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云南昆明中考道德与法制真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涂。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全面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定是准确的
④自知的前提必须塑造完美的自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有人认为,学习压力越大(小),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学习压力越大,越能激发潜能
B.学习压力越小,学习动力越强
C.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D.学习压力的大小与学习效率无关
3.古之成大事者,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这说明
A.条件艰苦才需要磨砺坚强的意志
B.有了坚强的意志,就必定能获得成
C.只要胸怀天下,就能磨砺意志
D.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心理素质
4.“生活给予我苦难,我不以为痛,报之以歌。”这启示我们
①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苦难
②有了自信就能完全避免挫折和苦难
③只要经历挫折和苦难就一定会成功
④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不被挫折和苦难打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近期,一则“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消息刷屏,沿路车辆纷纷为疾驰的救护车让行。
这表明
A.要掌握自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
B.生命至上,护卫生命
C.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
D.生命是宝贵的,学会避免不法侵害
6.“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
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启示我们
A.集体的力量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
B.要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C.要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
D.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才会更强大
7.我市某中学开展了“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活动,同学们热心地教老人们使用电脑。
这体现了中学生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②关爱老人,尽己所能
③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④传承美德,践行友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9 年央视“3·15 晚会”曝出“辣条”生产企业弄虚作假的生产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企业的行为是合法的
B.企业只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使用“非常”手段也是可以的
D.生产企业满足了中小学生消费的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9.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这体现了对未成年
人的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10.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A.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B.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割的
C.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D.权利和义务可以互相取代
11.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表明公民
的
A.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通信自由受法律保护
D.住宅不受侵犯
12.当公民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的正确维权方式有
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B.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
C.混淆视听,打击报复
D.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1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有利于
①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③反对特权,防止权力溢用
④杜绝一切腐败问题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政府有关部门检查水污染防治情况
B.居委会在端午节组织慰问社区孤寡老人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食品药品进行监督管理
D.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某高校航天领域研究生常某,为牟取暴利,利用专业学习的便利条件,多次向境外人员发
送情报资料,泄露了国家秘密,最后被绳之以法。这警示我们
A.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B.有义务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是大学生的责任
D.维护国家尊严不受侵犯,自觉维护国家荣誉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回收利
用率。据此回答 16-17 题。
16.近年来,部分城市制定了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分类主体、分类方法和处罚
措施等。这一举措表明
A.实现垃圾分类只能靠政府
B.公民积极行使了监督权
C.垃圾分类有了法治保障
D.地方政府具有最高立法权
17.目前,人们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要把垃圾分类意识变成自觉行动,
要求公民
A.倡导简约生活,杜绝丢弃垃圾
B.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参与
C.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处理垃圾
D.坚持以德治国,提高居民素养
18.据统计,2018 年上半年,54%的中国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
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对此,国家应该
A.认识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避免上网
B.坚决抵制网络实名制,反对用真实身份上网
C.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D.加强宣传教育,杜绝违法犯罪
19.“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经过治理和保护,2018 年滇池全湖水质达到Ⅳ类,
为 30 余年来最好。这表明昆明市
①已经彻底解决了滇池水污染问题
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③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它贡献了 50%以
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
②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③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④保障国家安全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19 年 3 月 15 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商投资法》。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A.立法权
C.任免权
B.监督权
D.决定权
22.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智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智能汽车崭露
头角,以智能制造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这说明
①我国已经是创新型国家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科技改变生活,助力经济发展
④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要求我们
A.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B.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C.发展中华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D.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24.2019 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五四运动留给我们最宝费的精神财富,就是以“爱国、进
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A.爱国主义
C.团结统一
B.改革创新
D.勤劳勇敢
25.近 6 年来,中国同 15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沿线国
家贸易额超过 6 万亿美元,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了重要机遇。这表明
A.我国已经主导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合作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国际合作
D.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简答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位置。共 34 分)
26.(4 分)【学会交往,与人为善】
情境一 早晨起来晚了,来不及吃早餐,妈妈说了小华几句,小华摔门而去。
评价:
(1 分)
情境二 在每次课堂讨论中,小华觉得别人的意见都不对,只有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评价:
(1 分)
情境三 班里换了新老师,小华不喜欢新老师的讲课方式,内心很抵触,成绩有所下滑。
评价:
(1 分)
情境四 下雨天,一位路人不慎摔伤,路过的几个中学生为他撑起伞并拨打“120”求助。
评价:
(1 分)
27.(8 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1)请简要写出下列古语名言所蕴含的道理。(3 分)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①
②
(1 分)
(1 分)
国风,今天特指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服饰、传统曲艺等。如今,
随着诗词热、汉服热、中国传统音乐持续回温、中国古典舞在抖音上被广大网友争相模仿……
国风承载着中国文化符号,蕴含着中国传统和中国精神,开始不断走向世界,正成为当下中
国年轻人争相追逐的潮流。
(2)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面对国风潮涌,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追“风”少
年?(5 分)
28.(8 分)【远离犯罪,健康成长】A 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调查(调查人数:30 人)
调查一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自身因素调查(如下图)
(1)未成年人应从调查一中反思什么?(4 分)
调查二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沉迷网络游戏,经常旷课、夜不归宿、
出入 KTV、台球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为了支付高昂费用,不惜以身试法,实施抢劫、盗窃
等。此外,家庭过于溺爱或不闻不问、疏忽监管也是导致 A 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2)请你从不同角度谈谈对调查二的认识。(4 分)(提示:可从个人、家庭、社会角度作答)
29,(14 分)【学习宪法,践行宪法】
(1)近来,有媒体进行了“你对宪法了解
多少”的社会调查(调查人数:1197 人),
调查结果如左图所示。
该调查结果集中反映的问题:
(2 分)
(2)媒体还进行了“宪法是一部什么法”
的社会调查,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
宪法是
(4 分)
(3)学宪法,重实践。请阅读宪法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
动的权利和义务。
①学习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我们应该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