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请从图中选择八个字组成一组对偶句,用简化楷体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考点】
汉字临摹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要根据题干“组成对偶句”的要求,将图中语句进行辨
析,然后在规范、工整、端正的书写汉字。
【解答】
图中语句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敬业乐群”,根据对偶句的字数、词性的要求,可以
组成对偶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用楷体抄写出将这八个字写入田字格中。注意:
规范、工整、端正。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
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
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 qióng jiāng;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
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 xīn chí shén wǎng;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
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为加点字注音,写在内。
摇曳________婆娑________
(2)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3)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yè,suō
琼浆 心驰神往
;,,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第二小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作答时,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如果不认识某个字,
可以查字典。在不知读音的情况下,要用部首查字法。在不知字形的情况下,要用音
序查字法。第一个字读 yè,第二个字读 suō。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作答时,如果会写指定的词语,那么就工整规范的写到
田字格中,如果不会写,就只能查字典了。因为知道字音,不知字形,所以要用音序
查字法。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关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几
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作答。
3. 找出划线词语中使用错误的一个,写在横线上,并换一个意思相近的正确的词
语。
万顷大山经过大自然亿万斯年的雕琢,现出奇妙的景观:有的如巍峨城堡,有的似一
柱擎天,有的如________,有的像侍女玉立,有的似猛虎凝神,有的若鹰隼展翅……景
观________。
这就是张掖丹霞地貌,天然造化,________,________,别有趣味。
换成________。
【答案】
金刚罗列,神奇变幻,巧夺天工,气势磅礴,鬼斧神工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
【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
的各种情境因素。
【解答】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而语境中指的是天然造
化,不是人工。所以不对。
鬼斧神工的意思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强
调的是天然而非人力。
三、标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 82000 多件。
【答案】
C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
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
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
A.缺主语;
B.用词不当,删掉“引导和”
C.正确;
D.“近 82000 多”表约数的词使用重复,删掉其一。
四、标题
名著阅读。
(1)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要
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2)下面三幅图都与鲁迅的小说有关。请你任选其一,为图片配一段解说文字。要
求:点明地点(或环境)、人物、事件,30 字左右。
我选择:解说________:
【答案】
示例:a.武松打虎 b.李逵负荆请罪(李逵负荆)c.林冲雪夜上梁山(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2)示例:我选择 a,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并分给小孩
子吃。我选择 b,月亮底下,在西瓜地里,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
刺去。我选择 c,在赵庄的戏台前,迅哥儿和双喜等孩子在船头看戏
我选择 a,在咸亨酒店里,孔乙己要了一碟茴香豆,并分给小孩子吃。我选择 b,月亮
底下,在西瓜地里,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我选择 c,在赵
庄的戏台前,迅哥儿和双喜等孩子在船头看戏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水浒传》和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解答】
要解答这道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性格有
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3)诗人们大都离不开酒,李清照借酒怡情,“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李白借酒消
愁,“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岑参用酒饯行,“________,胡琴琵琶与羌笛”。
(4)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结庐在人境
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沉醉不知归路,举杯消愁愁更愁,中军置酒饮归客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考点】
常见易错字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
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
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解答】
结庐在人境 (重点词:庐)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重点词:鸢)
沉醉不知归路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中军置酒饮归客(重点词:消)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重点词:蓬)
二、现代文阅读(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跑着跑着就到了
王纯
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
常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
你也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
师笑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
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以
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
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
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
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
跑多远就跑多远!”
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
跑,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
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这是真的吗?周围
响起欢呼声,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让我刮目相看!”我创
造了自己的奇迹!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
就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
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
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
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
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散发着新鲜
油墨味的报刊,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就这样,我写着写
着,真的闻到了像酒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如今,我已经
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
字:“写下去!”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
万。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
面饼,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
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
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
花开的彼岸。
(摘自 2015 年 1 月 18 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我”没想过自己能得长跑冠军,但是跑着跑着,就成冠军了。“我”没想过成为大作家,
但写着写着,就________。“我”的朋友小时候只想,但做生意做着做着就________。由
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
(3)赏析文中划线句。
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
(4)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5)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说过一句话:“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
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结合董卿的话,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答案】
本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只要你肯坚持,说不
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自己比作舞蹈着的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爱上写作后
每天积累素材、勤奋写作的情景。
作者先详细叙述自己参加长跑得冠军的事,后又略写自己爱好写作、发表了 600 多万
字文章的事和朋友做生意成功的事。
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自己其实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只要坚
持去做某一件事,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两个要点:潜能需要挖掘,做事需要
坚持。)
【考点】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我”上学时参加不擅长的长跑比赛时获得了第一名的事,以及“我”的
写作之路就是不知不觉坚持下来成功的事,文章中还提到了“我”的一个成功的朋友,
以及提到莫言,他们的成功就是坚持下去。通过对这几件事的描写,作者想告诉我们
只要坚持去做一件事,往往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
【解答】
该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这类题要先写出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句子的意
思去分析。“望其项背”本意是能够看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在这里的意思是追赶得上
或比得上。
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总结,通过阅读最后四段,我们可以总结出该题的答
案,要求使用原句进行回答。这是作者举出的自己和好友的事迹,前半句是没有想过
的后半句是今天的成功,“我”没有想过要成为大作家,但写着写着就在各地报刊上发
表了 600 多万字的文章;朋友也是没有想过能够成功,但是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
产过千万。这就得出结论: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该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这就不但要欣赏,还要会分析。首先要找出句子使用的
修辞方法,该句子使用的是比喻,把“我”比作舞蹈着的蜜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
勤奋努力。
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安排,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章的前三段作者详细叙述自
己参加长跑得冠军的事,文章的最后四段简略地写了自己爱好写作、发表了 600 多万
字文章的事和朋友做生意成功的事。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这样更加突出主题思
想,使文章主题表达鲜明。
该题考查的是对最后一段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去分析,还要结合董卿的话
去分析,两个方面都要兼顾。董卿的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潜能有多大自己不知道,只有
我们自己积极地去挖掘;而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去做一件事,就会在
不知不觉间就成功了。能把两种意思结合起来分析,写出这两个要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
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
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
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
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
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
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
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
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
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
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
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
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
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
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
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
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
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
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
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
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
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
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
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全、块金、发笺、
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
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摘自《语文素养读本•初中卷》第 6 册,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三种扇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羽扇是由羽毛制成的,它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
B.团扇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便于点染装饰,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
少的装饰品。
C.素扇上面无字无画,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
D.韵古斋出售的扇骨,荣宝斋出售的扇面,大都是非常考究的。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辨析第③、⑦段中画线词的作用________。
(5)下面这段话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恰当?为什么?
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
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答案】
(1)羽扇,团扇,折叠扇
C
(3)这段话运用引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梁朝大文学家江淹的话来说明团扇
带有装饰性,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具有说服力。
(4)第③段“据”字说明“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是有确切依据的,第⑦段“据说”说明折扇
由宫中太监仿制到后来传至民间只是一种推测,两词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
的特点
(5)放在第④段之后。第④段说团扇既“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
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而这段文字描绘的恰是“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理解说明文中词语含义或作用
说明文语言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说明方法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表达效果。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衔接的把握。
【解答】
(1)这篇文章开篇点明说明对象并指出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