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综合知识历年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共计28,分数: 56.00)
1. 人民币由( ) 发行。
A. 中国银行
B. 中国工商银行
C. 中国人民银行√
D. 中国建设银行
【解析】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2.( ) 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A. 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B. 信用创造√
C.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D. 经理国库
【解析】信用创造是商业银行的职能。
3.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经常采用的依据是( ) 。
A. 本位制
B. 货币材料
C. 货币单位
D. 货币资产的流动性√
【解析】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流动性。
4. 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 。
A.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所以B 错;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所以C 错;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D 错。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B.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6.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 U”型的原因与( ) 有关。
A. 规模报酬√
B. 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 要素的边际生产
D.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
【解析】 LAC呈“U”型的原因是规模报酬。外部经济与不经济引起的是曲线位置的移动。
7. 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的基本假设是( ) 。
A. 完全信息的假设
B. 完全竞争的假设
C. 合乎理性人的假设√
D. 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解析】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的基本假设是合乎理性人的假设。理性人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
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其行为是理性的。
8. 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 ) 。
A. 过原点的45°线
B. 过原点的线√
C. 平行于横轴的线
D. 平行于纵轴的线
【解析】供给曲线上的点弹性即等于供给量的变动程度/价格的变动程度。只要是通过原点
的供给曲线,其任意一点的点弹性均等于1。
9. 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是100 元,商品X 的价格是10 元,Y 的价格是3 元。假定他打算购买
7 单位X 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 和Y 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 和18。如果获得最大效用,他应
该( ) 。
A. 停止购买
B. 增加X 减少Y 的购买量
C. 减少X 增加Y 的购买量√
D. 同时增加X 和Y 的购买量
【解析】两种商品X、Y 价格之比为10/3,边际效用之比为50/18 且小于价格之比.由此
可知此时未达到均衡状态,应该增加Y,减少X。
10.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不包括( ) 。
A. 边际效用递减√
B. 不可加总
C. 传递性
D. 不饱和性
【解析】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不可加总、传递性及不饱和性。
11. 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人中去除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
( ) 。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毛利润
【解析】企业家对自己支付的管理报酬属于正常利润,隐成本。
12. 若其他条件不变, 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消费者总支出减少4%,则这种商品的需
求价格弹性为( ) 。
A.0 .1
B.0 .4 √
C.2 .5
D. 无法计算
【解析】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4%÷10% =0.4。
13. 成本论的七个指标中,若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则( ) 。
A. 平均成本的变动不能确定
B. 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 总成本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D.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解析】当MC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解析】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于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
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15. 购买了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生会在每个病人上花费较少时间,这属于( ) 。
A. 逆向选择
B. 道德风险√
C. 风险厌恶
D. 适应性预期
【解析】道德风险属于事后的风险,此时医生已经购买了医疗责任险,从而减少花费在病人
身上的时间,这种行为属于道德风险。
16.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 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
价格, 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 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 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 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17.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 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 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 万元产品√
【解析】 GDP核算的是当年生产的而非销售的产品,因此D选项要记入。
18.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
A. 间接税
B. 折旧√
C. 直接税
D. 净出口
【解析】 GDP-折旧=NDP,同样的, GNP-折旧=NNP。
19. 经济学上的投资包括( ) 。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一台机器设备
D. 以上都是√
【解析】经济学上的投资包括存货投资以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因此以上选项都属于投资的
范畴。
20. 若MPC=0.6,则I 增加100 万( 美元) ,会使收入增加( ) 万。
A.40
B.60
C.150
D.250 √
【解析】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乘数乘以投资的增加量, 1÷(1- 0.6)×100=250 万元。
21. 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会( ) 。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加√
D. 上下波动
【解析】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黄金收购量
大于销售量,黄金储备增加,中央银行投人的基础货币增加;相反,黄金销售量大于收购量,
黄金储备减少。中央银行收回基础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
22. 政府购买乘数K g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 tr 之间的关系是( ) 。
A.K g <K tr
B.K g =K tr
C.K g >K tr √
D. 不确定
【解析】政府购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大于转移支付的影响,因此可推测政府购买乘数大于转
移支付乘数。
23.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主要取决于
( ) 。
A. 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B. 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
C. 投资的收入弹性和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D. 投资的收入弹性和货币供给的收入弹性
【解析】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的思路为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变货币
市场的均衡,然后改变利率, 进而改变实际资产领域的均衡。这个过程可以直观地用符号
表示为: M→r →I →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利率。凯恩斯
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的问题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利率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在增加
国民收入的效果上,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24. 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该国外汇供不应求,则该国本币兑外汇的汇率的变动将表
现为( ) 。
A. 外汇汇率下跌
B. 外汇汇率上涨√
C. 本币汇率上涨
D. 本币汇率不变
【解析】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不应求。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25. 在为治理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政府可以削减转移性支出。下列支出中,
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 。
A. 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
B. 福利支出、行政事业费
C. 福利支出、财政补贴√
D. 政府投资、财政补贴
【解析】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
债务利息支出。这种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
面的作用。福利支出、财政补贴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26.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 。
A. 两者完全等同
B. 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 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
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
【解析】 GDP达到均衡水平时,劳动力市场可能实现了充分就业,也可能没有实现充分就业。
27. 政府支出增加10 美元将( ) 。
A. 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10 美元
B. 使IS 曲线向右移动10 美元/ (1 -MPC) √
C. 移动LM曲线
D. 以上都对
【解析】政府增加支出属于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得IS 曲线向右移动。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
移动的浮动为增加量乘以扩张乘数,即选项B。
28. 下面关于LM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LM 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收入水平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
B.LM 曲线向下倾斜,并且价格的增加将使其向上移动
C.LM 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实际货币供给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
D. 沿着LM曲线,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解析】LM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代表货币市场均衡线, 其前提是假定货币供
给是一定的,且等于货币需求。
二、多项选择题( 共计10,分数: 20.00)
29.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内容有( ) 。
A. 经济计划
B. 财政政策√
C. 货币政策√
D. 产业政策√
【解析】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支出、税收,影响国民需求;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
影响国民需求;通过产业政策调节经济产业结构。
30.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 。
A. 价值手段√
B. 流通手段√
C. 储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解析】货币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1.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主要受( ) 的制约。
A. 基础货币√
B.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超额准备金率√
D. 客户提现率√
E. 资本充足率
【解析】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而B、C、D选项又可以影响货币乘数。
32. 金融业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有( ) 。
A. 银行机构国际化和网络化√
B.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C.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D. 金融业务创新的普及化√
【解析】以上四个选项均是金融业的国际化的表现。
33. 隐蔽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条件包括( ) 。
A. 市场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B. 严格的价格管制√
C. 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D. 过度的需求压力√
【解析】隐蔽性通货膨胀又称抑制性通货膨胀,是指不以价格总水平公开上涨,而以物资供
给短缺、黑市盛行、配售面扩大、黑市价格与国家控制价格差额扩大等形式表现的一种通货
膨胀,又称抑制型通货膨胀。当一国政府以计划统制、资金控制、物资配给、票证配售、价
格管制等经济措施压制价格波动时,就会出现隐蔽性通货膨胀。
34. 布雷顿森林会议体制终结的两大标志包括( ) 。
A. 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巨额逆差,黄金储备大量外流
B.1971 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按照官价向其他国家兑换黄金√
C.1971 年《史密森学会协议》允许美元对黄金贬值7%
D.1973 年后西方各国的货币对美元实行浮动√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的两大标志,一是停止按照官价向其他国家兑换黄金,二是西
方各国货币对美元开始实行浮动。
35. 金本位制下国际货币体系具有( )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