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山东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题
一、(20 分)用效率为 75%的离心泵将蓄水池中 20oC 的水送至敞口高位槽中,管路的直径为
Φ57mm×3.5mm 的光滑钢管,直管长度与所有局部阻力(包括孔板)当量长度之和为 85m。
采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水的流量,孔板直径 do=20mm,孔流系数 Co=0.60。从水池到孔板前测
压点截面 A 的管长(含所有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为 35m。U 型管中指示液为汞,20oC 水的密
度ρ=998.2 kg/m3,黏度µ=1.0×10-3 Pa·s。摩擦系数可近似用下式计算:
=0.3164/Re
0.25
当水的流量为 8.50m3/h 时,试求:
1. 两个蓄水池液面间的阻力损失为多少?
2. 泵的轴功率为多少?
3. A 截面 U 型管压差计读数 R1 为多少?
4. U 型管压差计读数 R2 为多少?
二、(10 分)拟用降尘室去除矿石焙烧炉炉气中的矿尘,已知操作条件下的气体体积流量为
10800 m3/h,密度为 1.6 kg/ m3,黏度为 0.03cP。矿尘颗粒的密度为 4500 kg / m3。要求净
化后的气体中不含大于 40 m 的尘粒。试求:
1. 所需降尘室面积至少为多少 m2?
2. 若降尘室底面宽 1.5m,长 4.0m,则降尘室需要几层?
3. 采用该降尘室,直径为 20 m 的尘粒能除去的百分数?
三、(20 分)一单管程的列管式换热器,由Φ25×2.5mm 的 135 根不锈钢管组成。现有平均
比热容为 4.187kJ/(kg•℃)的某溶液在管内作湍流流动,其质量流量为 2×104kg/h,并由
15℃被加热到 100℃。温度为 110℃的饱和水蒸气在壳方冷凝。管壁对溶液的对流传热系数
为 2000W/(m2•℃),蒸汽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为 1.16×104W/(m2•℃),不锈钢管的导热系
数为 17W/(m•℃),忽略污垢热阻和热损失。
试求:
1. 总传热系数;
2. 列管长度;
3. 若将该换热器管程改用于把 5.0×104kg/h 的苯从 30℃加热至 70℃,并已知操作范围内
苯的平均密度为 900kg/m3,黏度为 0.47×10-3Pa•s,比热容为 1.80kJ/(kg•℃),导热系数为
0.14W/(m•℃),换热器其他条件不变,判断该换热器是否合用。
四、(20分)某苯-甲苯分离精馏塔,已知进料组成 xF=0.4,塔顶产品组成xD=0.96,进料流
量F=100kmol/h,泡点进料,塔顶为全凝器,回流比R=1.6Rmin。要求塔顶苯的回收率不低于
96%,物系的相对挥发度=2.47。试求:
1. 塔顶、塔釜产品流率及塔釜产品组成 xW;
2. 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3. 若该塔再沸器可看作是一块理论板,求进入再沸器的液体组成。
4. 已知塔顶第一块实际板以液相组成表示的默弗里板效率为0.5,求离开塔顶第二块实际板
进入第一块实际板的气相组成;
五、(20 分)用一填料塔从一混合气体中吸收所含的苯。混合气体中含苯 10%(体积分数),
其余为空气。要求苯的回收率为 95%,吸收塔为常压操作,温度为 25oC, 入塔混合气体流率
为 1000m3/h(标准状况),入塔吸收剂为纯煤油,煤油的消耗量为最小耗用量的 1.6 倍,已
知 该 系 统 的 平 衡 关 系
YK a
0.035
kmol m s
/
3
Y
X
0.14
,( 其 中 X 、 Y 为 摩 尔 比 ), 气 相 总 体 积 传 质 系 数
,纯煤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Ms=170,塔径 D=0.6m。试求:
1. 吸收剂的消耗量?
2. 溶剂的出塔浓度?
3. 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六、(20 分)某湿物料在气流干燥器内进行常压干燥,湿物料处理量为 1.0kg/s,湿物料的
含水量为 10%(湿基含水量,下同),要求干燥后物料含水量不高于 2%。空气的初始温度为
20℃,湿度为 0.006kg 水/kg 绝干气,将空气预热至 120℃进入干燥器。假设干燥过程为近
似等焓干燥过程。水的饱和蒸气压采用如下的 Antoine 方程计算:
式中,ps——饱和蒸气压,MPa;T——温度,K;A=9.3876,B=3826.36,C= -45.47。
ln s
p
A
B
C T
求:
1. 需要蒸发的水分量。
2. 风机每小时鼓入新鲜空气的体积流量。
3. 当气体离开干燥器的出口温度选定为 45℃时,预热器所提供的热量。
4. 如果气体离开干燥器后,因在管道及旋风分离器中散热,温度又降低 10℃,是否会发生
物料返潮现象。
七、简答题(每题 5 分,共计 40 分)
1.简述衡算的一般步骤。
2.离心泵发生汽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3.降尘室的处理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因素无关?
4.画出液体沸腾曲线的示意图,标出沸腾曲线的几个阶段,工业沸腾装置一般控制在哪个阶
段,为什么?
5.双膜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6.画出板式塔负荷性能示意图,画出操作线示意图,并注明如何确定塔板的操作弹性?
7.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气,是气膜控制还是液膜控制?要提高吸收速率,应采取什么措施?
8.在干燥过程中,干燥平衡曲线有哪几个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