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5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5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5 年云南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 能力的综合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一次报道里,记者对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的一个劳务市 场进行了拍摄。这是该镇最大的一个劳务市场,这一天恰好是周末,有许多企业到市场来现 场招聘,而这也吸引了不少求职者。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者发现一个以招普工为主 的展位前却显得有些冷清。 “珠水流金耀日月,客囊万千下广东”,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千上万外来民工南下广东 的盛况已成往昔。2004 年夏天,珠三角令人意外地出现了大面积用工短缺。深圳市台商协 会常务副会长刘秋声说,人不知到哪里去了,几乎每个台资厂都在喊缺工,普遍缺工在 30% 至 40%左右,一些企业生产线开工不足,订单也不敢接了。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 2004 年夏珠三角地区出现大面积的用工短缺。 2.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介绍,工资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 主因。[1]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2 年来,农民工月工资只提高了 68 元。佛山不少企业 外来工,月工资在 10 年前就已达到 600~1000 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 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目前,广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比江苏低 160 多元。珠三角地区的 最低工资标准,广州为 510 元,甚至低于山西、江西 520 元的标准;东莞为 450 元;深圳特 区外最低工资扣除个人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后为 388 元;福建莆田和泉州的最低工资是 350 元。而不少企业,特别是“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常常以最低工资作为员工的底 薪,加班也不按标准支付加班工资。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企业工资和农业比较收益有所提 高,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对打工收入的预期提高,对劳动 条件、工资待遇更为敏感。 [批注 1]首句,指出普通工人短缺的原因。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工资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 3.近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者对广东东莞市劳务市场问题进行了采访。据当地两家 1
知名度比较高,也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介绍说,以前像他们这种规模的企 业如果要招聘的话,只要在厂门口贴一张招聘启事,很快就会吸引来大量的工人,但是现在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根本招不够人,他们要通过很多其他的方式,或者是主动跟内地的一些城 市的劳动局要人。小企业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有一家小企业,也接到了定单,但是就是因为 招不到人,所以这个定单不得不放弃。现在很多企业招聘启事上的用词也发生了一些微秒的 变化,比如强调企业能给员工提供什么,有的企业说我可以每周或者每月定期给员工放电影, 或者是给员工提供一些娱乐设施,有的企业甚至还说可以给员工提供夫妻房。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各企业因招不够人,提高员工福利吸引劳动者。 4.在对一些民工的采访中,记者也发出了目前打工者的心态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变 化。一位打工者说,自己之所以出来打工,就是想找一份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趁着年轻的时 候学一点技术最好了。[2]单纯做劳力,五六百块钱一个月还要加班,一般加到十一点多, 一两点,也有时通宵干活。这种工作实际比在农村时还苦。而且更让这位打工者耿耿于怀的 是,日复一日简单而机械的重复劳动、微薄的却又经常被拖欠的工资,这样的日子让他看不 到希望。 有关专家认为,上世纪 90 年代初形成民工潮的时候,绝大多数工人第一位的目的就是 挣钱,因为他们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而现在的这批工人,大部分都是在我们国家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希望对自己职业有一个长久的发展的考虑,在 职业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上也大大增强了。一位厂长说,现在他们厂里有的员工有时候会拿 着法律书来跟他讨价还价,就是跟他讲条件,这方面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强了。 [批注 2]常见词,指出目前青年打工者的求职心态。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打工者的求职心态从单纯的打工赚钱转变为学技术。 5.据河北省农调队对千户农民家庭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外出务工农民最关注和最想解 决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关注工资报酬及兑现情况。有外出务工意向的 729 户农户中,对此问题表示“最关 注”和“比较关注”的有 665 户,占 91.2%,其中,“最关注”的占 70.8%,“比较关注”的 占 20.4%。 二是关注法律保障和合法权益问题。对此问题表示,“最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有 652 户,占 89.4%,其中,“最关注”的占 49.8%,“比较关注”的占 39.6%。 三是关注就医和社会保障。对此问题表示“最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有 613 户,占 84.0%,其中,“最关注”的占 49.2%,“比较关注”的占 34.8%。 2
四是关注签订劳动合同。对此问题表示“最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有 587 户,占 80.5%, 其中,“最关注”的占 48.4%,“比较关注”的占 32.1%。 另外,对于劳动环境、生活条件和子女教育问题,农民虽然也比较关注和想得到较好解 决,但与上述四方面问题相比,显得不是太强烈。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工资报酬及兑现、合法权益保障、就医和社会保障、签订劳 动合同成为外出务工农民最关心和最想解决的问题。 6.自 1989 年第一次“民工潮”的出现,20 多年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 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3]“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 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但从 2003 年起,一种被媒体称之为“民工荒” 的现象却开始在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进入 2004 年,“民工荒”现象进一步蔓延,福建、 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同叫“缺工”。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进入下半 年,在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江西、湖南等 地都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由“民工潮”到“民工荒”,在这一重大变化的背后,究竟 是什么力量在发挥作用,这一转变说明了什么? [批注 3]首句,指出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常态。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由“民工潮”变为“民工荒”值得深思。 7.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所谓的“民工荒”是个伪命题,“技工荒”才是事情的真相。[4] 在福建、广东等一些缺工严重的地区。当地的地方官员也极力坚持这样的观点:我们并不缺 工,我们缺少的是技术工,普通劳工是供过于求。 据报道,广东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 和“有事没人干”同时并存。记者在福建沿海一些地方采访时,当地的官员也认为,缺工是 结构性的,而且只是那些管理不规范、不善待民工的小企业。记者调查也发现,当地企业确 实普遍存在技术工短缺的问题,招技术工远比招普通工难。同时,一些条件好、管理规范的 企业还是“门庭若市”,吸引了大批求职的农民工,并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现实的情况 却是,管理不规范、劳动条件差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而它们恰恰是最大的用工者。以其提 供的低廉的劳动待遇、恶劣的劳动环境,根本无法留住有一定技能的熟练技工。即使有再多 的技工,这些企业也无法吸引到他们。 [批注 4]首句,指出普通工人短缺这一问题的实质。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普通工人短缺的原因其实是“技工荒”。 8.中国经济尽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熟练技术工人。[5] 3
与国际上制造业大国相比,中国工人的技术构成非常低。在一些制造业大国,高级工人占 30%~35%,中级工人占 50%,初级工人只占 15%~20%。而在中国,高级工人只占 5%, 中级工人占 30%~35%,初级工人所占比例高达 6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从制造 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批注 5]首句,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中国工人的技术构成低。 9.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介绍,用工不规范、劳工权益受侵害也是产生用工短缺 的重要原因。[6]在沿海打工的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打工五六年,每天加班 到两点,年底只剩车费钱,买件衣服没了钱。”种种恶劣境遇和待遇,令民工们无法忍受, 纷纷离去。 实际上,“民工荒”的背后,是中国民工长期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结果。农民进城 打工,不仅从事最肮脏、最危险、最繁重的工作,而且领取最低廉的工资,甚至领不到工资, 全国 1 亿民工被拖欠工资高达 1000 亿,一些民工不得不以种种极端方式来为自己讨薪水。 有人说,“民工荒”的出现,是对企业主无视民工权益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出现“民工荒”,是一件好事,它促使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企业,不得不正视广大民工的 合法权益。 [批注 6]首句,指出用工短缺的其他原因。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用工不规范,劳动权益受侵害成为用工短缺的其他原因。 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民工荒的原因关键在于东南沿海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 变。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调整增长。企业 只赚一点“人工钱”,也就是靠压低工资、减少改善劳动条件的必要投入实现低成本,以获 得订单,赚取利润。而今低工资难以为继,但企业利润空间狭小,无力提高工资。有的加工 企业加工费已到底限。提高工资,将出现亏损,而不提高工资又面临严重缺工,无法生产, 从而陷入两难境地。面对缺工,企业一方面心急如火,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的待遇, 但作出提高工资的决策却十分困难,这正是这种深层矛盾的反映。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出现“民工荒”的沿海发达地区,实际 上陷入了一个低技术的陷阱。这是目前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过分 倚重廉价劳动力,而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少有作为。企业发展需要技工,需要工人,但 大量的农民工却无法变成真正的工人,所以“技工荒”也就顺理成章,“技工荒”其实是“民 工荒”的另一面。 4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民工荒关键原因在于东南沿海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 变。 11.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研究员赵千钧认为,“民工荒”的问题看上去十分 简单,但仔细分析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社会历史背景变化,经济发展、人文环境 改变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但不能简单对待。从 政府层面、地方层面,特别是企业制度层面应该引起反思,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引导,使“民 工荒”这样一件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坏事”的事情,转化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 制度建设,促进人文环境进步的契机和力量。[7] [批注 7]尾句,指出政府层面应如何应对民工荒。 [材料总结]该材料主要讲民工荒问题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对待。 三、申论要求 (一)根据上述资料,概括当前我国“民工荒”出现的各种原因并进行简要分析。要求: 准确全面,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总字数 400 字左右。(30 分) (二)请以“关于解决当前我国‘民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为题,从给定资料中任选 一个角度,向劳动或教育等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查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 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对策建议具体,可行,避免抽象或空泛,总字数 1000 字左右。 (70 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一)勾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见批注) (二)概括段落大意。(见材料总结) 二、分析材料 2005 年的申论材料以“民工荒”为内容,主要论述了我国农民工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 的主要问题。材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1.首先提出,珠三角出人意料的出现用工短缺现象。 2.针对以上现象,通过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工、社会科学家四个角度,对民工荒现象 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企业待遇过低,用工不规范,职工生活没有保障是普通工人短缺的原 5
因之一;劳动者追求自身进步,选择学习技术而不仅仅是为了钱而随便找个工作;我国工人 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工人短缺;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变。 3.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就医等问题,促进人文环境的进步。 三、解答 (一)答案提示 我国出现“民工荒”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工资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加上用工不规范、劳工 权益受侵害也是产生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 二是打工者的心态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年轻的农民工希望趁着自己年轻多 学技术,提高自己的劳动水平,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普通劳工的短缺。 三是我们与国际上制造业大国相比,工人的技术构成非常低。我国经济尽管保持高速增 长态势,但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缺乏熟练技术工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并不缺 工,我们缺少的是技术工,这也是由于农民工本身技术水平落后,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还远 远不足造成的。 四是我国东南沿海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变。以前,部分沿海地区主要靠技术含 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调整增长,企业靠增加劳动强度、压低工资盈利。目前,这 些产业都面临向技术型转变的挑战,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有一技之长的工人。 (二)答案提示 关于解决当前我国“民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民工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力资源,它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制 约。市场的供求关系是造成民工荒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极大丰富的国家,“民工荒”这种现象的出现似乎是不能的。 “民工荒”并不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的真实反映,它并不表明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出现转 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如果工作条件太差,挣不到钱,那么就没有人在这个地方干活, 就会出现民工荒。当然,遇到节假日(如春节),更容易出现民工荒。究其原因,“民工荒” 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改善就业环境和福利待遇,以吸引更 6
多的劳动力从农村中走出来。虽然这种市场调整的方法可能在短期内奏效,但是这种方法加 大了厂商的生产成本,降低厂商的利润,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 城市政府应该取消那些限制农民工进城的种种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 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由于我国的城市政府具有制订 政策权力,行政权力相当大;城市居民是构成了阻碍改革的因素之一,城市政府往往过多地 考虑城市居民的利益,国家应加强立法,取消那些限制农民工进城的种种障碍。 城市政府应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将城镇居民的种种 福利与户籍剥离开来,改由社会提供,减低城市居民对户籍的依赖。城市户口的“含金量” 降下来后,城市居民从户口上得来的利益减少,也就会减少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压力。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在近期,应该完善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使农民的土地使 用权得到流转;在长期,应该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并且建立土地所有权交易市场,使农民 的土地所有权能够变现,为其向城市转移提供一笔支撑费用。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将最终对城市经 济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民工荒”就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不 平衡的现象,应早日采取相应措施,彻底打破城乡间的分割局面,使城乡经济步入持续协调 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