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试
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022 年 12 月 4 日是第
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周年。4 日至
10 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
施宪法”。( )
A. 八 四十
C. 八 五十
【答案】B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B. 九 四十
D. 九 五十
2. 某校九年级开展了“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手抄报作品展示活动,下列观点可以纳入这一
次手抄报文字稿的有( )
①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④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结合课本知识,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实践证
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说法正确,但与改革开放无关,故②与题不符;
④:改革开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同学们围绕“共同富裕”的话题展开谈论,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①甲: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即全体人民同时、同等富裕
②乙: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
③丙: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消除贫富
差距
④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①: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等富裕,故①说法错误;
②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全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
面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高质量发展,故②④说法正确;
③:彻底消除贫富差距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4. “各位乘客,隆盛工业园站到了,请刷码下车!”近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
北京经开区开通了全市首条智能网联客运巴士示范应用路线——“扬帆线”,自动驾驶小巴
(智能网联客运巴士)正式载人驶上城市道路。“太震撼了,20 多分钟的体验过程中,我根
本分辨不出是自动驾驶,感觉公交车上有个‘老司机’在开车一样,比如红绿灯突然变灯,
它没有一脚踩死,刹车刹得十分顺滑……”居民朱先生体验龙舟 ONE 自动驾驶小巴后感慨
道。“扬帆线”的开通( )
A. 丰富了辖区居民日常出行方式,使人们体验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B. 提高了居民的创新能力,提升人们的获得感
C. 缩短了出行的距离,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D. 引导居民自觉做到绿色出行,提高民主法治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改变生活。
A:国家题干描述可知,“扬帆线”的开通丰富了辖区居民日常出行方式,使人们体验到创
新让生活更美好,A 正确;
BCD:但不是“扬帆线”开通的意义,排除 BCD;
故本题选 A。
5. 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不到 70 年的时间里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
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推动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支撑 中国成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表明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教育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④学校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以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发展成果为背景考查教育的作用。①选项,教育是民族
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说法正确,故入选;②选项,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
性因素,说法错误;③选项,教育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说法正确,故入选;
④选项,学校教育并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此选项说法错误,故排除。综上所
述,①③选项正确,答案选 A。
6. 某校所在街区存在机动车乱停乱行现象,给学生上学、居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一位市
民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反映这些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回应。政府与市民的
互动启示我们( )
①通过政府网站反映问题是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
②政府作为权力机关,要严格行使执法权
③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
④政府要依法行政,更好发挥服务职能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政。
③④:市民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反映这些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回应,说明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政府要依法行政,更好发挥服务职
能,③④说法正确;
①:“最佳”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②:政府是行政机关,②错误;
故本题选 D。
7. 如图所示,小丽整理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的知识示意图,①处应填写的内容
是( )
A. 协商
C. 咨询
【答案】B
【解析】
B. 监督
D. 管理
【详解】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
A: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
协商民主,故 A 与题意不符;
BCD:依据教材知识,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
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故 B 说法正确,C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8. 对下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文化对道德的支撑作用
③道德倡导契约精神,用其强制力提高全体社会成的道德觉悟
④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德治与法治关系。
①④:题干漫画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①④说法符合题意;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道德不具有强制力,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入手,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下列行为中属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
①到饭店吃饭,妈妈要把剩饭打包带回家,孩子觉得丢面子断然拒绝
②在家中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③聆听英雄故事,讲述英雄事迹,面向国旗,我深情敬礼
④考试时好朋友和我要答案,怕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我就偷偷给他传了纸条
A. ①③
【答案】C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孩子的行为是浪费的表现,①错误;
②:体现了友善的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正确;
③:体现了爱国的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正确;
④:是不诚信的表现,也是没有坚守友谊原则的表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10. 下列名言、诗句的寓意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解读对应一致的是( )
序号 名言、诗句
解读
①
②
③
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道济天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自尊互敬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助人为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热爱祖国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体现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故①说法错误;
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体现了诚信的品质,故②说法错误;
③: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这体现了宽容的力量,故③说法错误;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情怀,故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D。
11. 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下面的图表,推断正确的有( )
①我国男女性别比有所下降,男女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②我国城乡人口比例上升,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④我国人口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严重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现状。
①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说明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城
乡人口比例上升,男女性别比有所下降,男女性别结构持续改善,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人口老龄化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图表中未体现,故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12.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佳话。
1958 年,包钢在大模建设时期,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
齐心协力建包钢
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全国上下迅速掀起支援包钢的热
潮,终于使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
古“不产寸铁”的历史。
三千孤儿入内蒙 20 世纪 60 年代,生活并不富裕的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
的胸怀接纳了 3000 多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威胁的南
方孤儿。在草原上,牧民们把这些南方孩子亲切地唤
为“国家的孩子”。
两段历史佳话共同反映了( )
①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维护民族团结,要巩固“一国两制”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行使高度自治权
④全国各地的援助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根本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民族团结。
①②:分析题文,材料主要描述了全国上下支援包钢的故事和内蒙古牧民们用博大的胸怀接
纳了 3000 多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威胁的南方孤儿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段历
史佳话共同反映了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①②符合题意;
③:“一国两制”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少数民族并不是
行使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③错误;
④:“根本”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③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了共同富裕,成为世界强国
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解决世界各国难题的最佳方案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