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共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
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D.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4.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 ②
④
5.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
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6.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中央集权弱化
B.地方权力加强 C.皇权高度膨胀
D. 社 会 秩 序
动荡
7.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
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
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
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④
8.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
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9.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
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
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0.自 1924 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
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1.《灾难与转折 1937》一书(见右图)系上海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1937 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
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百团大战
12.右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
相同点是( )
A.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
步形成
B.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C.体现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
D.反映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1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
感,1952 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1949 年《共同纲领》
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成就示意图,其中“突破”阶段
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
证
考
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
姓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校
学
业
毕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
-
在
-
-
-
-
-
-
-
-
-
-
-
-
-
-
-
-
-
-
-
-
此
-
-
-
-
-
-
-
-
-
-
-
-
-
-
-
-
-
-
-
-
卷
-
-
-
-
-
-
-
-
-
-
-
-
-
-
-
-
-
-
-
-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无
-
-
-
-
-
-
-
-
-
-
-
-
-
-
-
-
-
-
-
-
效
-
-
-
-
-
-
-
-
-
-
-
-
A.参加万隆会议
C.尼克松访华
B.重返联合国
D.中美建交
16.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
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我们联想到
创业年代的英模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王进喜
C.袁隆平
B.邓稼先
D.焦裕禄
17.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①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②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
圆的
③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
④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 人》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华盛顿是一位成功
的军事领袖,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他比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这
样的人物排得高些,因为他的功劳更加不可磨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华盛
顿的功绩( )
A.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B.领导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19.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周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
②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为如何改善资本主义提供了依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19 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
同影响是( )
A.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D.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21.1933 年与 1922 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 1/3 以上,贸易总
额缩减 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
状况无关的是( )
A.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22.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二战爆发:1939 年
B.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D.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23.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4.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
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 年非洲 17 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5. 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
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
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 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 ②
③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28 题各 13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
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
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
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
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
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
施?(3 分)
材料二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
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
(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
例。(2 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
之际不
及焉。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
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 分)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
式?(3 分)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2
分)
27.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砥砺前进,潜心筑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从 1840 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
余年里,外国人
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
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说出“在炮口的逼迫
下”,19 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 分)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一页······从
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
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 14 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
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2)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
14 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材料三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
证
考
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
姓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校
学
业
毕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
-
在
-
-
-
-
-
-
-
-
-
-
-
-
-
-
-
-
-
-
-
-
此
-
-
-
-
-
-
-
-
-
-
-
-
-
-
-
-
-
-
-
-
卷
-
-
-
-
-
-
-
-
-
-
-
-
-
-
-
-
-
-
-
-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答
-
-
-
-
-
-
-
-
-
-
-
-
-
-
-
-
-
-
-
-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无
-
-
-
-
-
-
-
-
-
-
-
-
-
-
-
-
-
-
-
-
效
-
-
-
-
-
-
-
-
-
-
-
-
(3)识读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我国工农
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 分)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
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
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
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4)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标志
分别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有哪些成功实践?(4 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2 分)
28.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
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
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
一道“曙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3 分)
材料二
(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城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
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
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
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
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
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
探索”的历史事件。(4 分)
材料三
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
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
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
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
影响”。(3 分)
材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