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 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菡萏..(hàn dàn) 涎.(xián)水 黝.(yōu)黑 为虎作伥.(chāng) B. 恣睢..(zì suī) 驾驭.(yù) 眼睑.(jiǎn) 面面相觑.(qù) C. 羁绊..(jī pàn) 寒噤.(jìn) 娉.(pīng)婷 瞠.(chēng)目结舌 D. 褴褛..(lán 1ǚ) 汲.(jí)取 狡黠.(xiá) 既往不咎.(jiū)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部署 松驰 别出心裁 再接再厉 B. 震撼 取缔 谈笑风生 破斧沉舟 C. 遐想 云霄 出人头地 披星戴月 D. 脸颊 哂笑 委屈求全 粗制滥造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回首初中生活,同学们之间相敬如宾....,坦诚相待,想起来真让人留恋。 B. 面对中高考改革的新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未雨绸缪....。 C. 漫步语文世界,你会遇见波涛喧腾的大海,还会遇见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 D. 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以“拥抱自然,感悟人生”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其势头如雨. 后春笋...。 【答案】A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常读美文经典,可以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天地英雄气,千秋侠骨情”,富有传奇色彩的金庸先生让我们为之折服。 C. 随着巴人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使巴人文化元素在城市空间得到了较好展示。 D. 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源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 年坚 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答案】B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儿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 的丑态) C.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来紫藤萝花香气扑鼻,轻柔缥缈) D. 我和书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 语言气势,表现了“我”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抒发了对书的喜爱之情) 【答案】D 6.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句子加点的词都是代词) B. “热爱祖国”“敬畏生命”“不忘初心”(三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C.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中偏正短语“住在山中的一位老 人”作主语) D. “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此句是假设复句) 【答案】D 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 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历史,烽烟指战争,桃李指学生,须眉指女子, 手足指兄弟,伉俪指夫妻等。 C. 成语“诲人不倦”“刮目相待”“扑绷迷离”分别出自于《论语》十二章,《孙权劝学》、 《木兰诗》。 D.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等。 【答案】B 8.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 从浅陋走向优雅。
②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③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④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 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⑤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A. ①④②③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④②①⑤ D. ③①④⑤② 【答案】C 9.“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文化之魂”,某班开展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请列举你身边的两处或两种文化遗产。(如: 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民俗活动和礼仪、传统表演艺术等) (2)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 遗产正不断遭到破坏,许多重要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失传,请你谈谈其破坏的主要因素。(至 少两点) (3)作为青少年,正确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重任在肩,请你就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言 献策。(至少两点) 【答案】(1)示例:南龛石窟、恩阳古镇、十六登高、剪纸、皮影戏…… (2)示例:战争、都市化、环境污染、乱扔乱丢、随地吐痰、过度开发、洪水、风蚀、干 旱、地震、其他灾害…… (3)示例:①利用网络、书刊、媒体进行文化遗产教育。②政府落实经费保障。③从自身 做起,规范行为…… 10.按要求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 (1)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兼葭萋萋,________。(《诗经·蒹葭》) (3)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的意思一致。 (6)“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骄子应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不由
得想起了李白在《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 【答案】 (1). (1)采菊东篱下 (2). (2)白露未晞 (3). (3)晓镜但愁云鬓 改 (4).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 (5)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7). (6) 长风破浪会有时 (8). 直挂云帆济沧海 1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②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拟,打算。 (1)请结合诗意从修辞角度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运用拟人,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 的生机与活力。 (2)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惬意和真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 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 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 知人之名益著。 [注]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 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2. 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
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 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右备容臭.(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师惊异.之( ) ) (4)及.启封( ) ) 14.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衾拥覆/以.语使 B. 久而乃.和/乃.公也 C. 当余之.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D. 足肤皲裂而.不知/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15.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16. 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12. 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13. (1). (1)气味,这里指香气 (2). (2)通“披”,穿 (3). (3)对…… 感到惊奇 (4). (4)等到 14. B 15. (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日夜在马棚里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这件事。 16. 宋濂和刘宣两人都专注勤奋,刻苦读书,终成大器。如甲文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 屣行深山谷中”,乙文中“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悠悠艾叶香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 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氯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 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
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一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 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 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田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 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站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 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 愈加清晰。 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 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 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 传下来的。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 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 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 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 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 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 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 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 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 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 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 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7. 联系全文,谈谈标题“悠悠艾叶香”的作用。 18. 请从描写的角度,结合文意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2)场场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文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 慢地煎。 1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奶奶的形象。 20.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旧物聚真情,请仿照示例,续写两句小诗。 那一枚玉佩 承载着温暖的情思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7. 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指艾叶香气 扑鼻,又指奶奶对家人的爱意深沉而悠远。 18. (1)(自然)环境描写,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烘托了“我”欢悦的心情。 (2)运用细节或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奶奶做艾叶饼动作利落、娴熟,再现了奶奶教 “我”做饼的情景,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19. 奶奶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 20. (1). 示例:那一片艾叶 (2). 散发着悠远的清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再生水,让城市循环起来 ①再生水就是通过处理城事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经过人工过滤处理,最后合理利 用。 ②目前,作为水资源利用节约增效的一种方法,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更大程度发挥再生 水的功能,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除了缓解工业用水压力,再生水在城市人工水循环 系统中,也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③再生水可以清洗道路,补充人工水循环系统。2018 年 5 月,湖南长沙浏阳经开区污 水处理厂投产运行了一个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加装了智能加水机,在园区内推行再生水利 用,大大方便了环卫工人。 ④据了解,达到《地表水环城质量标准》准Ⅳ的再生水,既可以作为城市环卫、园林绿
化、工地施工降尘、景观补充用水,也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冷却用水、生活场所的冲厕用水 等,现在园区内市政杂用水基本都是这里的再生水。如今的湖南洋湖湿地公园内,成片的铜 钱草长满水面,像一片绿毯。水面下,鱼群游动,自由自在。原本洋湖水的流动性一直是个 老大难的问题,现在能平均每天处理 6 万吨城市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经过人工过滤处 理,补充到洋湖湿地公园内,有效增加了水体流动性。 ⑤再生水可以推广利用,还需配套铺设管网。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不高,在 10%左右.., 和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早的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够生产约一万吨再生 水,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⑥制约因素在哪里呢? ⑦一方面,再生水的使用领域本身有一定局限。从企业而言,再生水通常只能用作冷却 用水,或者特定生产工艺流程。 ⑧另一方面,还涉及成本问题。由于水质标准不一致,因此再生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不 能通用。要想把再生水利用起来,必须解决管线问题,既包括主干管网的铺设,也涉及用户 内部管线的改造,一个企业,要增铺一套管道,就需要好几百万。 ⑨此外,再生水做生活用水的观念也需要普及。 ⑩提标增效,再生水利用前景看好。自来水每吨 3 元到 4 元,再生水每吨 1 元左右,如 果用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从长远来看,即便算上管道铺设及维护成本,再生水也肯定比自来 水划算,多用 1 万吨再生水就能减少 1 万吨的取水需求。技术角度来讲,不管什么程度的污 水,都可以制备成纯净水,虽然成本还比较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 解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1. 文章③~⑩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再生水? 22. 文中第⑩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3. 文中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不高,在门 10%左右..,和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早的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24. 水是生命之源,关于再生水利用的前景,交谈你的想法。 【答案】21. 再生水可以清洗道路,补充人工循环系统。再生水可以推广利用,还需配套铺 设管网。提标增效,再生水利用前景看好。(自己组织语言,答出功能、推广利用、前景看 好三方面即可)
分享到:
收藏