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毕业论文轨道交通.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现状对比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基本理论分析
2.1基本概念
2.2两种公交方式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分析
2.3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内容和特征
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分析
3.1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设施布局的原则
3.2常规公交的调整所遵循的原则
3.3影响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设施布局的因素:
3.4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方式:
3.5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
4上海市世纪大道换乘实例分析
4.1世纪大道站点概况
4.2世纪大道换乘情况概况
4.3世纪大道换乘情况改善措施
5 总结
参考文献
学号:200810615045 上海海事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发展分析 —以上海市世纪大道地铁站为例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系 统为骨架,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系统己成为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举 措。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主干作用及其整体效益,公共交通系统就必须适应不同层次客 运的需要。因此,如何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两者协调发展,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 文通过对两种交通方式的特性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换乘协调的内涵与特征。并通过 对世纪大道换乘衔接存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办法,反映了换乘对于居民生活出行的重要性。 关键词:换乘衔接,轨道交通,常规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traffic jam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velop public traffic i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all kinds of traffic modes mutual coordination,using rail traffic as framework. Therefore, how to make rail transportation and conventional public traffic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wo of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analysis, Transfer of that coordination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rough to the Century Avenue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nsfer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Reflects the change for the resident life the importance of travel. Keywords: Transfer cohesion , Rail transit , Routine traffic
目 录 1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国内外现状对比 ........................................................... 1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3 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基本理论分析 ........................................ 4 2.1 基本概念 ................................................................. 4 2.2 两种公交方式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分析 ......................................... 4 2.3 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内容和特征 ............................... 6 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分析 ........................................... 7 3.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设施布局的原则 ................................. 7 3.2 常规公交的调整所遵循的原则 ............................................... 8 3.3 影响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设施布局的因素: ............................... 9 3.4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方式: ........................................... 9 3.5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 .............................................. 10 4 上海市世纪大道换乘实例分析 .................................................. 11 4.1 世纪大道站点概况 ........................................................ 11 4.2 世纪大道换乘情况概况 .................................................... 15 4.3 世纪大道换乘情况改善措施 ................................................ 16 5 总结 ....................................................................... 17 参考文献 ..................................................................... 18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造成了交通出行不便,加剧了 道路交通污染,这表明滞后的交通设施供应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总量,但深 层次的原因在于既定的交通设施供给水平下,已有的各种交通方式已经不能实现有效的换 乘协调衔接,造成城市交通运转效率低,从而加剧了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 为缓解日趋尖锐的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减轻我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减少交通污染。,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使公共交通成为大城市交通的主导交通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始研究采用地铁、BRT 等快捷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 具。轨道交通系统虽然具有容量大、速度快、信息化等优点,但是仅适用于主干性运输, 可达性程度较低,因此需要其他交通方式和它形成良好的衔接体系。各种交通方式相互之 间有效衔接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 不能强调单一系统的建设规划,而忽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衔接。同时枢 纽过分强调建筑方案和工程设计层面的研究,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规律和枢纽对 周边地区的交通影响把握不清,导致轨道交通枢纽公交衔接布局设计不合理,轨道交通与 公交之间换乘距离过长,公交设施规模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换乘效率。在轨道交通快速发 展的同时,如何协调轨道交通与城市的整体发展、使轨道交通能够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进, 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基于上述背景,在我国大城市开始进行地铁建设的趋势下,如何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 出发,进行轨道交通枢纽与常规公交的衔接一体化设计,保证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过程的 连续性,提高公交衔接效率与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成为综合交通体系中 有待解决的课题。 1.2 国内外现状对比 1.2.1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发达国家在经历完大规模轨道交通建设实施阶段后,开始关注以轨道交通为重心 的公共交通衔接的调查研究,以充分发挥交通衔接系统所能发挥的巨大效能,通过实践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可借鉴的案例。在德国汉堡,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点均由高效换 乘设施项链,其中换乘的实现主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周围。有 150 个车站是换乘地面 第 1 页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常规公交,其中 22 个车站已经形成主要的换乘枢纽,乘客可以方便,安全,快速的换乘, 其余的车站公交车路边停靠:伦敦主要的车站和地铁都建在同一栋站台内,出战就有公共 汽车接运。莫斯科的地铁换乘战则分为地铁与地铁,地铁与地面公交车站等多种类型,全 市 600 多条常规公交线路中,有 500 多条能与地铁衔接,有的地铁站附近甚至集中了 20 多 条公交汽车,电车路线。 Dcikins,S.J.Ian 通过对欧洲和北美的 12 个城市进行调查,说明各大城市轻轨运输换乘 设施的使用情况和潜在性,并提出了换乘设施的效益和影响现有各大城市换乘设施的诸多 因素,对于换乘设施的位置、配置以及规模大小也给出了适当的建议。 Hurdle 和 wirasinghe,ehien 和 sehonld 等分别在其著作里通过对发车间隔、车站停留时 间等因素做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从而确定换乘的时间优化方法。 国外的轨道与公交衔接接运研究理论都是在轨道交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一 定的线网密度条件下研究的,这对于我国低密度轨道交通线网条件下的公共交通状况不太 适用。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公共交通的特点研究适合的轨道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的方法 和理论。 1.2.2 国内现状 随着国内许多大城市陆续开始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 与衔接日益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研究也已 经成为了一个现实热点问题。 王磊等对地铁车站步行通道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引入服务水平和行人群的概念,并给 出了平均步行距离最短的通道优化设计函数。 盛志前等从换乘和交通设计的角度分析枢纽的组成内容,明确枢纽交通设计在规划层 次中的地位,提出了枢纽交通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流程。 覃煌,晏克非等在总结我国城市交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 接关系,并提出其衔接规划布局的模式及其运行状态的评价指标,以轨道与市内地面常规 公交协调衔接的系统条件为依据,寻求影响其协调衔接的主要制约因素,建立了多种换乘 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并应用于实践。 蒋永康在论文《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中,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各 种换乘方式。 总的来说,国内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资料还 比较缺乏。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协调中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亟待进行。 第 2 页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属于城市公共交通中不同层次的两种方式。城市轨道交通与 常规公交的协调,就是研究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规划手段,使两种交通路网达到紧密 联结、相互补短,使换乘枢纽节省出行人员的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为构建统一和谐的城 市公共交通系统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强其在城市交 通中的竞争力。 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和谐完善,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轨道交 通和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两者进行衔接整合有利于提高枢纽的换 乘效率,同时高效的换乘效率能增强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意愿。 第二,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客运系统的运行效益。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良好衔接, 可以在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各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促进城市资源的更优利用 和优化配置。 第三,是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共交通在节约利用土地,维持城市中心 区活力等方面作用巨大,并可以减少私家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一系 列社会问题。 第四,是优化调整城市规划布局的需要。城市交通是构成城市功能的基本要素,是城 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交通可达性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通过轨道交通与常规 公交的协调,提高城市可达性,增加居民出行愿望与出行地的选择,带动城市周围土地的 开发与利用,并把大城市联系起来,从而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本论文以上海市世纪大道地铁站为例通过对国内大中城市纷纷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发展综合客运体系但对于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规划考虑较少,使换乘衔接过程中出现 的运行效率不高,换乘距离过长,易造成乘客换乘不便等问题进行研究。将轨道交通和常 规交通有效衔接,和谐互补的思想贯穿于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换乘布局以及协调轨道交通与 常规公交的衔接中,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为中心,从乘客的角度出发,讨论城市轨道交通 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协调方法。 论文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基本理论进行概略介绍,并对城市轨道交 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接着从乘客的角度出发, 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为目的,对乘客出行时间提出从在车时间和换乘时间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 3 页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提出空间换乘系统研究和时间换乘系统研究。 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是以轨道交通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在城市公共客运 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轮轨交通系统,主要为城市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 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 脉”。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 2.1.2 常规公交 常规公交是指在城市道路上运行的公共电车、公共汽车组成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公交 交通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其中又以公共汽车更为 常见,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客运公共交通工具,无论从运能、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 方面,还是从对环境影响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具有客运量较大、发车时间相对准时, 可达性较高的优点。 2.1.3 换乘的定义 换乘(To Interchange),是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专用词。意思是指一个或多个铁路 车站,供乘客在不同路线之间,在不离开车站付费区及不另行购买车票的情况下,进行跨 线乘坐列车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乘客在某个车站下车,无需另行购票,即可由原本乘 坐的路线,转换至另一条路线继续行程,而车费则按总乘坐里程计算。但在城市公交、长 途客车、火车、飞机旅行中也均可以使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 乘。 2.2 两种公交方式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分析 2.2.1 两种交通方式的特性比较 (1)速度与运输能力的特性比较: 第 4 页
上海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 2-1 速度与运输能力的特性比较 公共交通方式 运送速度(km/h) 发车频率(车次/h) 单向运客能力(千人 公共汽车 中运量快速轨道 交通 大运量快速轨道 交通 16-25 20-35 30-40 60-90 40-60 20-30 /h) 8-12 15-30 30-60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轨道交通的运输速度是一般为常规公交的 2 倍,其客运能力大约是常 规公交的 3-6 倍。 (2)服务水平的特性比较: 乘客所能接受到的服务质量是乘客选择出行工具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轨道交 通与常规公交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也是有相当大的差异。常规公交运行所存在的问题有车 内拥挤,车速低,晚点率高,车内环境差,安全性低。而相对应的,轨道交通能够保证在 运行过程中安全,准点,同时保持车内环境良好。 表 2-2 服务水平的特性比较 公共交通方式 拥挤度(人/m2) 运行状况 地面公共汽车 轨道交通 表 2-3 服务水平的特性比较 7-11 人 4-7 人 列队运行,车速低,准点 率差,车内环境差 安全,准点,乘车环境好 公共交通方式 平均旅行速度(km/h) 合理运距(km) 地面公共汽车 轨道交通 3.运营灵活性的特性比较: 15 35 10-15 25-35 城市常规公交路网,可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和为了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增加新的 运营线路和新的运营站点,而且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正在运营的线路走向和停靠站点位置。 而轨道交通路网,只能够在线路规划和区段选择这个阶段进行调整,对正在运营或正在开 工建设的线路是不具有调整可能的。因此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应更具有远瞻性、预见性。 2.2.2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相互作用分析 第 5 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