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备选项正确。每题 2 分,共 28 分。
1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张是
A.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
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
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文中“新皇帝”实行的
地方行政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8、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
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19、我国在古代政权更替频繁。下列中政权更替关系成立的是
A、581 年隋朝取代北周
B、280 年,魏国灭掉吴国
C 、960 年,北宋取代唐朝
D、1276 年,金灭掉南宋
20、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 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
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21、清朝前期,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事件中发
生在雍正帝时期的是
A 册封五世班禅
B 设置伊犁将军
C 册封五世达赖
D 设置驻藏大臣
22、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
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
是指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23、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
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
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1927 年毛泽东
A.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C.进行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东方会议之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
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征
服满蒙”,日本制造了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5、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
状 态 结 束 了 。”
导 致 法 国 常 驻 联 合 国 代 表 这 样 说 的 历 史 事 件
是
A 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 11 年皇帝的他在大西洋的
一个小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文中的“他”是指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华盛顿
27、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伴随着能源利用方面的革命。当今世界,煤炭、石油、
电力和核能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重要能源。其中,煤炭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应该归功于
A、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
B、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C、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D、瓦特改进蒸汽机
28、“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
不移的宗旨 ,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
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
该出自
A. 雅尔塔会议
B. 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北大西洋公约》
29、“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 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
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英国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苏联的历史
二、非选择题:(第 44 题 11 分,第 45 题 10 分,第 46 题 11 分,共 32 分)
4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
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
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
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 年
1953 年
83
3
197
74
116
355
18
0
0
4
27
0
2
7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
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 年到 1955 年,农业互助合
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 年 5 月 27 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
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 10546 斤》;1958 年 8 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
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
五百多斤纪录》 。
材料四:1958 年 10 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
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
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
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
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 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
律文件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
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3 分)
(4)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出现在当时安徽省的哪个地方?(2 分)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 分)
45、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
实力。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两幅漫画。
图 1
图 2
材料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收回香港地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
和国定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二、联合王国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图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
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这一规定导致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的爆发?(3 分)
(2)材料一中图 2 生动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体现了当时英、法推行哪一政策?
(3 分)
(3)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收回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请指出英国
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是哪一不等条约?(2 分)
(4)材料所反映的外交成败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2 分)
46、美国的出现,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
洲文明的 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阅读下列材料,
回顾美国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 年 4 月 19 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这
片大陆的历史航道。……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
见……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
材料二: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在美国历史
上惟一的这次内战中,北方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安·尼克松·库伯已经 106 岁高龄了。……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
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领导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新政”
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 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
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
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 20 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中的“母邦”和“宗主国”是哪一国家?
(2 分 )
(2)材料二中的“伟大的总统”是谁?材料中的“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有哪些?(3 分)
(3)材料三中当时美国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中的“新政”有何特点?(2
分)
(4)把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二战后,美国主导对社会主义国
家实施了冷 战政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秩序?(2 分)
(5)“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个时代总有大国。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道路上。美国由殖民地走向超级大国的强国历程对我们有何启示?(2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2 分,共 28 分。
16、C
17、B
18、B 19、A
20、D
21、D
22、B
23、A
24、C
25、B
26、C
27、D
28、A
29、D
二、非选择题
44、(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 分)
(2)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 分)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 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小岗村(2 分)
(5)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
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言之有理皆可)(2 分)
45、(1)巴黎和会上通过《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由日本继承。
(2 分)五四运动。(1 分)
(2)慕尼黑阴谋或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3 分)
(3)中英《南京条约》(2 分)
(4)弱国无外交;必须发展经济、科技,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言之有理
皆可)(2 分)
46、(1)美国独立战争;英国(2 分)
(2)林肯;(1 分)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
创造了条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 分)
(3)1929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 分)
(4) 日军偷袭珍珠港。(1 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 分)
(5)国家独立和统一;根据国情,不断调整政策,创新制度,完善制度;根据国际形
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杰出人物的正确领导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