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
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 30 题,参考时限 20 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
能是考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运动”这个词,两个字都含有一个“云”,而且,“云”开始“走”了就是“运”,
“云”跟“力”挨在一起就“动”了。“动”是云朵的自然状态,所以歌唱“天边飘过一朵
故乡的云”;云一直在“动”,到了一定的程度,它们就爆发出“力量”,即使这一秒是晴天,
下一秒也要普降大雨。这样的解释肯定贻笑大方,但“运动”确实能积蓄力量。“每天锻炼
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更是因果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 )
A、运动名词解释
B、运动的意义和作用
C、运动就是这样充满了魅力
D、运动、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
2、“情趣”的“趣”字初一看,说的是兴趣爱好。然而,《列子.汤问》云:“曲每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古人又说:
“但使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显然,这“趣”字就是志趣、情志。“志”与“趣”本可以
互联一起。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
思包含其中。还有“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
是物欲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去)一
个和谐世界吧?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B、低落的意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
C、人的健康情趣,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
D、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意志培植高洁的情趣
3、古人种植的时候需要雨水,行船的时候需要有风,水和风能够按照季节准时而至,
古人便把这种自然现象和秩序叫做“信”。有了“信”,人们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才能正常生
活。所以他们总是诚心诚意地祈求上天或神仙来保佑,以便得到准确、实在的“信”。后来
人们认识到人类自身也需要这种信,而人之信需要由“诚”来保证,来实现。“诚”指人内
心的一种态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与“信”是一体两面。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诚信的由来
B、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诚信
C、对“诚”与“信”的继承
D、一体两面的“诚”与“信”
4、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深思。茶是一
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
的落寞。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坐
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
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喝茶时的心情
B、人生淡,茶水清
C、喝茶,喝的不光是心境
D、喝出茶苦,才“嗅出”出茶香
5、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 1503 名,仅 704 人获救。幸存者约定,
每隔 10 年到瑞士洛桑城举行一次集会,以纪念这次事件。聚会时,里德帕恩满怀深情回忆
起她的丈夫,当时他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地抱着丈夫不放,万分无奈中,
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醒来,她已坐在小艇中。为报答亡夫的深情,她一直没有再婚。史
密斯夫人这样回忆: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救生艇,因为超载,我不能上了,出于母爱,
我喊了一声“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一位已经坐上此艇的女士离开
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并把我推上了小艇。刹那工夫,船便沉没了,那位女士连自己
的姓名都没留下。
这段话所要告诉我们的不是( )
A、洛桑集会
B、为他人舍却生命
C、最壮美的人性光辉
D、为陌生人献身,令人肃然起敬
6、禅宗注重“异”,人们都用过去的经验在生活,他们最无法开悟的一点就是“同”。
不能开悟,许多痛苦就此产生。若能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同的,不需要拿任何一
秒钟做标准,你就会生活的很好。无论你是独自处于非洲沙漠的烈日之下,或者和朋友一起
待在舒适的冷气房里,每一个点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加起来才等于你整个的生命。
有一年蔡志忠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
章。“写什么呢?”我问“写崎岖的道路。”“那是什么?”“你得成功史。写你如何达到今日
的成功之境。”“我不能写。因为我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很
好的。”如果我走在崎岖的小径上,我就用崎岖小径的心去欣赏它;如果走在林荫大道上,
我就从林荫大道的角度去品尝。我不认为林荫大道就优于崎岖小径,一旦真正了解生命的意
义,事物就没有好坏之别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宽窄都是路
B、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C、走自己的路,不论崎岖与否
D、一但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好坏区别
7、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垫钱将其
赎回,然后回国报销。孔子的一位弟子就在国外垫钱解救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并且坚
持不报销,以示“义”的决心与真诚。孔子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这个弟子,反而批评了他,
认为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因为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
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下最终可能放弃救人。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
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大加赞赏。
这两则故事生动的表明( )
A、道德践行者应得到回报和关爱
B、“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
C、对道德模范的奖励,有助于道德的弘扬
D、朴实的民间俗语,包含了人们朴素的道德观
8、一首歌从 1988 年唱到 2008 年,一首歌的磁带和唱片销售了 900 万张,这是汉城奥
运会会歌《手拉手》创造的奇迹。当时,朴世直主张启用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创作奥运歌曲,
这一提议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他很坚持。多轮的讨论一直没有结果。这时,世界各大唱片
公司纷纷前来敲门,其中世界最大的音像跨国公司宝丽金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在内外因素
的共同作用下,奥组委最终选择了宝丽金。作为一种妥协,组委会同时选择了本土的高丽亚
那组合来演唱这首歌曲并把“阿里郎”放进歌词。终于,两个版本的《手拉手》正式出炉。
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演唱,恰恰源于一次成功的“手拉手”——意大利人作曲,美国人作词
和韩国组合的演唱。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汉城效应
B、手拉手制造经典
C、世界走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
D、汉城奥运: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拐点
9、一位大师想选择衣钵传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捡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 不久,大徒弟
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不是很漂亮的树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是我看到的
最完整的。” 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空手而回,对师父说:“我见到了很多树叶,但
怎么也挑不出完美的。” 最后,大师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
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有优点也有缺点。既然如此,就得学会接纳自己的长处,也接纳
自己的短处;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人的缺点。 在接纳与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
最大的释放与自由,以更宽阔的心胸,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以上文字准确的概括是( )
A、衣钵传人
B、完美与完整
C、要以宽阔的心胸,包容每一个人
D、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整的人
10、 “十点半,桥南百货大楼上,那闪烁的霓虹灯,准时灭。他还在河堤上站着。他
算过卦。卦人说,酉戌相害。他属鸡她属狗。他不信。他只信一个字:缘。”这是不久前作
家李佩甫为一个短信小说接力大赛创作的“龙头”。有数以千计的短信文学创作者从他开的
这个头接力下去,衍生出了形态各异的短信小说。在李佩甫看来,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
法比拟的特性。苏童、赵本夫、范小青、毕飞宇、黄蓓佳等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授权改编成
彩信或短信小说,但也有人认为短信文学对文学的实质毫无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 )
A、短信小说之争
B、短信小说是文学吗
C、由“龙头”衍生出的短信小说
D、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特性
11、悲观的人抱怨风,乐观的人期盼风的转向,现实的人调整帆。爱就是要冒没有回报的
风险,希望就要冒失望的风险,但之所以要冒险就是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点风险不
冒。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区别非常好笑,前者看到的是面包圈,后者看到的是那个窟
窿。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乐观与悲观
B、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
C、面包圈与那个窟窿
D、生活中的哲理
12、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说:“批评和侮辱,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
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去处理。”但是,任
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
适得其反。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他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
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最适合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异杂逻辑
B、批评与侮辱
C、事物具有辩证性
D、生活中的逻辑不是单一的
13、由于“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东倒西歪”的柱子结构,交线非常复杂,对焊接
技术的要求和难度都非常高。那些经过培训、优中选优的焊工们,不但优质高效地如期完成
了任务,而且在“鸟巢”每条焊缝边上,都镌刻了自己的名字。用管理人员的话说,让无数
普通焊工在这项世人瞩目的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微小痕迹———也许公众没有机会看到,
却永不会磨灭。
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让建设者留下自己的名字,是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
B、对于建设者来说,就是要抬头挺胸签下自己的名字
C、建设者签名,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D、普通焊工在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14、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迫于生计 2000 万山
东人相继踏上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关东大地。电视连续剧《闯关东》是一部表现了山东
百姓迫于生存闯荡东北的历史传奇故事。通过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经历,浓缩了从 1904 年至
1931 年“九·一八”爆发的历史,通过对一个普通人家闯荡历程的追踪,完成一个小业到大
业、小人物到大英雄的塑造,讴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这部剧深深写透了民族的魂魄,抓住了民族的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朱开山一家跌宕起伏的命运抓住了观众
B、作品把“家族史“和”社会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C、以百年传奇故事映照中华民族精神
D、闯关东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山东精神
15、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
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
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
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这则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
A、农夫与科学家
B、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C、质疑、异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就要不断的调整思维方法
16、先进的文化往往具有灯与火的功能。灯可照亮前进的路,火可温暖渴望的心。歌德
在《莎士比亚命名日》中曾这样表达他对文化感染力的感悟:“他的著作我读了第一页,就
被他终身折服;读完他的第一个剧本,我仿佛一个天生的盲人,瞬息间,有一只神奇的手给
我送来了光明。”文化就是送“光明”、鼓舞士气、提高修养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理靠感染,感染靠文化
B、理靠文化是理靠感染的有效途径
C、理是软约束,就要靠感染
D、感染是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激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17、1924 年第 8 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 主办者第一次将参加者集中安置在特意建造的
木制房屋中, 这就是最早的奥运衬。从 1932 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为各国参赛人员提供奥
运村成了一个传统。从首届现代奥运会到 20 世纪末,美国是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
家,其中包括 4 届夏季奥运会和 3 届冬季奥运会。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 1916
年、1940 年、1944 年举行的第 6 届、第 12 届和第 13 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按照古代奥运会
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运动史上排下序列。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奥运村
B、奥运点滴
C、被迫取消奥运会
D、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
18、一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
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者对偷针者说:“不要嚷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
偷针开始的。”这个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 )
A、小事小节是可大可小的问题
B、“堤溃蚁穴,气泄针茫”
C、质变是由量变生成的
D、“小节不慎,大节难保”
19、微软中国分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有 12 个小球,其中只有一
个质量与其他 11 个不同,如果只给你三次测试机会,在 30 分钟内,你怎样才能挑出这个球?
绝大多数应聘者费尽了周折,在 30 分钟内也没琢磨出什么结果,只能遗憾地离开。30 分钟
之后,有一个青年依旧在考场里苦思冥想,久久不肯离开。几个钟头后,青年依旧坐在那儿
做着实验。考官发现后问,有结果了吗?青年摇头。最终,这个青年被公司录用。理由是:
他的智力和能力肯定都不够出色,但有毅力;一个成功的企业想可持续地发展,除了创新意
识和聪明才智外,更需要持之以恒,而这个青年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招聘难题
B、智商测试
C、微软招“笨人”
D、企业需要有恒心的青年
20、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华文摘》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华文摘》?”
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华文摘》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华文
摘》。”从逻辑规律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
B、违反了排中律
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
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
21、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医生看病,而专找开处
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
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致死过人的先生,不惧重死症,虽然死过人,
可也有了经验。”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
A、死和活是对立统一的。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两种可能
B、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有救不活的时候
C、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D、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
22、二战时期,一位在野战医院协助医院做救死扶伤工作的名叫多克的志愿者,为了驱
走伤员心中的阴云,给伤员战胜伤痛的力量,在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在这里死去。这
句话给无数伤员带来了战胜伤痛的力量,二战结束后,多克当上了一名邮差,他坚信自己除
了给人们带来邮件之外,还能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总是带着很多纸条,上面写着鼓励
人的话:“别烦恼,今天是个不错的日子”、“要笑口常开”等,他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受到
了快乐。多克不是表演艺术家,也不是作家,但他却做了表演艺术家、作家也不一定做到的
事。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是( )
A、志愿者与艺术家、作家
B、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C、传递快乐
D、帮助别人,是一种爱心的奉献
23、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