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1.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有哲理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的心灵就像黝黑的泥土,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当你因忙碌而 qiáo 悴时,能静下来,品清 茗的芬芳,听微风的轻吟,疲 bèi 的心神就会有所慰藉,甚至收获绽.放的心花;当你感到思想干瘪、言辞 匮乏的时候,能坐下来,读古人的智慧,阅今人的风流,深邃思想的胚.芽就会在心中茁壮成长。能保持这 样一颗赤子之心,是在尘世获得幸福的关键。 (1)给加点字注音。 绽.( )放 胚.( )芽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o( )悴 疲 bèi( ) 【答案】 (1). (1)zhàn (2). pēi (3). (2)憔 (4). 惫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对于字音试题的作答,要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 要写成英语字母;对于依据拼音写汉字的试题,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 避免混淆。本题作答要注意“憔”的字形和“胚”字的读音。 2.下文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的雨,( )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 )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 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而温厚,为 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 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 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 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 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细腻:细致,精细,光滑。凉爽:清凉爽快。依据抒写的对象“春雨”,应该选 用“细腻”,因为“春雨”给人的感受不是清凉爽快。可排除 BD 两项。(2)“夏天的雷”不应该是“凉爽”, 而应该选择“迅疾”。可排除 A 项。(3)“秋天的风”可用“凉爽”形容。(4)“冬天的雪”也可用“慈 祥”来描写。据此,答案为 C。
3.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 ) A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 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 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 专家一致认为。C 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 专家 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B.语句“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一面对两面,可去掉“否”。 故答案为 B。 4.“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一句放入下面文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 ①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②并不是纸本 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更不是说“无字书” 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③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许多名堂。④老子的“上善若水”论, 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③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 A. ①-②之间 C. ③-①之间 【答案】B 【解析】 B. ②-③之间 D. ④-⑤之间 【详解】试题分析:阅读文本,根据语境和上下文的关系来分析作答。语句“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 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应该放在②③句之间。句子中的“无字书”承接第②句;“比读纸本书、电 子书更艰难”引起下文老子和孔子能从“观水”中读出了名堂的介绍。据此理解,答案为 B。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 发感情。“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是一种 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表”是臣 子写给君主的奏章,内容多表达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据此,A 项所说的“铭、说、 记、表”都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 A。 6.综合性学习 在祖国母亲 70 周年生日来临之际,你校组织“礼赞 70 周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加。 【我来留言】在学校举行的“红心向党,奋进 70 周年”演讲比赛上,你班小海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 班级微信群中为他留言。 【我来解说】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到市博物馆参观“建国 70 周年文物展”,好朋友小海对下边这枚“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的正面图像设计创意不太了解,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他解说。 【我来采访】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合唱、快闪等一系列形式,同唱《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 打 call,大家用最美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福,向祖国母亲 70 华诞献礼。 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准备采访组织策划活动的校团委刘书记和参与演唱的小海同学,请你分别拟 写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刘书记: 采访小海: 【答案】综合性学习 【我来留言】小海,祝贺你演讲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祖国祝福。 【我来解说】中间的“40”和“1949-1989”表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40 周年纪念币,同上面环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相呼应;”“五星”是国旗的标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 的团结;“和平鸽”寄寓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一段五线谱是国歌前奏两小节乐谱,代表中国
人民的心声。 【我来采访】 采访刘书记:刘书记,这次活动共有多少首歌曲参演? 采访小海:请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因为小海同学在学校举行的“红心向党,奋进 70 周年”演讲比赛上获得了一等奖, 所以留言首先要表达自己对小海同学的祝贺,其次要围绕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 要求即可。(2)考查对纪念币图像设计创意的理解。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画面上的内容,包括颜色、线条、 文字、图案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其象征意义,最后再组织语言整合作答。作答时,重点要 抓住“40”“1949-1989”“五星”“和平鸽”“五线谱”象征意义及文字及其文字拟写作答。(3)本题 作答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具体采访的对象——组织策划活动的校团委刘书记 和参与演唱的小海同学。据此,采访刘书记时应该从组织策划方面来设计问题,如:有多少演唱曲目,活 动怎样安排等。采访小海同学时,可从演唱什么歌曲,参加这样的活动有怎样的感受等。答案是多元的。 7.古诗文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过多少往事,仿佛还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眼前。”岁月如歌,初中三年美好时光转 瞬即逝,正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文句填 写) 【答案】 (1). (1)千树万树梨花开 (2). (2)曲径通幽处 (3).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4)逝者如斯夫 (6). 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梨、幽、疑、柳暗、逝者、昼” 等字词容易写错。
8.名著阅读 这时是上午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 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 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 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 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 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 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康塞尔也为眼前的壮丽景致所震撼,停下了脚步。 选段下边方框内是小海同学阅读时做的两处批注,请结合选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①中感叹的具体内容,再 根据你对康塞尔的了解对②作出回答。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① ② 【答案】①生物是那样的繁多,生命是那么盎然;光线给了他们更美妙的身影,也给了他们活力四射的生 命跃动。 ②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 【解析】 【详解】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 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 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中的第①问, 结合文本中的“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棱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 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真正是一架红、橙、
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这些语句, 从生物的多样、光线的多变、色彩的艳丽等角度来概括海底世界的斑斓炫目的特点来作答。本题第②可根 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概括作答。康塞尔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 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 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文本中的康 塞尔被眼前的壮丽景致所震撼后停下了脚步之后,他所要做的就是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 动物分类。 9.语文课上,李老师建议大家组成读书小组对《昆虫记》和《水浒传》进行专题探究,请你根据示例为这 两部名著各设计一个探究专题。 (1)《昆虫记》探究专题示例:探究法布尔的观察方法。 你设计的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探究专题示例: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 你设计的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1)示例一:探究“蜂”的多样性及生活习性;示例二:探究昆虫的捕食技艺 (2). (2)示例一:探究主要人物逼上梁山的原因;示例二:试比较武松、鲁达、林沖、李逵性格的异同。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著探究专题活动设计,可从名著的内容、人物情节、语言特色、社会意义等方面入 手进行设计。如:《昆虫记》可从文章介绍的各种昆虫的特点、生活习性方面设计探究专题。《水浒传》可 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特点、社会意义等方面来设计探究专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古诗鉴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 下片: 11.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10. 上片:望月 下片:怀人 11.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 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 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 趣,很耐人寻味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 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 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 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的理解。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富 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内容方面来说,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上 片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下片“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 阐释人事。从布局方面来说,全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回 归”的矛盾和困惑,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蕴含了 深刻的人生哲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 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 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节选自《资治通鉴》)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2.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及.鲁肃过寻阳( ) (2)未穷.青之技( ) 13.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5. 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2. (1). (1)等到 (2). (2)穷尽,指学完 13. D 14. (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 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 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穷”是“穷尽”;“及”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 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 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意思是:(秦 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抚节悲歌/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