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 年广西玉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A. 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C. 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答案】A B. 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D. 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2.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 百家争鸣出现 B. 东汉走向衰亡 C. 民族政权并立 D. 藩镇割 据形成 【答案】B 3. 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A. 无为而治 B. 外重内轻 C. 君弱臣强 D. 重文轻 武 【答案】D 4. 下图是《元代戏曲家分布图》。据此可以说明当时
A. 广大民众生活安逸 C. 戏曲广泛流行南北 【答案】C B. 北方文人大量南迁 D.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 5. 1853 年,太平天国为了巩固政权,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 A. 《天朝田亩制度》 C. 《北京市民宣言》 【答案】A 6. 下边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B. 《资政新篇》 D. 《变法通议》 A. 陈化成力战英军 C. 义和团抗击联军 【答案】B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聂士成天津殉国 7. 1906 年至 1911 年 4 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10 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 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 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 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 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答案】D 8. 1919 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 A. 李大钊最早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B. 《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C. 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答案】C 9. 下图可以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A. 农民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 B. 大量民众不断涌入解放区 C.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D. 抗日根据地力量快速发展 【答案】D 10. 1951 年 10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事件标志看 A.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A 11. 下图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 B.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D.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A. 三角贸易的兴盛 B. 文艺复兴的传播 C. 各洲物种的交流 D. 世界人 口的迁移 【答案】D 12. “1789~1791 年的特征在于废弃‘旧制度’和确立新的社会规则,以及建造国家的新的 政治框架。”据此判断,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 美国内战 B. 法国大革命 C. 日本明治维新 D. 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 【答案】B
13. 某科学家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了 19 世纪的科学。该科学家是 A. 达尔文 【答案】A B. 牛顿 C. 斯蒂芬森 D. 戴姆勒 14. 1914 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是 1750 年的 3 倍以上。当时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 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 1800 年的至少 30%降低到 1914 年的 15%o 左右。这 说明推动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A. 经济的发展 B. 营养的改善 C. 医学的进步 D. 教育的 普及 【答案】C 15. 在漫画中,“山姆大叔”(美国)是病人,罗斯福总统是医生,国会是护士。该漫画表 达的旨意是 A. 个人社会角色都可能发生变化 B. 希望罗斯福通过新政拯救美国 C. 美国需不断完善失业救济体系 D. 新政无法改变美国的根本问题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16 题 8 分,17 题 8 分,18 题 14 分,共 30 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 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 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 ①________”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在唐前期 130 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 160 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简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 300 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 841 万。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 史上称为“②________”。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 (1)请将材料一、二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 【答案】(1)①文景之治;②开元盛世。 (2)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3)政府政策的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明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技 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4)农业是国家兴盛的基础,只有农业繁荣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9 年,17 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 局面,于 1697 年亲自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 18 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 改革,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创办俄国科学院、学校、博物馆、图书 馆、报纸等;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彼得一世意志坚 强、身体力行,改革前后持续了 26 年,促进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 材料二:进入 19 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 年克里木 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 1857 年 1 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 1861 年 2 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
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 ——以上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大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 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1)彼得一世改革;1861 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 (2)目的相同:为了摆脱内外交困;内容:都涉及政治、军事改革;影响:促进了俄国经 济的发展。 (3)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要有良 好的环境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 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 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 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①走出去②抗战精神③伟大理想④马克思主义⑤强起来⑥抗美援朝精神⑦伟大道路⑧ 雷锋精神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⑩中国梦 材料二:在湘江战役中,负责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在不足 1000 人,且成为一支深陷
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的情况下,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 率领全师战士奋勇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 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伤重被俘后,拒不投降,壮烈牺牲,年仅 29 岁。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30 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 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 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 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请将材料一中的 A、B 处填写完整。 (2)请从材料一表格下的①~⑥内容中选择正确的 4 项,并将其序号填入表中 C、D、E、F 相应位置。(4 分,只填序号,多填、错填不得分)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4)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体现的主要观点。 (5)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你认 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哪些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传承好、发扬好? 【答案】(1)A:1921;B:人民。 (2)C—⑦,D—⑤,E—⑨,F—②。 (3)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 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 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 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 奋斗的精神。 (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5)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精神、延安精神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