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 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 ),乘积是( )。 【答案】 ①. 109 ②. 990 【解析】 【分析】最大的两位数是 99,最小的两位数是 10,把两数相加即是和,把两数相乘即是积。 【详解】最大的两位数是 99,最小的两位数是 10。 它们的和是:99+10=109 它们的积是:99×10=990 【点睛】本题关键是求出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2. 周老师打算为学校啦啦操队的 32 名队员每人买一套运动服,运动服每套 70 元,大约需 要( )元。 【答案】2100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32×70,再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方法,把 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即可。 【详解】32×70 ≈30×70 =210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乘法的实际应用,注意估算时将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 解答。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者数。 电梯的载质量约为 2000( )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 305( ) 2 元 8 角=( )元 7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 吨 40 千克=( )千克 从上午 7 时到下午 5 时经过( )小时 【答案】 ①. 千克##kg ②. 千米##km ③. 2.8 ④. 700 ⑤. 4040 ⑥. 10
【解析】 【分析】(1)、(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用小数表示元时,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字表示几角; (4)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据此把 7 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厘米作单位; (5)1 吨=1000 千克,据此把 4 吨 40 千克换算成千克作单位; (6)先把上午 7 时、下午 5 时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再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求出 经过的时间。 【详解】(1)电梯的载质量约为 2000 千克; (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 305 千米; (3)2 元 8 角=2.8 元; (4)7 平方分米=700 平方厘米; (5)4 吨=4000 千克,则 4 吨 40 千克=4040 千克; (6)上午 7 时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 7 时; 下午 5 时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 17 时; 17 时-7 时=10(小时) 则从上午 7 时到下午 5 时经过 10 小时。 【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都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只要认真,容易完成,注意 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 4. 食堂买进 12 箱苹果,每箱 23 个。根据下面的竖式,在( )里填合适的数。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计算 23×12 时,其中 12 中的 2 在个位上,1 在十位上;先算 23×2=46,表示 2 箱苹果共 46 个;再算 23×10=230,表示 10 箱苹果共 230 个;最后算 46+230=276,表示 12 箱苹果共 276 个。
【详解】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 在横线上填“>”“<”或“=”。 3980 米_______4 千米 1.2_______0.9 30+75÷5_______(30+75)÷5 129-51-49_______129-(51+49)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解析】 【分析】(1)1 千米=1000 米,据此把 4 千米换算成米作单位,再与 3980 米比较大小; (2)根据小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即可; (3)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4)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详解】(1)4 千米=4000 米,3980 米<4000 米,则 3980 米<4 千米; (2)1.2>0.9; (3)30+75÷5 =30+15 =45 (30+75)÷5 =105÷5 =21 45>21,则 30+75÷5 >(30+75)÷5; (4)129-51-49=129-(51+49)。 【点睛】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 比较。算式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口算或估算出结果再根据结果进行比较,或先找规律或性质, 然后再根据规律或性质进行比较。 6.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 7 月 1 日,在第( )季度,这个季度有( )天。 【答案】 ①. 三##3 ②. 92 【解析】
【分析】根据年月日的知识可知:一年有 12 个月,分为 7 个大月:1、3、5、7、8、10、12 月,大月每月 31 天;4 个小月:4、6、9、11 月,小月每月 30 天; 一年又分为 4 个季度,一个季度 3 个月,第一季度有:1、2、3 月,第二季度有:4、5、6 月,第三季度有:7、8、9 月,第四季度有:10、11、12 月;建党节是 7 月 1 日,在第三季 度,把第三季度的 7、8、9 三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即可知道这个季度一共有几天。 【详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 7 月 1 日,在第三季度; 31+31+30 =62+30 =92(天) 这个季度有 92 天。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年月日的知识,找出是在哪个季度,并求出这个季度一共有几 天。 7. 4 只蜻蜓 5 天吃害虫 800 只,4 只蜻蜓平均每天吃害虫( )只。 【答案】160 【解析】 【分析】4 只蜻蜓 5 天吃害虫 800 只,那么用 800 除以 5 天,即可求出 4 只蜻蜓平均每天吃 害虫多少只。 【详解】800÷5=160(只) 【点睛】解决本题根据除法的意义求解,注意问题是求 4 只蜻蜓平均每天吃的只数,所以不 需要再除以 4。 8. 把一根绳子对折 3 次。每一段是这根跳绳的( ),其中 5 段是这根跳绳的 ( )。 【答案】 ①. 【解析】 1 8 ②. 5 8 【分析】把一根绳子对折 3 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了 8 段,每一段是这根跳绳的 其中 5 段是这根跳绳的 【详解】由分析得: 5 8 。 把一根绳子对折 3 次。每一段是这根跳绳的 1 8 ,其中 5 段是这根跳绳的 5 8 。 1 8 ,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把一根绳子对折 3 次,就是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了 8 段。 9. 在一个正方形喷水池的四周用 1 平方米的方砖铺一圈走道(如图),一共需要方砖 ( )块,喷水池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 ①. 20 ②. 16 【解析】 【分析】一条边上需要 6 块方砖,4 乘 6 得 24 块,这样就把 4 个角的方砖多算了一次,再 用 24 减 4 即可求出四周走道的方砖个数;1 平方米的方砖边长是 1 米,即图中的大正方形 的边长是 6 米,而喷水池的一个边只占 4 个方砖,即喷水池是边长为 4 米的正方形,4 乘 4 即可求出喷水池的面积。 【详解】4×6-4 =24-4 =20(块) (6-2)×(6-2) =4×4 =16(平方米) 所以一共需要方砖 20 块,喷水池的面积是 16 平方米。 【点睛】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四周走道方砖的块数,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喷水池 底部的面积。 10.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2 千克水,一个 3 口人的家庭一年(按 365 天计算)可以节约 ( )千克水,大约是( )吨。 【答案】 ①. 2190 ②. 2 【解析】 【分析】一年有 365 天;先求出一家人一天节约多少千克水,然后再乘一年的天数,1000 千克=1 吨,注意把千克化成吨即可。 【详解】2×3×365 =6×365
=2190(千克) 2190 千克≈2000 千克=2 吨 则可以节约 2190 千克水,大约是 2 吨。 【点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应用及质量单位的 换算。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6 分) 11. 一艘轮船下午 3:00 出发,经过 8 小时到达港口,轮船( )到达港口。 B. 23:00 C. 晚上 23:00 D. 22:00 A. 1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为 24 时计时法:去掉时间限制词(如凌晨、早晨、上午、下午、 晚上等),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要加上 12 时,据此把下午 3:00 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 用出发的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求出轮船到达港口的时间。 【详解】下午 3:00 也就是 15:00; 15 时+8 小时=23 时 轮船 23:00 到达港口。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 24 时计时法的互化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2022 年,李华的爸爸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他只过了 9 次生日,他可能出生于( ) 年。 A. 1998 【答案】C 【解析】 B. 1986 C. 1984 D. 1976 【分析】根据爸爸已经三十多岁了,只过了 9 次生日,说明他是 2 月 29 日出生的,那么出 生那一年是闰年;能被 4 整除的非整百年份是闰年,反之是平年;用 2022 年减去选项中闰 年的年份,求出符合题意的三十多岁即可解答。 【详解】A.1998÷4=499……2,则 1998 年是平年,不符合题意; B.1986÷4=496……2,则 1986 年是平年,不符合题意; C.1984÷4=496,则 1984 年 是闰年;2022-1984=38(岁),符合题意; D.1976÷4=494,则 1976 年是闰年;2022-1976=46(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李华的爸爸出生那一年是闰年,再进一步解答。 13. 王老师从家出发,用了 3 小时到达离家 45 千米远的目的地,估计下,王老师所使用的 出行方式是( )。 A. 步行 【答案】B 【解析】 B. 自行车 C. 汽车 D. 火车 【分析】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到达目的地用的时间,求出王老师 出行的速度是多少;然后联系实际情况,判断出王老师所使用的出行方式是即可。 【详解】45÷3=15(千米),所以王老师所使用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速度=路程÷时间的运用,本题还考查学生的生活常识,对各种交 通工具的速度的认识。 14. □4×26 是四位数,方框里最小填( )。 B. 4 C. 5 D. 6 A. 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把每个选项的数字代入□4×26 中,计算出结果,选择方框里最小填的 数字,并且结果是四位数。 【详解】A.34×26=884 B.44×26=1144 C.54×26=1404 D.64×26=1664 1144<1404<1664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一条小路长 400 米,小明早晨跑了 5 个来回,共跑了( )千米。 B. 4000 C. 3 D. 4 A. 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5 个来回表示跑了 10 个 400 米,用 10 乘 400,求出共跑了多少米;再 根据 1000 米=1 千米,把米换算成千米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2×5×400 =10×400 =4000(米) 4000 米=4 千米 故答案 为: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 5 个来回表示跑了 10 个 400 米,再进一步解答。 16. 用 12 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其中周长最短是( )。 B. 26 厘米 C. 14 厘米 D. 12 厘米 A. 16 厘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要想周长最小,则重合的边就应该尽量多。如图:每行摆 4 个,摆 3 行时周长最小, 由此解答。 【详解】(4+3)×2 =7×2 =14(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总个数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周长就越大;长 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小,周长就越小。 三、计算题。(其 28 分) 17. 直接写出得数。 6×15= 13×30= 24×5= 42÷6-3= 0.5+0.7= 17×6= 4.7-3= 5×17= 【答案】90;390;120;4; 88÷4= 2 8   5 8 4.8+2.5= 4 7   4 7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