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月考试题及 答案 一、认真计算。 1. 直接写出得数。 150-90= 56÷8= 25+60= 260-60= 5×7= 83-56= 50÷7= 2000+800= 62+25= 99-26= 30+80= 500+700= 40-38= 46+29= 1300-500= 7000+3000= 【答案】60;7;85; 200; 35;27;7……1;2800; 87;73;110;1200; 2;75;800;10000 【解析】 2. 用竖式计算。(带“★”的需写出验算过程) ★485+525= ★700-169= 25÷8= 50÷8= 276+332-198= 【答案】1010;531;3……1;6……2;410(竖式及验算略) 【解析】 3. 看图列式。 ÷ ÷ = = (堆)…… (个) (个)…… (个) 【答案】23;7;3;2 23;3;7;2 【解析】 【分析】用苹果的总数量除以一堆苹果的数量(一堆 7 个),求出商和余数,即可解决。 用苹果的总数量除以堆数(3 堆),求出商和余数,即可解决。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23÷7=3(堆)……2(个) 23÷3=7(个)……2(个) 4. 看图列式。 ÷ ÷ = = (个)…… (个) (束)…… (个) 【答案】14÷4=3……2 14÷3=4……2 【解析】 【分析】总共有 14 个气球,平均分成 4 份,用除法可以求出每份有 3 个气球,剩下 2 个气 球; 总共有 14 个气球,每束有 3 个气球,用除法可以求出有 4 束,剩下 2 个气球; 【详解】据分析可得: 14÷4=3(个)……2(个) 14÷3=4(束)……2(个) 二、细心填空。 5. 下面算盘表示的数是( ),十位上的 3 表示 3 个( ),比这个数大 1 的数是 ( )。 【答案】 ①. 5039 ②. 十 ③. 5040 【解析】
6.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张书桌的高大约 80( )。 (2)小华伸开双臂,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是 132( )。 (3)他跑 50 米用了 9( )。 【答案】(1)厘米##cm (2)厘米##cm (3)秒##s 【解析】 【分析】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据此解答; 【小问 1 详解】 一张书桌的高大约 80 厘米。 【小问 2 详解】 小华伸开双臂,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是 132 厘米。 【小问 3 详解】 他跑 50 米用了 9 秒。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度单位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选择、时间单位的认识及时间单位的选 择,熟练掌握即可。 7. 两个加数都是 6,和是( ),两个乘数都是 5,积是( );比 40 少 16 的数是( );比 52 多 30 是( )。 【答案】 ①. 12 ②. 25 ③. 24 ④. 82 【解析】 【分析】加数+加数=和,乘数×乘数=积; 求比 40 少 16 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求比 52 多 30 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详解】6+6=12; 5×5=25; 40-16=24; 52+30=82; 所以,两个加数都是 6,和是 12,两个乘数都是 5,积是 25;比 40 少 16 的数是 24;比 52 多 30 是 8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表内乘法,熟练掌握即可。
8. △÷7=4……□,□最大是( ),这时△是( )。 【答案】 ①. 6 ②. 34 【解析】 9. 在括号里填“>”“<”或“=”。 45+17( )54+17 5×9( )9×3 35 厘米+65 厘米( ) 1 米 6×5-6( )3×6 8×3( )4×7 1 米 90 厘米( )2 米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先按照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或乘法口诀计算出算式的结果,以及统一单位,然后比 较大小即可。 1 米=100 厘米。 【详解】45+17=62,54+17=71,故,45+17<54+17; 5×9=45,9×3=27,故,5×9>9×3; 35 厘米+65 厘米=100 厘米,100 厘米=1 米,故,35 厘米+65 厘米=1 米; 6×5-6=24,3×6=18,故,6×5-6>3×6; 8×3=24,4×7=28,故,8×3<4×7; 1 米 90 厘米=190 厘米,2 米=200 厘米,故,1 米 90 厘米<2 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比较大小,关键是计算或换算要准确。 10. 用数字卡片 摆出一个四位数,最小的是( );最接近 9000 的四位数是( );一个“零”也不读,这个四位数可能是( )。 【答案】 ①. 3059 ②. 9035 ③. 9530、9350、5930、5390、3950、3590 【解析】 【详解】略 11. 图中,用三角尺比一比,有( )个锐角,有( )个直角,有( )个 钝角。
【答案】 ①. 2 ②. 1 ③. 1 【解析】 12. ( )时整或( )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答案】 ①. 3 ②. 9 【解析】 【分析】在三角板上,最大角就是直角;当时针和分针与三角板的直角边重合时,分针和时 针所成的角就是直角;据此解答。 【详解】由题意得分析得: 3 时整或 9 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时间与钟面指针的位置关系及角的认识,要熟悉钟表及角的特征。 13. 想一想,填一填。 (1)上面的图形中,第一行再添上( )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2)第二行移( )个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也同样多; (3)第一行先添上 4 个,再从第二行移( )个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还是同样多。 【答案】(1)6 (2)3 (3)1 【解析】 【分析】(1)先分别数一数第一行和第二行各有几个,再用第二行的数量减去第一行的数量, 求出差,就是第一行需要再添上的数量。 (2)把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出的数量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 1 份移到第一行,这样两行就同 样多。 (3)用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出的数量先减去 4,求出差,再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 1 份移到 第一行,这样两行还是同样多。 【小问 1 详解】 第一行有☆11 个;第一行有☆17 个; 17-11=6(个)
故,第一行再添上 6 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小问 2 详解】 6=3+3,即,把 6 个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 1 份是 3 个; 故,第二行移 3 个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也同样多。 【小问 3 详解】 6-4=2(个) 2=1+1,即,把 2 个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 1 份是 1 个; 故,第一行先添上 4 个,再从第二行移 1 个到第一行,两行的个数还是同样多。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及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应用,要熟练掌 握。 14. 有 43 本书,最少要拿掉( )本,才能平均分给二年级 7 个班。至少再买( ) 本,可以平均分给三年级 6 个班。 【答案】 ①. 1 ②. 5 【解析】 三、选择合适的答案。 15. 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 )长度的钉子比较合适。 A. 4 毫米 【答案】B 【解析】 B. 4 厘米 C. 4 分米 【分析】根据对 4 毫米、4 厘米、4 分米实际有多长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数值的大小, 可知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4 厘米长的钉子比较合适。 【详解】由分析得: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4 厘米长的钉子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6. 求 7 个 3 的和是多少?列式错误的是哪一个?( ) B. 7×3 C. 3+3+3+3+3 A. 7+3 +3+3 【答案】A 【解析】
【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求 7 个 3 的和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3+3+3+3+3+3+3=21; 也可以用乘法计算:7×3=21;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乘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即可。 17. 把 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 )个。 A. 2 【答案】B 【解析】 B. 3 C. 4 【分析】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多边形分割成(n -2)个三角形,依此作答。 【详解】如下图: 最少能分成 3 个。 故答案为:B 【点睛】注意 n 边形中的一些公式: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n-3)条对角线,共分成 了(n-2)个三角形。 18. 明明家在阳阳家的东南面,阳阳家在明明家的( )面。 A. 西南 【答案】C 【解析】 B. 东北 C. 西北 【分析】明明家在阳阳家的东南面,是以阳阳家为观测点。而阳阳家在明明家的哪一面是以 明明家为观测点,借助画图来指认,即可得解。
【详解】 由图可知,阳阳家在明明家的西北面。 故答案为:C 【点睛】辨认方位时,找准观测点,再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分析是关键。 19. 如图,估计一下最右边一堆书的本数是( )? A. 10 本 【答案】B 【解析】 B. 30 本 C. 50 本 【详解】【思路分析】根据图示,由左边所给的本书和高度,如果把最右边的高度看作 1 份, 则中间的高度大约是 2 份,而最左边的高度大约为 4 份,是 120 本,即可求出 1 份的本数。 【规范解答】解:根据左边的高度和本数,和右边的高度进行比较,左边的高度大约是最右 边的高度的 4 倍,所以:120÷4=30(本) 答:估计一下最右边一堆书的本数是 30 本; 故选:B。 【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估计能力,主要观察、比较,明确最左边的高度大约是最 右边本数的 4 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动手操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