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B 卷
一、选择题(共 60 分)
第 I 卷(选择题)
1.(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 OM、ON 垂直粘合在
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
的个数为 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 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符合
实际的是(
)
A.在 a点或者 e点时,m=1,n=1
B.在 b点或者 f点时,m=1,n=1
C.能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位置有三个
D.在 c点时,m=2,n=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在 a点或 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人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
不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即 m=1,n=0,故 A 错误;
B.由图可知,人在 b、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
己的像,即 m=1,n=1;在 f点时,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 m=0,n=0,故 B 错误;
D.在 c点时,c会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
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 m=2,n=0,故 D 正确;
C.综上分析可知,能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位置有两个,故 C 错误。
故选 D。
2.(本题 3 分)(2021·浙江滨江·)2020 年央视春晚,由 6 位央视主持人共同表演的情景
报告《爱是桥梁》作为春晚临时增加节目,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高度好评。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D.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真空中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
B.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主持人在朗诵,故 B 正确。
C.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离表演者远,声音的能量有损耗,故 C 错误。
D.表演者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 D 正确。
故选 B。
3.(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如图所示,从长方体水槽右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
在水槽底部产生一个光斑 O,下列操作可使光斑 O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和射入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缓缓放出一些水
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保持水面高度和射入角度不变,激光笔向右平移时,光斑将向右移动,故 A 不符合题意;
B.保持激光笔位置和射入角度不变,缓缓放出一些水,此时水面下降,入射点向左移动,
则光斑向左移动,故 B 符合题意;
C.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此时折射角减小,光斑右移,故 C 不
符合题意;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入射光线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时,激光的入射角减小,
此时折射角减小,光斑右移,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本题 3 分)(2021·浙江·)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
冲动的是(
)
A.[1]听小骨
B.[2]半规管
C.[3]耳蜗
D.[4]鼓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详解】
1 表示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2 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
觉(平衡觉)感受器,而没有听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后产生神
经冲动;鼓膜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5.(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②③组成了植物的营养器官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
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
种子的结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详解】
A.图甲①②③分别是指叶、茎、根,组成了植物的营养器官,故 A 正确。
B.图甲中的①叶和②茎分别都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故 B 错误。
C.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故 C 正确。
D.丁图是双子叶植物,子叶的主要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子叶的
主要作用是运输植株吸收和胚乳产生的养分,故 D 正确。
故选 B。
6.(本题 3 分)(2021·浙江·)下列关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到达母体子宫后,才开始进行分裂和分化
B.婴儿的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C.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只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D.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是关于青春期性发育特征知识的选择题,在青春期,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
化,据此答题。
【详解】
A.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始点,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向子宫移动,同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
胎,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开始分裂和分化,A 错误。
B.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始点,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B 错误。
C.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才能正常进行,人体第二性征的出
现主要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C 错误。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
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
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D 正确。
故选 D。
7.(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Ⅳ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 D是受精卵,则 B是蛹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 D是受精卵,则 A是蝌蚪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叫完
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
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
蝗虫等。
(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
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
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4)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
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
【详解】
A.据分析可知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
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因此
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A 正确。
B.蝗虫、家蚕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 错误。
C.图乙中若 D 表示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 D 受精卵→A 幼虫→B 蛹→C 成虫,C
正确。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则青蛙一生的发育过程是 D 受精卵→A 蝌蚪→B 幼蛙→C
成蛙,D 正确。
故选 B。
8.(本题 3 分)(2021·浙江·)我国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克隆猴,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技
术的里程碑。分析图中培育过程可知(
)
A.克隆猴属于杂交物种
B.克隆猴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供体动物相似
C.卵细胞为克隆后代的发育提供了全部营养
D.移植入受体动物的胚胎是体外受精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
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将 A 羊卵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后,植入 B 羊乳腺细胞
的细胞核,经培养后,再移植到 C 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直至分娩。发育成熟后小羊
多莉出生。
【详解】
A.据图可见:克隆猴属于克隆技术,A 错误。
B.由于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故克隆动物与供核个体的性状最相似,B 正确。
C.卵母细胞为克隆后代的胚胎发育初期提供了营养,植入受体动物,营养物质来自受体动
物,C 错误。
D.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因此属于无性生殖,D 错误。
故选 B。
9.(本题 3 分)(2021·浙江·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望远镜起源于眼镜。1608 年,
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里帕希的一个学徒偶然发现,将两块透锴叠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远处
的东西。如图是一种望远镜的原理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物镜是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B.目镜是凹透镜,能对光起发散作用
C.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中枢形成
D.在视网膜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 A 正确。
B.目镜是凹透镜,能对光起发散作用,故 B 正确。
C.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中枢形成,故 C 正确。
D.如图可知,该像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所形成的像,属于虚像。所以在视网膜上成
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D 错误。
故选 D。
10.(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
A.人从明亮处走到暗处,瞳孔会缩小
B.人会晕车是因为内耳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过于敏感
C.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会在伤口处形成痛觉
D.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嗅觉感受器易疲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
层的视觉中枢→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
【详解】
A.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
变大,故 A 错误。
B.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身体的平
衡有关。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
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
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晕船,故 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