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设计一个测量放大器及其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一个测量放大器及其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测量放大器 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d=500。 2 最大输出电压为 10v,非线性误差<0.5%。 3 在输入差模电压+7.5v~-7.5v 范围内,共 模抑制比 Kcmr>10 5 4 在 Ad=500 时,输入噪声电压的峰值小于 1v。 5 通频带 0~10Hz。 6 直流放大器差模输入电阻≥2MΩ。 2、直流稳压电源 由单相 220v 交流电供电,交流电压变化范围为 +10~-15%,输出电压±15v,最大输出电流 1A,电压调整率≤0.02%,纹波电压(峰-峰) 小于 5mV。 3、如有上机条件,用 P-Spice 程序做电路仿真, 并分析其频率特性。 4、画出放大电路原理图及直流稳压电路接线图 (A4)。 三 总体设计方案 1 测量放大器 共 12页,第 1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信号的主要优点 (1) 电路设计简化,组装调试方便,只需适当配外 接元件,便可实现输入输出的各种放大关系. (2) 由于运放得开环增益都很高,用其构成的防大 电路一般工作的深度负反馈的闭环状态,则性能 稳定,非线性失真小。 (3) 运放的输入阻抗高,失调和漂移都很小,故很 适合于各种微弱信号的放大。又因其具有很高的 共模抑制比,对温度的变化,电源的波动以及其 他外界干扰独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按电路的性质可分 为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三种。按输 入信号性质又可分为直流放大器和交流放大器两类。 应课程设计要求故采用直流差分放大器,差分放大 器分为(1)单端输入、单端输出(2)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3)单端输入、双端输出 三种,而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型差动放大器常用于多 级差分放大电路的中间极或末极。 由于 AVD=500,所以采用三级放大电路,最大输入电 压为 20mA. 为满足通频 0~10Hz,在第三极放大电路中加入低通电 源路. 共 12页,第 2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为满足 Rid≥2MΩ,在两个输入端到地之间分别串联 两个较大的电阻 方案一 线路前极为同相差分放大结构,要求两运放的性 能完全相同,这样,线路除具差模,共模输入电阻大的特 点外,两运放的共模增益,失调及漂移产生的误差也相 互抵消,因而不需精密匹配电阻.后极的作用是抑制共 模信号,并将双端输出转变为单端放大输出,以适应接 地负载的需要,后极的电阻精度则要求匹配.增益分配 已搬前极取高值,后极取低值.该方案易于定位和控制. 方案二 电路结构与方案一基本相同,只是为了达到增益 调节的要求,考虑用两片 R-2R 的 D/A 代替图中的 R1, 结合单片机通过改革 D/A 的电阻网络来改变公式中 的 R1 值,从而改变增益.其缺点是由于电阻匹配的要求 而使用了两片 D/A,即增加了控制的工作量,又提高了 成本,而且精度也不满足要求. 故选择方案一为主方案. 三.设计方案及其原理 1.测量放大器基本原理 在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中,常需要对远离运放的 多路信号惊醒测量,由于信号运放两者地电位不统一, 共 12页,第 3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不可避免地存在长线干扰和传输网络阻抗不对称引入 的误差。为了抑制干扰运放通常采用的差动输入方式。 对测量电路的基本要求是: ①输入阻抗,以抑制信号源与传输网络电阻不对称 引入的误差 ②共模抑制比,以抑制各种共模干扰引入的误差 ③高增益及宽的增益调节范围,以适应信号源电平 的宽范围 以上这些要求通常采用多运放组合的电路来满足,典 型的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同相串联式高阻测量放大 器,同相并联式高阻测量放大器,高共模抑制测量放 大器。 抑制共模信号传递的最简单方法是在进本的同相 并联电路之后,再接一级差运算放大器,它不仅能割 断共模信号的传递,还将双端变单端,适应接地负载 的需要电路如图 1 所示。它具有输入阻抗高,增益调 节方便,漂移相互补偿,以及输出不包含共模信号等 优点,其代价是所用组件数目较多,共模抑制能力略 有下降。要想提高差分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关键在于 两边电路要对称(尤其是两只放大管的特性要一致) 和尽可能加大 Re.下面我们可以采用两种共模抑制比 的两个具体措施。 共 12页,第 4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a.使用“对管”构成差分电路 解决差分电路完全对称这一问题遇到的最大 困难就是难于得到一对特性完全相同的三极管,即使 有这样的三极管,它们的工作环境也难于完全相同。 比较理想的办法是采用双三极管,这种三极管是在同 一块基片上制作出来的,由于制造条件相同,又封装 在同一管壳之内,两管温度极为接近,两管参数趋于 完全相同,所以能大大抑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漂移 电压。 b.采用三极管“恒流源”来代替电阻 Re 加大 Re 可以提高共模抑制比,但是 Re 的增大又 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可以从公式得出: Ic1 = Ic2≈(Ec+Ee-Uce)/(2Re+Rc) 当发射电源 Ee 一定时,Re 越大则 Ic1 越小,这就限 制了动态工作范围,降低了放大倍数。如果要维持一 定的集电极电流 Ic1,就要加大 Ee,但把 Ee 加的很大 又不是经济的,为此 Re 一般不超过几十千欧。 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能够用一个直流电阻较小而 交流电阻很大的元件来替代 Re,这样,它即可以在 较低的电源电压 Ee 的条件下保证一定的动态范围, 又能对共模信号产生深度的负反馈。- 2.直流稳压电源 共 12页,第 5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采用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用四 个二极管和适当的电阻,电容构成整流滤波电路,用 LM317 组件和适当的电阻,电容构成反馈式稳压电 路。 变压,两个并联时,整流,滤波部分有 R,C 和 4 个 Dbreak 二极管构成,为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稳压 部分为串联稳压电路,由 D5,C1,C2,C3,两个电 阻,运行 LM317 构成。 为满足 KCMR>105,测量放大器的前置级采用了仪 用放大器,,此放大器的优点是 Avd 较大,Avc 较小, 从而使得 KCMR 较大,测量放大器的后置级为一低通滤 波器。选取适当的电阻,电容,使上限频率为 10Hz。 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故此我们选择“对管”构成设计电路。 为减小非线性失真,因为对于理想的放大电路, 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应完全呈线性关系。但是,由 于组成放大电路的晶体管均有非线性特性,当输入信 号为幅值较大的正弦波时,输出信号却往往不是正弦 波。经谐波分析,输出信号中除含有与输入信号频率 相同的基波外,还含有其他谐波,因而产生失真。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只有信号源有足够的潜力,能使电路闭环 共 12页,第 6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2 后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与开环是 相等,即输出量在闭环前、后保持基波成 分不变,非线性失真才能减少到基本放大 电路的(1+AF)分之一。 非线性失真产生于电路内部,引入负反馈 后才能被抑制。换言之,当线性信号混入 输入量或干扰来源于外界时,引入负反馈 将无济于事,必须采用信号处理(如有源 滤波)或屏蔽等方法才能解决。 零点漂移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三极管的参数 Icbo、Ube 和β 都将跟着变化,结果引起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这就 产生了零点漂移。此外,电源电压的变化也会产生零 点漂移。 电源电压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问题可借助稳压电 源和去耦电路来解决。因为直流放大器中各级产生的 零点漂移都会被送到下一级去,逐级进行放大,其中 输入级产生的零点漂移放大倍数最大,后果最严重, 所以减小零点漂移应着重在输入级解决,方法如下: 1 选用温度特性好、噪声系数小的放大管。 为了减少零点漂移,应选用受温度影响较小的三 极管,这点对输入尤为重要。在信号源内阻较大 共 12页,第 7页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的情况下,用场效应管作为输入级的放大器其效 果更好。此外还应选用噪声系数小的管子,并在 耦合所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小集电极电流,以 降低管子噪声的影响。 2 采用温度补偿电路 温度补偿就是在电路中接入另一个对温度敏感的 元件,利用这个元件的温度特性来抵消温度对三 极管的影响,从而使输出电压的漂移减小。 上述两种温度补偿电路比较简单、经济。但只能 用在对抑制零点漂移要求不高的放大器中,对于抑制 零点漂移有很高的直流放大器,则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测量放大器的缺点在于电阻和运放的精度要求 较高,在精度较高的前提下,才能保证 Avc 较小, KCMR>105,且输出电压不太稳定,输出电流较小。 该电路的缺点在于输出电阻较大,为此可在输出端 再加一级电压跟随器,降低输出电阻,减小负载变动 对电压增益的影响,或可采用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 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KCMR = |Ad/Ac| Ad = -[Rc∥(Rl/2)]/(R b+rbe) Ac = △uoc/△u lc 由计算得 KCMR = Avd/Avc ≈ 1.6*106 Vo = -15V Imax ≈ 1A .四、系统框图及硬件电路图 共 12页,第 8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