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答 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卷Ⅰ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卷Ⅱ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 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卷 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21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啮.齿(niè) A.倒坍.(dān) B.箴.言(zhēn) 静谧.(mì) C.哂.笑(shěn) 恫.吓(dòng) 强.词夺理(qiǎng) D.连翘.(qiáo) 吮.吸(yǔn) 断壁残垣.(yuán) 一哄.而散(hòng) 乳臭.未干(chòu) 【答案】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羁.绊(约束) 迥.乎不同(差得远) 头晕目眩.(昏花) B.臆.测(主观) 断章取.义(截取) 正襟危.坐(危机) 童心未泯.(丧失) C.亵.渎(轻慢) 略胜一筹.(筹码) D.诘.责(质问) 巧妙绝伦.(同类) 相得益彰.(明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积累,分析每组词的意思,根据词义判断加点字的含义,判断正误。B 项中“危”理解错误,“危”的意思为“正”。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5 月 20 日,黔东南州第九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足球赛暨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开幕式在榕
江举行。 B.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专门开辟了“走进经典名著 ”、“我与文学巨匠对话” 等专题栏目。 C.“贵州环雷公山超 100 公里跑国际挑战赛”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多地点、多赛段、 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之一。 D.凯里市 2016 年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全面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加快推动 电子商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 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 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 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 缺少主语,C“唯一”与“之一”矛盾,D“创新”与“举措” 动宾搭配不当,答案为 A。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打造全域旅游环境,实现我州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目标,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 B.为解决好分歧,我本打算要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三年的时光匆忙而短暂,曾经沧海难为水 .......,那些逝去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D.近年来,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让人叹为观止....,防不胜 防。 【答案】B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 心来, ;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 来, 。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 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 次序语、衔接语。根据空前句子中的关键词“烦躁不安”“心灰意冷”“志得意满”的 含义来判断所示三个语句中意义相关的内容,判断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 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 C.《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极具社会讽刺性的喜剧,剧本主要以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为 主题,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 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答案】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 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吸引了阿里巴巴、惠普、华为、戴尔……等众 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前来参展。 B.究竟手机是什么时候掉的?掉哪了?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李老师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但从外表看上去只有三十一二岁的样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 各项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 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本题用反选排除法, A 句省略号多余;B 问号为逗号;C 逗号在引号外,答案为 D。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文言文《口技》译文,完成后面题目。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
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 先 走。 忽 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会.宾客大宴(会:宴会)B.宾客意少.舒(少:稍微) C.众妙毕.备(毕:全) D.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升序》)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 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B.选文最后一段再次 交代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 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前面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C.选文中的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里是采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 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 D.选文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选文第三段“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就属于典型的侧面描写。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答案】 8.A
9.C 10.D 11. ①(3 分)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 话的。②(3 分)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 叹着,认为妙极了。③(3 分)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 座位,扬起衣袖,露山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解析】 8. 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 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 辨别正误。A 句中“会”意为“恰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本文内容,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 章内容,判断正误。D 错,第三段是正面描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1.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 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注意“坐”是通假字,“股”“走”是古 今异义,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根据平时积累,请你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 6 题,选作 4 题,在所选 题相对应的答题卡题号后画“√”,多答以最先四题计分,每空 1 分,共 8 分)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荡胸生层云,决眦 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 !休 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 。(范 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答案】(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3)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6)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四、(12 分)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 安庆段。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 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 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 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 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
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 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 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3.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14.联系上下文,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点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3 分) (1)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15.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3 分) 16.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 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3 分) 【答案】 13. (3 分)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内容(或者是 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考生能答出这是本则新闻的导语可给 2 分,能答出关键词“整 体概括全文”即可给 3 分)。 14. (3 分)学生从两句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点词语并能根据题目要求品味出作者用 词的准确精炼,盲之成理即可给分。(1)“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 间之前,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梢炼、铿 锵 有力(意思相近即可)。 (2)首先“歼灭”与“击溃”词义有所区别,经过整天激战, 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演,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歼灭及 击溃,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准确(意思相近即可). 15. (3 分)议论((1 分)。作用是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 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 化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2 分). 16. (3 分)①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 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垂要,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 突出解放军英勇善战。 【解析】 1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分析划线句子与全文内容的关系。此句即概括了全文全的内容,从新 闻的结构来判断,即可知其是“导语”部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