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绥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pdf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绥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苏旭坤,臧淑英**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 150025) 摘要: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运用 ERDAS 8.5 和 ARC/INFO 软件,以马尔柯夫空间概率 模型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及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模型,利用绥化市 30 年 (1980-2010 年)土地利用格局 4 期的空间数据(1980 年、1995 年、2000 年和 2010 年)合 成了一系列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通过图谱分析来了解绥化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过去 30 年期间该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大幅度增加,其 净增面积 346.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超过 13%,其主要来源于滩地、沼泽地、林地、草地; 未利用地(滩地和沼泽地)面积急剧减少,净减少面积为 440.9km2,其中沼泽地已经消失。 草地面积略有增加,增加面积 12.1km2,林地面积减少,减少面积为 11.4km2。 关键词:地理学;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地学信息图谱;绥化市;图谱单元 The TUPU Analysis of Land-Use Pattern in Suihua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 for Heilongjian Colleges,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 SU Xukun, ZANG Shuying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UPU analytic methods and Markov model of space probability. With the support of ERDAS 8.5 and ARC/INFO software, combination of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model and integrated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model,this paper has compounded a series of varying TUPU of the land-use pattern by using spatial data covering four periods (1980, 1995, 2000 and2010)in Suihua. We can comprehend the changes of land-use pattern inSuihua through the TUPU. The result shows tha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on the land-use pattern in this researched are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The farmland has a net increase of 346.4km2(exceeding 13%of the total researched area),and most of it was converted from saline land, swamp land,forest land and grass land;Unused land has a sharp reduction of 440.9km2 and the swamp land has disappeared at the end of study period.The area of grass land has increased 12.1km2.There has been a slight descrease in forest land,and the descreased area is 11.4km2. Key words: Geography;LUCC;geographic information TUPU;Suihua;TUPU unit 0 引言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LUCC)已经成为全球环 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1-6]。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日益深刻影响,土地利用的变化导 致景观结构或土地利用格局(自然状态的土地覆被格局)发生变化[7],国内外对土地利用变化 的研究日益重视。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定量研究多时空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时间 过程”的复合特征的规范化的方法体系,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建立多时空特征变量之间明确 的空间关系问题提供解决途径[8]。 地学信息图谱是一种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计算机制图等技术为支撑发展 起来的,能够把“表现空间单元特征的图”与“表示事件发展之起点与过程的谱”合二为一,弥 补了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方法在形象思维和空间位置方面不足的时空复合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103074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资助(20092329110001) 作者简介:苏旭坤(1985-),男,硕士,主要从事环境遥感研究。suuxkun@126.com 通信联系人:臧淑英(1963-),女,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研究. E-mail: zsy6311@163.com - 1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析方法论[9-11]。本文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对典型黑土区绥化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和“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化综合研究。并且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及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 模型,对研究区在研究期间内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强度及速度进行定量的描述。 1 研究区概况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衔接地带,处于松嫩平原腹地,地 处东经 126°25′~127°27′与北纬 46°19′~47°09′之间。地势平坦,全区面积 2766km2,总人口 84 万人。全区属松花江流域呼兰河水系,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2.4℃,无霜期 129d 左右,平均降水量 547mm,海拔高度 160~180m。全区自然资源丰富,研究区内六河九岸, 物产富饶,呼兰河、诺敏河沿岸砂石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繁多茂盛。 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2.1 数据来源 遥感 TM 影像记录的来自地气系统的辐亮度光谱图像,反演地物反射率光谱[12]。本文 利用 1980-2010 年 30 多年来的 1980 年、1995 年、2000 年、2010 年 4 个时期的 Landsat TM(30*30m2 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 2.2 处理方法 2.2.1 土地利用图的制作 运用遥感影像分析软件 ERDAS IMAGING 8.5 对绥化市 1980-2010 年 4 个时期的经过辐 射定标处理的影像进行几何纠正、辐射纠正、坐标变换和图像增强获得波段组合成为 4、3、 2(RGB)假彩色合成图像[13-14]。根据 2001 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方案 和研究区的特殊性对土地利用类型稍作调整,确定了 9 类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分类:林地、 草地、水域、耕地、未利用地和居民地,二级分类:耕地包括水田和旱田,居民地包括城市 和村屯,未利用地包括滩地和沼泽地。其分类方案见表 1。在解译过程中采取先易后难的方 式逐步提取各类地物,确定解译标志和解译精度后,运用 ARCGIS 软件以人工交互目视解 译的方法得到土地利用图并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获得绥化市土地利用矢量图(图 1)。 45 50 55 60 65 8 滩地 9 沼泽地 表 1 土地利用分类方案及其编码 Tab.1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land use and their codes 7 4 2 编码 3 土地利用类型 旱田 水田 林地 1 5 6 草地 水域 城市 村屯 - 2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70 75 80 85 90 95 100 图 1 绥化市 1980-2010 年土地利用图 Fig.1 The land use map of Suihua between 1980-2010 2.2.2 系列图谱的合成 利用马尔柯夫模型与地类转移矩阵的方法合成系列土地利用的变化图谱可以反映出土 地利用的变化规律[14]。土地利用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转入(input);二是转出(output)。 转入和转出的面积相等。 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是进行土地利用“格局与过程研究”的基本时空复合体功能 单元[15],创建系列图谱的两个关键步骤根据是空间、属性和过程特征进行图谱单元的划分 与合成。图谱单元是由相对单一的时序单元和相对均质的空间单元集成的,是多级别、多尺 度的,可以依据时空尺度、研究目的以及特定的原则进行综合与分类,建立多级别的图谱单 元分类体系。在空间、过程与属性特征的地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一系列土地利用图谱,既包 含了土地利用状况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又包含着地理过程时序变化的信息,它能够将时空变 化研究复合为一体,是“格局与过程集成研究”的有效途径。因此土地利用系列图谱构造步骤 如下: 确定研究尺度下的基本单元。首先确定地理单元(即空间单元),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 下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用 30*30 的规范网格(由于采用的 TM 数据是 30*30m2 的分辨率)对空间 数据进行重采样,将空间数据划分成离散的规范网格作为基本的地理单元,在 ARCGIS 支 持下运用 ARCTOOLBOX 把 Coverage 文件转换成 Grid 格式(30*30m2 网格单元)得以实现, 4 期数据都采用 Albers 投影(双标准纬线多圆锥投影),其投影托球体为 Krasovsky。其次是 确定时序单元(时间尺度,即数据的时间间隔),时序单元太小或者太小都无法明确地表达 地理过程的客观性。本文提取 4 期土地利用数据,其时序单元是多尺度的,即 15a(1980~1995 年)、5a(1995~2000 年)和 10a(2000~2010 年)。 以基本单元为基础,在 Arc/info 中 GRID 模块和 Arcview3.2 中的 Spatial analyst 分析模 块支持下,利用地图代数运算方法,利用绥化市 4 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的矢量数据,分 别生成 1980-1995 年、1995-2000 年、2000-2010 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谱(图 2、图 3、图 4)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 5、表 6、表 7)。具体方法是以时间序列为轴,对每 一个空间单元进行操作,将时间上相邻的各期数据两两合成,即把前一个时刻的空间单元的 属性值(VALUE)作为十位数,把最后一个时刻的空间单元的属性值(VALUE)作为个位 数,生成 2 位数编码的复合数据,每个数值都记录了不同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状态,记忆了 不同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就生成了图谱的各图谱单元。 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图谱研究方法采用马尔柯夫模型与地类转移矩阵。传统的马尔柯 - 3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夫(Markovian)概率模型可表示为: 或 n 1 n m ⎡ ⎢ ⎢ ⎢ ⎣ t t t ∆+ t ∆+ ⎤ ⎥ ⎥ ⎥ ⎦ = ⎡ ⎢ ⎢ ⎢ ⎣ Nt+∆t = PNt p 11 p m 1 http://www.paper.edu.cn p m 1 p mm ⎤ ⎥ ⎥ ⎥ ⎦ ⎡ ⎢ ⎢ ⎢ ⎣ n 1 n m t t ⎤ ⎥ ⎥ ⎥ ⎦ (1) 式中:Nt 和 Nt+∆t 分别是由 m 个状态变量组成的状态向量在 t 和 t+∆t 时刻的值;p 是由 m 乘 m 个单元组成的转化概率矩阵(或称转移概率矩阵),其中 Pij 表示从时间 t 到 t+∆t 系统 从状态 j 转变为 i 的概率(对于景观模型而言,即斑块类型 j 转变为斑块类型 i 的概率)[16], 0≤Pij≤1,且 m =∑ ijP j 1 = 1 (2) 转移矩阵源于转移概率矩阵的内涵,转移矩阵可以写成转移概率矩阵的转置矩阵形式, 是对系统分析中系统状态与状态转移的定量描述[17]。利用转移矩阵可全面而又具体地刻画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与各用地类型变化方向。转移矩阵数学形式为: S ij = ⎡ ⎢ ⎢ ⎢ ⎢ ⎣ 11 n 1 … S 12 …… S S S S n 21 2 ………… S S n nn 1 … S n 2 (3) ⎤ ⎥ ⎥ ⎥ ⎥ ⎦ 式中:S 为面积;n 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i,j 分别为研究初期(t)与研究期末(t+∆t)的土 地利用类型。矩阵中,行表示初期(t)的 i 种土地利用类型,列是末期(t)的 j 种土地利用类型; Sij 表示的是初期(t)的 i 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末期(t+∆t)的 j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在具体 应用时将该矩阵用表格形式表示,可作为结构分析与变化方向分析的基础,为了清楚地表达 出土地利用的类型结构,在矩阵表形式中添加求和统计、占有率和变化率[18-19]。占有率表示 各类型占流域面积的比率。变化率是表示 t+∆t 时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时期的变化程度。 105 110 115 120 变化率 = ⎛ ⎜⎜ ⎝ n ∑∑ S ij − j 1 = n i 1 = S ij ⎞ ×⎟⎟ ⎠ /%100 n ∑ j 1 = S ij (4) 在土地利用图谱单元排序表中的变化比率是表示已经转变的土地类型占流域内所有已 经转变土地利用类型总和面积的比率。 变化率 = S ij × /%100 n n ∑∑ i 1 = j 1 = iS ( ij ≠ j ) (5) 为了清晰的定量分析整个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特引 125 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区域 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的幅度和速度是不同的,而且存在空间差异。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可以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模型进行度量,它既可以表征单一土地利用 类型的时间序列变化,也可以对区域土地利用动态的总体状况及其区域分异进行分析[20]。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 130 1UUK ×× T − a Ua = b %100 (6) 式中:K 为研究时段内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 分别为研究期初与期末某 - 4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 为研究时段长度;当 T 的时段设定为年时,则 K 表示该研究 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模型: 135 LC = n ∑ i 1 = 2 LU ∆ i − j n ∑ i 1 = LU i ×× 1 T %100 (7) 式中:LC 是研究时段内的综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LUi 为测量开始时第 i 类土地利 用类型的面积;LUi-j 是测量时段内第 i 类土地利用类型转为非 i 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绝对 值;T 为测量时段长度。 3 绥化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包括三部分:第一是土地利用图谱时空复合体数据,这部分是整 个图谱分析的核心;第二是主要图谱单元排序表;第三是转移矩阵。 3.1 1980-1995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1980-1995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图 2),是由 1980 年和 1995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合成的。 在合成的图谱中,共生成 34 类图谱单元(总面积 2766.2km2),其中有 25 类土地利用类型发 生了变化(总面积 79.4km2),将其按面积大小进行排序、并计算其累积百分率,其中 12 类图 谱单元覆盖了变化面积的 96.3%。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图谱单元排序表(表 2)中可知,这 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旱田水田相互转化为主,达到了 38%,其次是滩地转化为耕地,达 到了 22.44%。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旱田转换为水田最多,达到变化面积的 20.30%,主要位 于绥化市中部地区;其次是滩地转化为耕地(旱田和水田),变化面积为 17.8km2,其中以 滩地开垦为水田为主,占滩地转化为耕地面积的 55.2%;第三,沼泽地与水田之间的相互转 化,达到了 8.17%,但是以沼泽地开垦为水田为主,占总变化面积的 5.21%;第四,在这期 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萎缩,变化率达到 5.83%。 耕地(旱田和水田)增加主要来源于滩地(面积为 17.8km2,变化率为 22.44%)、城市 转为旱田(面积为 4.6km2,变化率为 5.83%)、沼泽地开垦为水田(面积为 2.3km2,变化率 为 5.21%),耕地(旱田和水田)转入累计率为 33.48%;原有耕地转出主要表现为水田荒 废为滩地(面积为 13.9km2,变化率为 17.50%)、沼泽地(面积为 2.3km2,变化率为 2.96%) 和草地(面积为 0.6km2,变化率为 0.8%),旱田转化为城市(面积为 1.6km2,变化率为 1.97%) 和林地(面积为 0.8km2,变化率为 1.01%),耕地转出累计率为 24.24%。说明耕地的转入 大于转出,耕地面积有增无减,净增长率为 9.24%,面积净增加 7.1km2。 滩地面积减少,主要来源于旱田和水田的开垦,转出率为 22.44%,转入率为 17.5%; 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下降,转出率 5.21%大于转入率 2.96%;城市面积萎缩,转入率 1.97% 小于转出率 5.83%;草地面积增加,转入率 0.8%大于转出率 0%;林地面积增加,转入率 0.53% 大于转出率 0.50%。 总之,在 1980-1995 年间耕地的占有率由 77.41%变为 77.63%,面积增加,但是变化的 幅度不大,旱田和水田的变化率为 0.38%和 0.11%,旱田和水田的动态度分别 0.03%、0.07%, 变化的剧烈程度和变化速度均较小;滩地的占有率分别为 11.78%、11.88%,下降了 0.1%; 滩地动态度为-0.06%,相对于旱田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稍剧烈;草地的占有率由 0.35%变为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 5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0.38%,动态度 5.46%,变化较为剧烈,主要原因是草地的初始占有量就比较小。城市建设 用地的占有率为 5.41%、5.31%,动态度为和-1.27%,说明城市的变化剧烈程度较大;沼泽 地的占有率由 4.10%变为 4.02%,动态度为-0.11%,变化较为明显;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和 村屯)占有率为 5.41%和 5.31%,动态度为-1.79%,变化幅度和速度比较快;水域未变化。 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 0.1%,说明本期间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比较稳定。 3.2 1995-2000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1995-2000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图 3),是由 1995 年和 200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合成的。 在合成的图谱中,共生成 33 类图谱单元(总面积 2766.2km2),其中有 24 类土地利用类型发 生了变化(总面积 44.2km2),将其按面积大小进行排序、并计算其累积百分率,其中 12 类图 谱单元覆盖了变化面积的 98.44%。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图谱单元排序表(表 3)中可知, 这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旱田与水田相互转化、滩地转化为水田为主,达到了 66.05%,其 次是旱田转化为城市,达到了 10.51%。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旱田转换为水田最多,达到变 化面积的 31.75%,主要位于绥化市中部地区;其次是滩地转化为水田,变化面积为 9.2km2; 第三,沼泽地与水田之间的相互转化,达到了 14.21%,但是以沼泽地开垦为水田为主,占 总变化面积的 5.43%;第四,旱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比较明显,变化率达到 10.51%。 耕地(旱田和水田)增加主要来源于滩地(面积为 9.5km2,变化率为 37.82%)、沼泽 地转为水田(面积为 4.1km2,变化率为 5.43%)、草地转化为耕地(旱田和水田)(面积为 1.0km2,变化率为 2.29%)、林地转化为旱田(面积为 0.51km2,变化率为 1.15%)。耕地 (旱田和水田)转入累计率为 30.48%;原有耕地转出主要表现为旱田转化为城市(面积为 4.6km2,变化率为 10.51%)、水田转化为沼泽地(面积为 3.8km2,变化率为 8.78%),耕 地转出累计率为 18.93%。说明耕地的转入大于转出,耕地面积有增无减,净增长率为 11.55%, 面积净增加 4.6km2。 滩地面积减少,主要来源于水田的开垦和转化为沼泽地,转出率为 22.9%,转入率为 0%;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上升,转出率 5.43%小于转入率 10.07%;城市面积上升,转入率 10.51 大于转出率 0%;草地面积减少,转入率 0%小于转出率 2.29%;林地面积减少,转入 率 0%小于转出率 1.15%。 总之,在 1995-2000 年间耕地的占有率由 77.61%变为 77.80%,面积增加,但是变化的幅度 不大,旱田和水田的动态度分别-0.15%、0.53%,说明旱田减少的速度较小而水田的上升速 度比较快;滩地的占有率分别为 11.78%、11.31%,下降了 0.47%;滩地动态度为-0.62%, 相对于旱田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剧烈;草地的占有率由 0.38%变为 0.36%,动态度为-0.95%, 变化较为剧烈。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和村屯)的占有率为 5.33%、5.49%,动态度 6.52%, 说明城市的变化剧烈程度很大;沼泽地的占有率由 4.03%变为 4.10%动态度为 0.38%,变化 较为明显;水域未变化。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 0.16%,相对于上一个时期有所上升,说明 本期间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逐渐加强。 3.3 200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200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图 4),是由 2000 年和 201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合成的。 在合成的图谱中,共生成 56 类图谱单元(总面积 2766.2km2),其中有 47 类土地利用类型发 生了变化 (总面积 831.6km2),将其按面积大小进行排序、并计算其累积百分率,其中 15 类 图谱单元覆盖了变化面积的 95.37%。从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图谱单元排序表(表 4)中可知, 170 175 180 185 190 195 200 205 - 6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这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滩地转化为耕地、旱田与水田相互转化为主,达到了 58.38%,其 次是耕地转化为村屯,达到了 9.87%。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滩地转换为水田最多,达到变化 面积的 23.22%,主要位于绥化市中部地区;其次是滩地转化为旱田,变化面积为 91.0km2; 第三,沼泽地转化为耕地比较明显,变化率达到 10.34%;第四,沼泽地和滩地转化为水域, 变化率达到了 4.92%。 耕地(旱田和水田)增加主要来源于滩地(面积为 284.1km2,变化率为 34.16%)、沼 泽地转为耕地(面积为 86.1km2,变化率为 10.34%)、草地转化为旱田(面积为 10.5km2, 变化率为 1.26%)。耕地(旱田和水田)转入累计率为 52.65%;原有耕地转出主要表现为 耕地转化为村屯(面积为 82.1km2,变化率为 9.87%)、旱田转化为城市(面积为 17.0km2, 变化率为 2.05%),旱田转化为林地(面积为 6.76km2,变化率为 0.81%),耕地转出累计 率为 11.92%。说明耕地的转入大于转出,耕地面积有增无减,净增长率为 40.73%,面积净 增加 335.5km2。 滩地面积减少剧烈,主要来源于耕地的开垦和转化为水域,转出率为 36.6%,无转入; 沼泽地所占面积比例骤减,转出率 12.82%大于转入率 0%;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上升,转入率 11.92 大于转出率 6.86%;草地面积减少,转入率 0%小于转出率 1.26%;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转入率 0.81%大于转出率 0%。 总之,在 2000-2010 年间耕地的占有率由 77.79%变为 89.91%,面积剧增,但是变化幅 度很大,旱田和水田的动态度分别 1.02%、2.84%;滩地的占有率分别为 11.41%、0.05%, 下降了 11.36%;滩地动态度为-9.96%,滩地占有面积下降剧烈并以转化为耕地为主;草地 的占有率由 0.36%变为 0.79%,动态度为 2.84%,说明草地占有面积有所回升,并且回升的 速度比较快。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和村屯)的占有率为 5.49%、7.27%,动态度 12.75%,说 明城市的变化剧烈程度很大,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大量的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沼泽 地在本期间已经消失殆尽;水域的占有率分别为 0.35%和 1.89%,动态度为 44.68%,说明水 域面积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极快。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 1.5%,相对于上一个时期急剧 上升,说明本期间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程度与速度都很大。 210 215 220 225 230 图 2 1980-1995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图 3 1995-2000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Fig. 2 TUPU of land-use change in 1980-1995 Fig. 3 TUPU of land-use change in 1995-2000 - 7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235 240 编码 12 21 28 82 81 61 92 29 16 67 13 24 图 4 200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Fig. 4TUPU of land-use change in 2000-2010 表 2 1980-1995 年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图谱单元排序表 Tab. 2 TUPU unit order of land-use change pattern between 1980-1995 in Suihua 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变化单元数 面积/km2 变化率/% 累计率/% 旱田→水田 水田→旱田 水田→滩地 滩地→水田 滩地→旱田 城市→旱田 沼泽地→水田 水田→沼泽地 旱田→城市 城市→村屯 旱田→林地 水田→草地 16.10 14.00 13.90 11.30 6.54 4.62 4.13 2.35 1.56 0.81 0.80 0.63 17934 15578 15448 12562 7264 5144 4597 2609 1738 904 889 703 20.30 17.70 17.50 14.20 8.24 5.83 5.21 2.96 1.97 1.03 1.01 0.80 20.30 38.00 55.50 69.70 77.94 83.77 88.98 91.94 93.91 94.94 95.95 96.03 表 3 1995-2000 年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图谱单元排序表 Tab. 3 TUPU unit order of land-use change pattern between 1995-2000 in Suihua 编码 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面积/km2 变化单元数 变化率/% 累计率/% 12 82 21 16 29 92 76 旱田→水田 滩地→水田 水田→旱田 旱田→城市 水田→沼泽地 沼泽地→水田 村屯→城市 15585 10197 6639 5158 4310 2667 1031 14.00 9.18 5.98 4.64 3.88 2.40 0.93 - 8 - 31.75 20.77 13.53 10.51 8.78 5.43 2.10 31.75 52.52 66.05 76.56 85.34 90.77 92.8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