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 A 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 5 小题,共 30 分)
1.随机型决策
2.差别工资制
3.管理方格论
4.平衡记分卡
5.社会契约道德观
二、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4 小题,共 48 分)
1.什么是权力?权力按来源可分为哪几种?
2. 简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
3.简述组织变革动力、阻力的来源,并简要说明怎样看待组织变革的阻力。
4.简述“领导寿命周期理论”。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 小题,共 20 分)
1.案例一:某公司的激励困境
F 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在创业初期,依靠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
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之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
百人,业务收入由原来的每月十来万发展到每月上千万。企业大了,人也多了,但公司领
导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计较。
公司的老总一贯注重思考和学习,为此特别到书店买了一些有关成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
书籍来研究,他在介绍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经营的原则自然是
希望能做到‘高效率、高薪资’。效率提高了,公司才可能支付高薪资。但松下先生提倡‘高
薪资、高效率’时,却不把高效率摆在第一个努力的目标,而是借着提高薪资,来提高员
工的工作意愿,然后再达到高效率。”他想,公司发展了,确实应该考虑提高员工的待遇,
一方面是对老员工为公司辛勤工作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的需要。
为此,F 公司重新制定了报酬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并且对办公环境进行了重
新装修。
高薪的效果立竿见影,F 公司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大家的热情
高,工作十分卖力,公司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种好势头不到两个月,大家又慢慢
回复到懒洋洋、慢吞吞的状态。这是怎么啦?
F 公司的高工资没有换来员工工作的高效率,公司领导陷入两难的困惑境地,既苦
恼又彷徨不知所措。
问题:
(1)该案例适合用什么激励理论来解释?
(2)该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为何公司会出现激励的困境?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
2. 案例二:“隆中对”与战略决策
公元 207 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提出了被誉为“一对足千秋”、
影响一个历史朝代的战略决策——“隆中对”。原文如下: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
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
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
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
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问题:
(1)有人说“隆中对”符合系统论的思想,你怎么看?
(2)诸葛亮提出了一个什么战略决策? 这个决策有哪几个实施步骤?
(3)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未能完全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论述题(每小题 26 分,共 2 小题,共 52 分)
1.为什么说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次变革?
2.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创新?请结合实际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