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7 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唐诗研究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
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箧中集》的编者是
A.殷璠
C.令狐楚
2.《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
A.陈振孙
C.殷璠
3.《北征》的作者是
A.陈子昂
C.杜甫
B.元结
D.韦庄
B.高仲武
D.计有功
B.李白
D.白居易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
A.孟浩然《过故人庄》
B.王维《山居秋暝》
C.储光羲《钓鱼湾》
D.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5.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人是
A.欧阳修
C.严羽
6.《诗式》的作者是
A.王昌龄
C.白居易
7.《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的作者是
A.陈子昂
C.白居易
8.《盈川集》的作者是
A.王勃
C.卢照邻
9.白居易,字乐天,号
A.青莲居士
C.白云居士
10.属于“大历十才子”的诗人是
A.韦应物
C.张继
11.下列诗人参加过“永贞革新”的是
A.韩愈
C.刘禹锡
12.提出“为时”、“为事”创作目的的诗人是
B.苏轼
D.胡应麟
B.皎然
D.司空图
B.沈佺期
D.杜甫
B.杨炯
D.骆宾王
B.香山居士
D.江湖散人
B.戴叔伦
D.卢纶
B.孟郊
D.刘长卿
A.杜甫
B.白居易
C.元稹
13.《直斋书录解题》的编者是
A.陈振孙
C.晁公武
14.被称为唐诗中的“双子星座”的诗人是
A.李白与杜甫
C.白居易与元稹
15.下列诗篇诗体属于七律的是
A.高适《燕歌行》
C.杜牧《泊秦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D.元结
B.欧阳修
D.计有功
B.韩愈与柳宗元
D.李商隐与杜牧
B.崔颢《黄鹤楼》
D.白居易《长恨歌》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下列诗文集哪几种是盛唐诗人的
A.《岑嘉州集》
C.《王右丞集》
E.《李长吉歌诗》
17.属于中唐的诗派有
A.山水田园诗派
C.大历十才子
E.韩孟诗派
B.《刘宾客集》
D.《李翰林集》
B.沈宋
D.元白诗派
18.王昌龄提出“诗有三格”,“三格”包括
A.生思
B.感思
C.运思
E.神思
19.下列诗体属于“以时代论诗体”的有
A.上官体
C.元和体
E.王杨卢骆体
20.下列政治事件与唐诗有关的有
A.武周革命
C.新乐府运动
E.甘露之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D.取思
B.大历体
D.韦柳体
B.安史之乱
D.牛李党争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21.《野望》的作者是______。
22.《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
2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______的《在狱咏蝉》。
24.沈佺期、宋之问以大量严守格律的创作实践,使五言诗进入了______阶段。
25.唐代以诗取士,并不局限于“省试诗”,还包括“______”。
26.______提出“六对”、“八对”说。
27.“甚矣,诗之盛于唐也!”这是______对唐诗的高度评价。
28.《中兴间气集》的编者是______。
29.《御览诗》的编者是______。
30.《昌黎先生集》是______的作品集。
31.《樊川文集》是______的作品集。
32.“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是元好问对______诗歌难懂的慨叹。
33.“张王乐府”的张指张籍,王指______。
34.“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是______对李白、杜甫不同诗风的
评价。
35.《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中的“长庆”是唐代皇帝的______。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6.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回答:
①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怎样理解“古人”和“来者”?
37.阅读孟郊《游子吟》,试回答:
①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②说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比喻手法。
38.解释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瑟瑟”、“管弦”。
①瑟瑟:
②管弦: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39.《全唐诗》
40.诗仙、诗圣与诗佛
41.“行卷”与“温卷”
六、问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42.唐代开放的思想体系对唐诗发生了怎样的影响?
43.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4.佛教对唐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