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云南西双版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 1~7 小题,其中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7 小题 8 分,
共 20 分)
1.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当第一缕晨 xī(
)洒在澜沧江上,回眸处,袅袅娜娜的凤尾竹宛如刚刚合上脂
)的傣家少女。葫芦丝低回 wǎn(
)转的曲子,能否送到她的身旁。竹
粉奁.(
楼、山峦影影绰绰.(
有如此美景一定是幸福的。
),静美无比。我想,胸有万千诗意,心怀几多柔情的人们,拥
A.晞
B.曦
C.晞
D.曦
lián
xiá
xiá
liá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粲然
B.省悟
C.黝黑
D.寒禁
娴熟
暮然
胆怯
讪笑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婉
惋
惋
婉
狼籍
锦嶂
荫庇
归咎
zhuó
zhuó
chuò
chuò
跚跚来迟
妇儒皆知
不容置疑
物竟天择
A.小明被评为“优秀学生”,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乐于助人。
B.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在“人代会”筹备期间,各相关部门广泛交换了意见。
D.这篇小说全面地叙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感人故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5.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 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胖老人 老人固
守有何意义 海中多的是鱼 的丰收都不足挂齿 海有漫长的历史 的固守都是
一瞬间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便是棋院。庭院中央,有一株十分茁壮的腊梅树。 ②若降一场大雪,一定会
催生出更多的蓓蕾。 ③穿过一片幽深的竹林,眼前出现一个小院。 ④进入棋房,抚
摸桌上的棋盘,想必这里曾无数次荡起娇笑的喧哗和棋子落盘的清音,如今弈棋人都已
化作时间的灰尘。 ⑤春寒料峭,一树黄灿灿的梅花,开得正艳。
A.①④②⑤③
B.③①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⑤②④
7.根据提示填空。(①~⑤题必做,⑥⑦两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 1 分,共 8 分。凡出现加
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③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⑤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人兵临城下,我军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⑥王维《使至塞上》充分体现其作品“诗中有画”的诗句是“
,
”。
⑦同学们,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作为你
的座右铭。
,
。
二、语文综合运用(6 分)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 年 4 月 18 日,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里,正在灾区调研慰问的胡
锦涛总书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领着孩子们
大声朗读。胡锦涛总书记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灾区的孩子和群众,成为激励他们建设
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记者:江书程、周泽山等)
材料二:“现在,我们正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学生正常用水,绝不能因为缺水
让一个学生停课停学。”2010 年 4 月 16 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厅长罗崇敏坚定地说。之前,他刚刚从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中心学校和大理祥云二中回来。
(《中国教师报》)
(1)以上两则材料,请任选一则概括其主要内容(1 分)
(2)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组织一次活动。(3 分)
①(1 分)活动名称:
②(2 分)活动步骤:
(3)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2 分)
三、阅读(本大题含 9~24 小题,共 44 分)
(一)(3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 分)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1 分)
(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 分)
(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
·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
·
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
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 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 分)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 分)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 分)
(三)(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沙尘暴与沙尘源
①沙尘暴的形成有三种主要因素:第一,大风;第二,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第三,当
地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是西北地区,主要集中
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二是华北地区,这里的沙尘暴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②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从沙尘源的角度看,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
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
自然植被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干燥的土地并被风蚀,潜在着大量的沙尘源。
③当大风来到的时候,被风蚀土壤中的粗粒子在距地表高度 1—2 米的范围移动。而大
量细小颗粒悬浮于风中,顺风位移到几百公里以外,形成大的尘埃团并引起空气质量问题。
悬浮颗粒对空气和土壤质量的破坏都很大。扬尘使能见度降低,污染空气,损坏财物,危害人
们的身心健康。而同时这些细小粒子又是土壤中最肥沃的部分,其有机质和氮元素的含量是
原土壤的两倍。
④研究的结果表明,沙尘中的大量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这是我国传统的耕作方法
所造成的。传统的耕作方法要求对土壤进行多次的耕翻、犁耙,以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然
而正是如此,土壤便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重要根源。所以,防治沙尘暴
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减少和控制农田的风蚀,要利用生长的作物和作物残茬来保护农田。这
就关系到对我国传统的耕作方法的否定。
⑤据此,防御沙尘暴的主要措施就是推广农田免耕法。免耕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
翻耕,将作物残留于地表的一种改良的、集约的、防御水蚀和风蚀的耕作方法。免耕法耕作
体系取消了许多传统的耕作作业,如耕翻、犁耙、整地等。作物残留物的覆盖能有效地减少
直接作用于土粒的风力,又能改善土壤表面状况,提高土壤抵御风蚀的能力,限制土壤的颗
粒运动。
⑥2001 年由农业部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进行了 1100 亩农田的免耕试验成效显
著。通过实验,我们不但看到了免耕治理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发现免耕种植具有较大的增产
节支的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种地成本。免耕播种减去了传统耕作的耕
翻、犁耙和整地等环节,每亩节约费用 18—20 元。二是保墒蓄水、苗全苗壮。免耕播种土
壤翻动较小,有利于保蓄土壤水分。免耕播种比传统播种提前出苗 7—15 天。三是作物增产。
小麦的免耕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增产率达 45.48%。
(文章有改动)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17.选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第⑥段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 分)
18.近几年,西双版纳的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让北回归线以南的这块唯一的绿洲永
远长青,请用你的智慧为西双版纳的明天出谋划策。(3 分)
(四)(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4 题。
寂静除夕夜
①除夕之夜,为什么整个村庄像熟睡一般寂静?
梅朝霞
②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
20 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③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
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
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④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
教师。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
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
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因此,姥姥
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⑤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小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放鞭炮则是一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
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们的母亲
接二连三地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⑥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
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
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
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不用磕头了,
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⑦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应对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
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
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 8 岁的二姐守前门,11 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
⑧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
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
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⑨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 15 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
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我们就此告
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⑩20 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
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
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⑾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文章有删改)
19.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
20.第⑧段“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中“风雨飘摇”写出了
我们家怎样的境况?(3 分)
21.第⑧段“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乡
亲们在除夕之夜都未放鞭炮,这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德?(3 分)
22.第⑦段“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睡不着的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不少于
50 字)(4 分)
2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