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7 月
第 7 期(总第 152 期)
广西轻工业
GUANGXI 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
机械与电气
基于 M A T L A B 软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拟合
申爱玲,邓清方
(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湖南 邵阳 422004)
【摘 要】 根据发动机特性试验数据,利用 M A T LA B 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功能,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与多元线性回归理
论模型,拟合得到其外特性和万有特性曲线,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得到较高的试验精度。
【文章编号】 1003- 2673(2011)07-37-02
上述一元函数,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拟合函数,按极值理论
求出系数 Ai。
1.2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拟合实例
最高转速 n max=6500r/min)为例,其外特性试验数据见表 1。
以 LF 电喷汽油机(排量 1.999L,最低转速 n min=650r/min,
一般我们可以从发动机的台架试验上获得外特性参数,对
表 1 发动机外特性实验数据
编制曲线拟合程序,在 MATLAB 下采用最小二乘原理不
同阶次下拟合外特性曲线,为便于对比,上述实验数据及各阶
次拟合曲线绘制在一张坐标图上如图 1 所示。
*- 实验数据发动机外特性;1- 3 阶来拟合某发动机外特性曲线;2- 4 阶来拟合
【关键词】 发动机;特性曲线;M A T LA B ;曲线拟合
【中图分类号】 T K 401 【文献标识码】 A
汽车发展至今,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及期望越来越
高,随着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软件进行汽车
性能模拟计算并实现优化设计已成为现实。发动机的特性曲线
是进行汽车性能模拟计算的基础[1,2]。
发动机特性曲线可根据发动机的特性试验数据来得到,采
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很难得到一条适应所有点的曲线,同时
也不能构建曲线的数学模型,故不方便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析
分析。MATLAB 是当前工程上应用最广泛计算软件,应用
MATLAB 对发动机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可得到较可
靠的拟合曲线,并能输出拟合曲线图。本文作者以 LF 电喷汽油
机为例,根据该汽油机特性试验数据,利用 MATLAB 强大的数
据运算处理功能,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与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模
型,拟合得到其外特性和万有特性曲线。
1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拟合
发动机的油量控制机构在标定位置(节气门全开)时,发动
机的性能指标随转速的变化关系称为外特性[3]。外特性反映了
发动机所能达到的最高性能,确定了最大功率、最大转矩
以及对应的转速,因此是最重要的特性线。
1.1 外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发动机的外特性可以看作发动机转速的一元函数,发动机
转矩 Ttq
(N·m)看成发动机转速 n e
的函数,其多项式可表示为:
k
Ttq =
ΣAi n
j = 0
j
ei
Σ
i=0,1┄,
Σk
(1)
某发动机外特性曲线;3- 5 阶来拟合某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图 1 M A T L A B 不同阶次外特性拟合曲线
n ei—发动机转速,r/min;
Ai—多项式系数;
k—多项式阶数。
计入随机误差 ei
,将发动机外特性数据(Ttq i
并用矩阵表达有:
)代入上式
,n ei
在拟合外特性曲线时,拟合的阶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拟
合效果的好坏关键要看曲线的走势是否与实际相符,不能只看
拟合精度的大小,从图 1 中可看出,采用 5 阶拟合的曲线与实
际数据最为接近。
2 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拟合
Ttq 1
Ttq 2
┆
┆
┆
┆
┆
┆
┆
┆
┆
┆
┆
┆
┆
┆
┆
Ttq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ne1 ┄ n
1 ne2 ┄ n
k
e1
k
e2
┆ ┆
┆
1 neN ┄ n
eN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0
A1
┆
Ak
┆
┆
┆
┆
┆
┆
┆
┆
┆
┆
┆
┆
┆
┆
+
e1
e2
┆
┆
┆
┆
┆
┆
┆
┆
┆
┆
┆
┆
┆
┆
┆
eN
┆
┆
┆
┆
┆
┆
┆
┆
┆
┆
┆
┆
┆
┆
(2)
为全面反映发动机性能,把发动机多个参数绘制在一张图
上而形成的多参数特性曲线即万有特性曲线,其传统作法靠手
工绘制费时费力,难以保证数据和图形的精度[4]。为此,本文引
入 MATLAB 软件,利用其强大的矩阵计算和数据可视化能力
来绘制万有特性曲线。
【作者简介】申爱玲(1969-),女,湖南邵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动力机械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09C 894)
37
MATLAB 提供有多种插值方法,其中二元插值函数、三次
插值以及 V4 插值等对插值的数据要求较高,要求所用的数据
间隔足够小,对毗邻节点精度要求高,且要采用相应法则剔除
坏值点,以避免个别数据点的误差造成数据畸变等。因此,本文
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绘制发动机
万有特性曲线。
2.1 万有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发动机万有特性数学模型包括三方面内容:等油耗消耗率
曲线模型、边界线模型及等功率曲线模型。在拟合发动机万有
特性时,可以把燃油消耗率 ge
和扭矩 Ttq
的函数:
看作是发动机转速 n e
数 S 越大越能更好地实现等燃油消耗率曲线的拟合,但 S 过分
增大时,矩阵将可能出现病态,为此本次拟合选取二次函数进
行最小二乘拟合。
曲面拟合完成后,在 MATLAB 软件中绘制燃油消耗率等
高线,即可得到等油耗消耗率曲线。万有特性边界线即是将前
述拟合的外特性线绘制到万有特性坐标图上,等功率曲线则可
根据等功率曲线模型方便地得到,所编制的程序较为简单,计
算速度快。如图 2 为前述 LF 电喷汽油机万有特性拟合曲线,与
发动机在实车试验的油耗率数据很接近。
s
j
ge =
Σ
ΣA 1
2
j = 0
i = 0
j +ΣΣ2 - j - 1 +Σ
j +ΣΣ1
i
T
t q n
Σi
j - 1
t q
Σ
i,j=0,1,┄,
Σk
(3)
式中,ge —发动机燃油消耗率(g/(kW·h));
Ttq—发动机有效扭矩(N·m);
n e—发动机转速(r/min);
s—模型阶数;
A—模型各项系数组。
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可求出系数矩阵 A,即通过建立等
油耗消耗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 n1 Ttq 1 n
1 n1 Ttq 1 T
tq 1 ┄ n
1 n
1 Ttq 1 ┄
1 n2 Ttq 2 n
2 n2 Ttq 2 T
tq 2 ┄ n
2 n
2 Ttq 2 ┄
┆ ┆ ┆ ┆ ┆ ┆ ┄ ┆ ┆ ┄
1 nN Ttq N n
N nN Ttq N T
tq N ┄ n
N n
N Ttq N
┆┄
2
2
2
l
l
l
l- 1
l- 1
l
┆
┆
┆
┆
┆
┆
┆
┆
┆
┆
┆
┆
┆
┆
┆
×
2
2
2
ge1
ge2
┆
┆
┆
┆
┆
┆
┆
┆
┆
┆
┆
┆
┆
┆
┆
ge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
A1
┆
┆
┆
┆
┆
┆
┆
┆
┆
┆
┆
┆
┆
┆
┆
Ak - 1
┆
┆
┆
┆
┆
┆
┆
┆
┆
┆
┆
┆
┆
┆
+
e0
e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
Σ
(4)
ΣT—模型待定系数阵;
式中,A0 A1 … Ak - 1
ΣT
Σ
e0 e1 … eN
—随机误差(残差);
l+┆ Σ2 /2,(l=1,2,…,N),为不同的试验点。
k= l+┆ Σ1
运用 MATLAB 编程,求解回归方程,即可得到模型参数 A。
对于边界模型,利用 MATLAB 软件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建
立模型。至于等功率曲线模型,则根据公式 pe =Ttq·n/9550 加
以建立。
2.2 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拟合
发动机万有特性试验数据可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获取。可
取较多个点的试验数据,根据上述数学模型,运用 MATLAB 编
程,可以拟合得到燃油消耗率的三维曲面,拟合系数矩阵的阶
1- 外特性曲线 2- 等油耗消耗率曲线 3- 等功率曲线
图 2 L F 电喷汽油机万有特性拟合曲线
3 结论
(1)在 MATLAB 下采用最小二乘原理不同阶次下拟合外
特性曲线,在拟合外特性曲线时,拟合的阶数可以根据需要选
择,关键要看曲线的走势是否与实际相符,对 LF 电喷汽油机,
采用 5 阶拟合得到了最佳外特性曲线。
(2)运用 MATLAB 得出了 LF 电喷汽油机燃油消耗率的三
维曲面,曲面拟合完成后,在 MATLAB 软件中绘制出其等油耗
消耗率曲线。
(3)运用 MATLAB 拟合发动机外特性和万有特性曲线,能
得到与试验数据相吻合的特性曲线,计算效率高,表明在发动
机特性曲线拟合中,MATLAB 软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靠
性,而且其计算结果可直接输入汽车性能模拟计算软件。
参考文献
[1]杨连生.内燃机性能及其与传动装置的优化匹配[M ].北京:学术期刊
出版社,1988.
[2]张京明,赵桂范,姜立标.发动机特性计算模型在整车性能计算中的应
用[J].车用发动机,2000,27(3):26- 28.
[3]周龙保,刘巽俊,高宗英.内燃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江发潮,曹正清,肖春泽.发动机特性仿真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3,48
(6):18- 20.
(上接第 30 页)
传输远距离的进一步研究,无线供电技术将越来越多体现出它
报,2007,(3).
在微型机器人供电方面的应用价值,这些也必将为微型机器人
[2]彭月平,吴薇,赵蔷玲等.射频振荡器 M A X 2620 及其应用[J].武警工
(尤其是在封闭的机电系统工作环境中) 的无线供电的应用实
现产生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代兵,韩大鹏.一种低功耗设备的无线感应供电技术[J].仪器仪表学
程学院报,2006,(11):69- 71.
[3]李蕾,陈永泰.用 M B 1504 和 M A X 2620 设计的微型高稳定锁相时
钟频率源[D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8.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杨昌汉.高频电子线路[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