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机械手设计的开题报告.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唐 山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唐 山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机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 系 专 姓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电工程系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电一体化技术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立双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天杰 辅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0 1 0 年 4 月 1 3 日 课题性质(打√选择) 设计(√ ) 论文( )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机械手现状和发展趋势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 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 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 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958 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之后,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是从 1970 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日本是工业机械手 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 1969 年从美国引进两种机械手后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 在我国,我国机械手技术起步较晚,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我国机械手的的研究 步入正轨,在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的装配生产线上,在半导体芯片、印刷电路等各种 电子产品的装配流水线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即 plc 在机械控制方面的广泛应用,机械手已逐步代替工 人手工的操作,在工厂车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1.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 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 动化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2.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 工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 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 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 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3.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 应用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 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 目前几乎都没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 生产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机床上料机械手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它可自动地为机床抓取工件 ,取代操 作人员频繁取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个四自由度 、圆柱坐标式机械手;可以完成水平臂的摆动和伸缩、 垂直臂的伸缩、手爪的旋转和抓取物料等动作,准确地把物料送到指定位置 。 三、设计(研究)方案 1.此机械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设计,即机械部分、液压部分以及 PLC 的控 制部分。 (1)机械部分:主要是机械部分的计算与校核,其中包括手支撑部分的校核, 以及手爪的计算与校核等。 (2)液压部分:主要是液压标准件的选用以及液压系统的设计。 (3)PLC 的控制部分:主要是确定 plc 的安装位置以及其功能图的设计等。 2.此机械手臂简图如: 要求: 机身的旋转角度 270 度 垂直臂的升降最大行程 200mm 手爪夹紧力 1500N 水平臂的伸缩 手 爪 旋 转 角 度 为 180 度 手 爪 最 大 抓取 重量 400N 600mm
四、工作进度安排 1.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2.方案论证、设计。 3. 硬件系统设计。 4. 软件系统设计。 5. 论文整理及翻译英文资料。 6. 评阅及答辩。 6—7 周 8—9 周 10—11 周 12—13 周 14—15 周 16 周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耿文学,华熔.微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使用及应用实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社。1992,121-124 [2] 黄文梅.气动位置控制系统的状态反馈调节.湖南大学学报.1990 (1):11 一 18 页 [3] 董继成.用 PLC 控制生产线自动机械手.中国仪器仪表.2004 (2) [4] 张波,李卫民,尚锐.多功能上下料用机械手液压系统.辽宁工学院.2002(8) [5] 王小玲.工业机械手的 PLC 控制.机电工程技术 2004 年第 33 卷第 9 期 [6] 张佳聪,呼欢.机械手动力学方程及优化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报,1998。 [7] 徐平.机械设计手册(第五卷第四十二篇:工业机器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8] 付京逊.机器人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9] 张建民.工业机械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10] 李允文.工业机械手设计,广东: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08。 [11] 三浦宏文.机电一体化实用手册,科学出版社 OHM 社,2001 [12] 周伯英.工业机械人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3] 陈国连.电子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4] 杨庚辰.电机与电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5] 索罗门采夫.工业机械人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6] 郭洪红.工业机械人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7] 李壮云.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六、指导教师意见 七、系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签字: 年 月 日 说明:文献综述栏目字数本科生不少于 1000 字,专科生不少于 500 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