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2015•宜宾)2015 年 3 月“中国宜宾第八届早茶节”隆重举行,宜宾已称为全国最大的早 茶生产基地,还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读“中国四大茶叶产区分布图”回答 1﹣3 题. 1.(3 分)宜宾位于我国四大茶叶产区的( ) A. 江北产区 B. 江南产区 C. 西南产区 D. 华南产区 考点: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分析: 宜宾位于四川省,图中所示宜宾位于西南产区. 解答: 解:宜宾位于我国四大茶叶产区的西南产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的 范围是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我 国茶叶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3 分)宜宾成为全国最大早茶生产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 水路空交通发达 B. 人口众多,市场广大 C. 开发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 D. 温和湿润的气候和酸性的土质 考点: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分析: 宜宾位于四川省,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答: 解:宜宾位于我国的西南产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宜宾成为全国最大早茶生产 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是温和湿润的气候和酸性的土质.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条件等,牢记即可. 3.(3 分)下列名茶产地所在省区正确的是( ) A. 西湖龙井﹣﹣浙江省 B. 洞庭碧螺春﹣﹣台湾省 C. 黄山毛尖﹣﹣云南省 D. 安溪铁观音﹣﹣青海省 考点: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分析: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
山地为主要产茶区,主要产茶省有福建、浙江、云南等. 解答: 解:下列名茶产地所在省区正确的是:西湖龙井﹣﹣浙江省、洞庭碧螺春﹣﹣湖南 省、黄山毛尖﹣﹣安徽省、安溪铁观音﹣﹣福建省. 故选:A. 点评: 考查我国的名茶产地,要牢记. (2015•宜宾)读“经纬网”完成 4﹣6 题 4.(3 分)图中丁地的经纬度是( ) A. 20°S、150°W B. 20°S、150°E C. 20°N、150°W D. 20°N、150° E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 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 解:依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 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 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 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 170°E, 60°N;乙地的经纬度是 130°E,40°N;丙地的经纬度是 110°E,20°N;丁地的经纬度是 150°E,20°S.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5.(3 分)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温带的是( ) A. 甲地和丙地 B. 乙地和丙地 C. 甲地和乙地 D. 乙地和丁地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 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 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 解:依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 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线 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纬 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 170°E, 60°N;乙地的经纬度是 130°E,40°N;丙地的经纬度是 110°E,20°N;丁地的经纬度是 150°E,20°S.热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N﹣ 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 23.5°S﹣66.5°S, 南 寒带的纬度范围是 66.5°S﹣90°S.由此可知,甲位于北温带,乙位于北温带,丙位于
热带,丁位于热带.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及五带的划分,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6.(3 分)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 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 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解答: 解:依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 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 W 表示;纬 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若相邻两条 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 170°E, 60°N;乙地的经纬度是 130°E,40°N;丙地的经纬度是 110°E,20°N;丁地的经纬度是 150°E,20°S.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依据各点的经度可知,甲、乙、丙、丁 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甲地.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属于基础题,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15•宜宾)读“等温线模式图”回答 7﹣8 题 7.(3 分)图中的低温中心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等,在同纬度地区,海拔每 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 解答: 解:据图中等温线上的温度度数可得,图中低温中心是①处,该处的气温在﹣12℃ 以下.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8.(3 分)关于图中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差异最小的地方是④处 B. 气温差异最大的地方是②处
C. 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 4℃ D. 等温线最凹处的气温是﹣8℃ 考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 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解答: 解:一般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所以图中气温差异最小 的地方是③处,气温差异最大的地方是②处.而图中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 2℃,等温线 最凹处的气温是﹣10℃. 故选:B. 点评: 考查等温线地图的判定,要理解记忆. (2015•宜宾)2015 年 5 月 18 日﹣21 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与巴西签署了一系列有关 经贸、金融、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回答 9﹣10 题. 9.(3 分)给巴西带来大量外汇收入的农产品是( ) A. 可可 B. 剑麻 C. 咖啡 D. 大豆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热带,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 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沿海地区. 解答: 解: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 位,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巴西的主要农产品和经济. 10.(3 分)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 A. 印第安人数量多 B. 黄种人数量多 C. 混血种人数量多 D. 黑种人数量多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其次是混血人 种. 解答: 解:巴西的混血人种占 1/3 强,所以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巴西的人种,牢记即可. (2015•宜宾)读“2006﹣2011 年中国(除港澳台外)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 完成 11﹣12 题 11.(3 分)根据图可知,2006 年到 2011 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
A. 人口总量停止增长 B. 人口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C. 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D. 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下降 考点: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 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 为 13.7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20 世纪自 70 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 4 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 2006 年到 2011 年, 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或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 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 1000 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故 选:D.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要理解记忆. 12.(3 分)有关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基数庞大,出现负增长最好 B. 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最好停止增长 C. 地大物博,人口增长再快也无妨 D.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考点: 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 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 为 13.7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 解: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 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 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 化等问题.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适应.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 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故选:D. 点评: 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要理解记忆. (2015•宜宾)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 13﹣14 题
13.(3 分)如图中丁区域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干旱 B. 湿润 C. 高寒 D. 春旱 考点: 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分析: 读图可得,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 解答: 解:青藏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主体是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该地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牢记即可. 14.(3 分)关于甲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稻田遍野甘蔗甜 B. 青稞耙酥油香 C. 长绒棉白瓜果甜 D. 旱地麦浪苹果香 考点: 我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分析: 读图可得,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西北地区,丁是青藏地区. 解答: 解: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故 A 正确; 青稞耙酥油香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故 B 错误; 长绒棉白瓜果甜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故 C 错误; 旱地麦浪苹果香是北方地区的景观,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牢记即可. (2015•宜宾)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 15 ﹣16 题 15.(3 分)图中 A 山脉东西两侧分布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B. 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A. 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D. 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考点: 中国的 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 陵镶嵌其中. 解答: 解:读图可得,A 山脉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东侧是东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 选项 ACD 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山脉的位置,读图解答即可. 16.(3 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 ) B. 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A.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C. 发达的水运条件 D. 丰富的矿产资源 考点: 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分析: 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东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等 重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 基地.随着大庆、辽河等油田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进入 21 世纪以来,东北地 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是东 北地区近年来经济滞后的主要原因. 解答: 解:东北地区交通运输便利,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 矿产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 石油化工等,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的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2015•宜宾)2014 年 12 月 26 日,兰新高铁全线通车,读“兰新高铁示意图”完成 17﹣18 题 17.(3 分)关于兰新铁路途径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途径我国地势第三阶梯 B. 途径地区森林广布,河湖众多 C. 途径地区能看见古老水利工程坎儿井 D. 沿线易发生台风,洪涝等灾害 考点: 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土地面积约 166 万千米 2,约占中国陆地总 面积的 1/6,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解答: 解:兰新铁路是自兰州到达乌鲁木齐,图中途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途径地区距海 遥远,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不易发生台风,洪涝等灾害,在新疆能看见古老水利工程坎儿 井. 故选:C. 点评: 考查我国主要的铁路交通干线,要理解记忆. 18.(3 分)决定兰新高铁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科技 C. 经济 D. 地形 考点: 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铁. 分析: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纵横交错的铁路分布全国 各地,并与公路、河道、航空港相连,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解答: 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铁路建设步入“高铁时代”.影响高铁分布的因素包 括经济发展、气候、地形、科技等,但起决定性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高铁分布的因素,牢记即可. (2015•宜宾)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示意图”,回答 19﹣20 题 19.(3 分)读图中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其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 A. 兰州﹣﹣河口 B. 河口﹣﹣龙门 C. 龙门﹣﹣陕县 D. 陕 县 ﹣ ﹣ 利 津 考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分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 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 解答: 解:黄河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 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 90%来自于中游流域.从 图中可以看出,龙门﹣﹣陕县测得黄河水含沙量最大,达到 33.3﹣37.7 千克/立方米. 故选:C. 点评: 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20.(3 分)下列减少黄河含沙量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加固大堤 B. 开荒种地 C. 植树种草 D. 退田还湖 考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 分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 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千米,流域面积 75.24 万平方千米. 解答: 解: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 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 90%来自于中游流域.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