自身的矛盾冲突 B 、 揣摩人物心理和神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C 、 变动文本标点符号都会对文意造成“原则性的错误” D 、 朗读和表演有助于学生感受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 案例分析题 (每题 13 分,共 3 题,共 39 分)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6、案例:阅读复习课《〈论语〉核心概念梳理》视频讲座片段,完成第{TSE}16、17 题。 在孔子眼里,“仁”是一切德性的总说,其核心内涵简单明了,孔子对“仁”有一个经典的 说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之所以强调“爱 人”,是因为“爱”是建设性的情感,而“恨”是破坏性的情感,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爱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仁者爱人”的说法,我们会问两个问题:首先,是谁去爱呢?最切近 的“爱人”的主体,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孔子说: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论语·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仁”的源头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爱人”就是要从“我”做起,切切实实地去“爱人”, 这就是孔子思想平易近人之处。 其次,爱的对象是谁呢?墨家讲究“兼爱”,而儒家的爱是有差等的爱。要将“爱人”由— 种情感上升为一个社会的普遍原则,就必须提供一个切近易行的出发点,孔子看来,“爱人” 可以从爱父母、爱家庭开始。所以,儒家强调“立爱自亲始”也就是“孝悌”,儒家强调“孝”, 正因为“孝”是爱的出发点,也就是“仁”的出发点: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 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 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孝”为“仁”之本。相比于其他人,我们对父母的爱是 先天的。从爱父母亲人开始,由亲人之爱,上升到爱熟悉的人,然后是爱不熟悉的人,爱陌 生人,直至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一家,最后形成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也就是孔 子心中的理想——大同社会。这就是有差等的爱、仁者君子的爱泽及百姓,小人的爱可能只 到自己和亲人。 可见,爱亲,也就是“孝悌”,只是“仁”心的初门。仁道的大成,是要推亲而至疏,推己 而及人,在孔子看来,只有“仁”的原则建立起来以后,才可以理顺人类社会的全部关系。 “仁者爱人”看似简单,却知易行难。例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