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年安徽桐城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年安徽桐城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 1.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答案】A 【解析】迎春花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南北方 栽培极为普遍,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 温 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 排水良好的土壤。菊花和迎春花的盛开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 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 统的特点及特征。 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 的内容是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20 只 20 只 阴暗 明亮 温度 适宜 适宜 土壤 一层湿土 一层干土 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 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如种子温度、土壤等都应 该相同且适宜。所以,这个实验设计应修改的内容是:将土壤条件统一设置成一层湿土。 【考点定位】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照实验的设置,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必 须熟记并掌握。 4.下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乙是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甲中的② B.当看到物像后,再略微转动④,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C.图乙中的⑥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 D.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染色体、DNA 和 基因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 DNA 和基因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要熟记并能灵活应用。 5.“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鳞片表面有黏液,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B.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C.小肠绒毛和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D.昆虫的外骨骼能够保护内部柔软结构,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胃和肠的 结构特点,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 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要熟记并能掌握。
6.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⑤将来发育成种皮 B.雌蕊由①④⑥组成 C.⑥是由花粉管萌发形成的,内有卵细胞 D.②中的花粉散发出来落在①上的过程叫传粉 【答案】D 【解析】 A、⑤是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子房壁将来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最终 发育成果实。A 错误; B、一朵花主要的结构是花蕊,花蕊由雌蕊和雄蕊组成,雌蕊由①柱头,④花柱,⑤子房, 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由②花药,③花丝组成,B 错误; C、⑥是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花粉从②花药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花粉受到 粘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C 不正确。 D、花粉从②花药落到①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D 正确。 【考点定位】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名师点睛】一朵花主要的结构是花蕊,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 子,图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填写出图 中的结构名称。 7.下图是人体心脏四个腔及其所连血管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③④是动脉,流动着动脉血 B.四个腔室中,Ⅲ的壁最厚 C.Ⅰ、Ⅱ之间的瓣膜是动脉瓣 D.体循环的途径是Ⅲ→③→①→Ⅰ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血液循环。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循环路径,心脏的结构等。 8.下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 甲、乙、丙分别是 物质 血浆 肾小囊腔内液体 输尿管内液体 (克/100 毫升) (克/100 毫升) (克/100 毫升) 甲 乙 丙 0.03 7.00 0.10 0.03 0.00 0.10 2.00 0.00 0.00 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答案】C 【解析】血管中的液体是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尿的形成 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 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 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 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此可知甲是 尿素,原尿流经输尿管 时之所以变大是因为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了血液,而不重吸收尿素;丙是葡萄糖,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输尿管中)尿液中的葡萄糖是 0。乙是蛋白 质,在血浆中含量最高,在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数值均为 0. 【考点定位】尿液的形成。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该过程。 9.“桃花深处蜜蜂喧”,蜂王留守蜂巢,工蜂外出采蜜。蜜蜂的这些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蜂王留守蜂巢,工蜂外出采蜜。蜜蜂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 天性行为。因此,“对蜂王留守蜂巢,工蜂外出采蜜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①先天性行 为、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考点定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行为的分类相关知识,要 求学生熟记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 为的本质区别。 10.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腔肠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B.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线性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动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11.下表表示三种哺乳动物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目 科 属 种 鲸目 食肉目 食肉目 须鲸科 鳁鲸科 蓝鲸 鼬科 鼬属 雪貂 猫科 猫属 家猫 A.蓝鲸与雪貂亲缘关系最近 B.蓝鲸与家猫亲缘关系最近 C.雪貂与家猫亲缘关系最近 D.三种动物的亲缘关系相同 【答案】C 【解析】 【考 点定位】动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 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 越近。要求学生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与其特征之间的关系。 12.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狐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枯叶蝶体形酷似枯叶,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翅昆虫中出现无翅的变异,都不利于适应环境 【答案】B 【解析】 A、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A 错误。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 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 B 正确。 C、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 适应。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 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C 错误; D、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 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不利变异;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就是有 利变异;而在正常情况下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就是不利变异。D 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 【名师点睛】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 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 是不利的。 13.下图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孢子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名师点睛】蘑菇属于大型真菌,靠孢子繁殖。如图可知①是菌盖,②是菌褶,③是菌柄, ④是菌丝,要求学生熟悉其结构名称。 14.下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 A、B 是两种不同的气体,①、②是 两种不同的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和②的成分完全相同 B.A 是氧气,B 是二氧化碳 C.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D.组织细胞中 B 浓度低于②处 【答案】B 【解析】 A、①是红细胞,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②是血浆,血浆是血液的
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①和②的成分完全不同,A 错误; B、在物质交换的同时,发生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 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因为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内的氧气浓度。所以氧气由血液再到组 织。由于同样的原理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 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所以 A 为氧气,B 为二氧化碳气体。B 正确。 C、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 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C 错误; D、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从细胞向外扩散,B 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②处, D 错误; 【考点定位】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名师点睛】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15.人类的下列行为活动中,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不相符的是 A.反复利用布制购物袋 B.使用节能灯照明 C.用一次性竹筷就餐 D.用无磷洗衣粉洗衣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入手。 16.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可直接提高温室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是 A.适时松土 B.防治病虫害 C.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 温度 【答案】C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 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 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 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 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 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及怎样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 作物产量。 17.同学们讨论人类生殖的话题。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子宫是女 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B.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 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D.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双胞胎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胚 胎发育过程;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8.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下列食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错误的是 A.泡菜——醋酸菌 B.酸奶——乳酸菌 C.酱——多种霉菌 D.米酒——酵母菌 【答案】A 【解析】 A、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 风味。A 错误;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酵 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 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A 正确。 C、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霉菌属于真菌,C 正确。 D、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 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会把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D 正确。 【考点定位】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及细菌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9.“寨卡”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伊蚊的发育经过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传染源 B.伊蚊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C.寨卡病毒的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 D.预防该病,要尽量消灭蚊虫,这属于保护易感染群 【答案】C 【解析】 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A 错误; B、伊蚊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 正确; C、寨卡病毒的最大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属于病毒,C 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