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 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本卷共 23 题,1—19 题每题 2 分,20—23 题每题 3 分,共 5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向大家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冀华中学九年级(1)班办了一期
“学习十九大,启航新时代”主题板报。板报内容应包括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热心追问迷路老人信息并按打其家人电话;为累得满头大汗的快递小哥送上一瓶水;在装有玻璃
渣儿的垃圾袋上特意贴上提示纸条……这些凡人善举
①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
②传递了社 会正能量
③有助于形成自由的价值取向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A.①②③
B.②⑧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 员发
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日,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
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执法名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隋某与丁某是不同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双方因客户买卖房屋问题发生纠纷,隋某便在朋友圈及
房产中介微信群内辱骂丁某是“人渣”“不会有好下场”。对丁某维权有帮助的提示是
.
.
.
①隋某涉嫌侵犯名誉权
②给子隋某同样的回击
③向法院提起诉公讨回公道
④依法追究隋某的刑事责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
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最令人惊叹。出现这些场景的主要条件是
①农业科技的进步
②农村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
③农村传统习俗的改变
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就为生命创造一方美好家园。回答 6-7 题。
6. “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共完成造林 4.5 亿亩、森林抚育 6 亿亩,成
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我国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意义在于
①改善生态
②净化空气 ③增加资源种类
④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五十多载寒来暑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持续造林护林 100 多万亩 ,将原来“黄沙遮天日,飞
鸟无栖树”的荒山秃岭修复成“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华北绿肺”。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
看,塞罕坝的生态交迁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②人类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
③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
④自然 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价值观的传承载体。回答 8—10 题。
8.“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春运的列车有多拥挤,只要一到春节这个时间节
点上,回家的脚步就变得急促起来。“回家 过年” 折射出
①对亲情乡情的重视
②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③对国家团圆的情感需求
④对五谷丰登的祈福
A.①③
B.②③
C.①①
D.③④
9.改革开放 40 年,春运规模从 1 亿人次变为近 30 亿人次,速度从绿皮车变为复兴号,买票从风雪
中排队变为 80%车票由互联网售出……春运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
①人口增速加快 ②经济的发展 ③共同富裕的实现 ④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
.
10.春意盈九州,年味儿飘四海。从雪花飞扬的俄罗斯到温暖和煦的泰国,从多彩神秘的墨西哥到热
情洋溢的西班牙……如今,在海外,越来越多的“洋粉丝”加入了过春节的队伍。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
②中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 1875 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
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 B. 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12.1898 年, 康有为 40 岁,梁启超 25 岁。变革前,两人部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
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
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13.右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红军的战略转移
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 47 万人被消灭
或被俘……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 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
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15.右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
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 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
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
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寻求大量黄金 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 D.收复耶路撒冷
17. 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
.
.
18.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
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1870-1998 年英国、法国、美
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
A.① B.② C.③ D.④
19.下列科技成就在彭树智《20 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一书中, 应重点阐释的是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C.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
20.右图反映的史实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消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腐位
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21.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专家、美国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萨默斯说,很可能在一百多年以后,当人们
书写 20 世纪后期这段历史时,最有意义的事件就是口口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革……到下代,惟一有
机会在经济总量的绝对规模上超过美国的国家就是口口。“口口”应是
A.中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世界这么大,只有广西在放假”,这条网上热议的帖子引起大家对广西的关注。回答 22——
23 题。
22.2014 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
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 2 天。这些做法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3.在广西,“三月三”既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12 个
世居民族每年有 2700 多万人道过不同的方式欢度这个节日,上千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次第开花,争
奇斗艳, 各族人民沉浸在民族大联欢的喜庆气氛中。我们从中感受到
①各民族亲如一家 ②各民族风情一致 ③各民族相互影响 ④民族团结的珍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共 70 分)
注意事项:
.
.
.
1.答卷Ⅱ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Ⅱ时,将答案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24.回应诉求,感受文明。(9 分)
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回
应了公众诉求。下面是 一组“关注斑马线治理,呵护斑马线文明”宣传图片。
法律连线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
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材料二: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明显提高,对目前室内无烟环境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室内无烟环境成为公众诉求。
(1)据图一及“让律连线”得到的启示。选取一个角度。提出实现室内无期环境的设想(4 分)
(2)据对图二的理解,谈谈实现室内无烟环境,吸烟者应提高哪些道德素质。(3 分)
(3)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解决公众诉求对社会的影响。(2 分)
.
.
.
25.话说宪法,感悟法治。(10 分)
材料一: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的规定、宪法的原则、无法的精神相
违背,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李保平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项是审
相关链接
议监察法(草案)。
材料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国内活动,
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 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
做事尺度。
材料三:几年前,我进驻旭日村普法。当时,村里乱象频现:基层选举被宗族势力渗透,拉票贿
速、使用暴力解决纠纷时有发生。我便从宣讲宪法开始……经过努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
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广州市增城 区人民法院院长蒋伟
——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向辉
(1)用材料一的观点解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安排。(3 分)
(2)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回答权大还是法大,并说明理由。(3 分)
(3)据材料三推断旭日村发生变化的原因。(2 分)
(4)概括上述材料及问题共同体现出的法治要求。(2 分)
.
.
.
2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
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
材料二:1928—1940 年, 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8 倍,年增长率高达 39%。1938 年与
1930 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 8 倍,火炮产量增加了 12 倍。坦克 1930 年有 170 辆,两年后
增加到 3000 辆;到 1937 年底, 苏军拥有各类坦克 1.5 万辆。1936 年苏军拥有飞机 6672 架,是
1928 年的 4 倍。
——以上材料均摘编 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趣讲应》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 HC-2 坦克超过德国“虎式”
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
1949 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 到 70
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摘编自《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 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苏联国防现代化中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历程。(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对当今俄罗斯的重大影响。(3 分)
27.探究问题。(12 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 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
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
.
.
.
者的战争。
材料二: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致的比较表
名称
数量(人)
——摘编自《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拿破仑战争(1790-1815)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普法战争(1870-1871)
日俄战争(1904-1905)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233
1075
518
876
292
1941
5509
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
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2 分)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探究其成因。(8 分) (提示:需答对 4 个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