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5 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8 分) 8.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9.右图漫画再现了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屈辱的场景。图中持短枪的外国人代表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10.1945 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8 月 15 日 C.9 月 9 日 B.9 月 2 日 D.10 月 25 日 11.右图是“中美建交纪念磁盘”。磁盘正面标有“1979 年”字样,该时间是 A.尼克松访华时间 C.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时间 D.该磁盘的制作时间 12.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这表明,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 C.总统制 B.君主立宪制 D.联邦制 13.俄国 1861 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 A.市场问题 B.资金问题 C.劳动力问题 D.原料问题 14.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 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 C.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 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 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 15.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体现美苏争霸的突出事件是 A.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C.古巴导弹危机 B.美国从越南撤军 D.北约成立 16.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3 年,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的主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 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2015 年,在中国倡导下,“亚投行”正式成立。这些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 展的最主要趋势是 A.区域化 B.多极化 D.集团化 D.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共 27 分) 28.(7 分)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 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 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 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 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 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 80 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 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 么?(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2 分)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 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3 分) 29.(7 分)“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1874 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 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 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 孔复古的逆流。通过 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 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2 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2 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 面旗帜是什么?(3 分) 30(6 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 年 粮食产量 5.02 亿千克 1981 年 6.70 千克 1982 年 7.15 千克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 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 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 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 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 利”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 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2 分)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2 分) 31(7 分)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 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 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 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 援助,采用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 发展阶段。50—70 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 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 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 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分) (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 分)
湖北省荆门市 2015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9.D 10.A 11.C 12.B 一、选择题 8.A 二、非选择题 28.(1)丞相。(1 分)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1 分) 15.C 13.C 18.D 14.C (2)政绩。(1 分)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1 分) (3)重典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1 分) 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1 分) 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1 分)(任意一点即可, 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 29.(1)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即可)(1 分)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 验;培养了技术人才。(任意一点即可)(1 分) (2)关键在于变革封建官制。(1 分)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即可)(1 分) (3)新文化运动。(1 分)“民主”和“科学” 。(2 分) 30.(1)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获得大丰收。(任意一点即可)(1 分) (2)广东省。(1 分)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任 意一点即可)(1 分) (3)邓小平南方谈话。(1 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 响。(任意一点即可)(1 分) 31.(1)新经济政策。(1 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任意一点即可)(1 分) (2)对工业的调整。(1 分)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 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等。(任意一点即可)(1 分) (3)马歇尔计划。(1 分)欧盟的成立。(1 分) (4)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 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1 分)(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